基层、底基层材料试验检测方法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88139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4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底基层材料试验检测方法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基层、底基层材料试验检测方法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基层、底基层材料试验检测方法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基层、底基层材料试验检测方法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基层、底基层材料试验检测方法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底基层材料试验检测方法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底基层材料试验检测方法解析(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层、底基层材料试 验检测方法 概述 公路路面基层、底基层按材料力学行为可划分为 半刚性类、柔性类和刚性类,按材料组成可划分 为有结合料稳定类和无粘结粒料类。高等级公路 路面基层、底基层目前采用较广泛的是无机结合 料稳定类,即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材料世界其 他国家及我国部分公路应用了柔性基层。 概述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的种类包含水泥稳定类、石灰 工业废渣类(石灰粉煤灰、石灰钢渣等)、石灰稳 定类及综合稳定类(水泥粉煤灰、水泥石灰稳定类 等)。柔性基层、底基层的种类可分为有机结合料 稳定类(沥青碎石、沥青贯入等)和无粘结粒料类 (级配碎石、级配砾石、填隙碎石、级配砾碎石类 等)。刚性基层类包括贫混

2、凝土基层、水泥混凝土 基层以及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基层。 工程应用 半刚性材料、无粘结粒料类材料根据性能要求和 设计标准,可运用于各级公路基层和底基层,而刚 性基层一般适用于重交通(BZZ-l00kN累计标准轴 次10002000万次车道)、特重交通(BZZ- 100kN累计标准轴次大于2000万次车道)或有 特殊使用要求的路面基层。 基层、底基层材料技术要求 半刚性类基层、底基层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 1水泥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组成材料要求 水泥稳定类材料包括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级配砂 砾、未筛分碎石、石屑、土、碎石土、砂砾土等, 以及经加工、性能稳定的钢渣和矿渣等。 (l)对细粒土而言,土的均匀系数

3、应大于5,液限不应 超过40,塑性指数不应大于17。实际工作中,宜选用均 匀系数大于10,塑性指数小于12的土。塑性指数大于 17的土,宜采用石灰稳定,或用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 有机质含量超过2的土,必须先用石灰进行处理,闷 料一夜后再用水泥稳定。硫酸盐含量超过0.25%的土, 不应用水泥稳定。 1水泥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组成材料要求 (2)集料的压碎值要求 基层: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大于30% 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不大于35% 底基层: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大于30% 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不大于40% (3)集料的级配要求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将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材 料用于基层或上基层,并选用相

4、应级配范围进行混 合料设计。也可通过试验按逐级填充的方法,并进 行空隙体积的检验,使细集料加水泥的压实体积等 于或接近粗集料的空隙体积。各级公路均可将悬浮 密实型水泥稳定类材料用于基层、底基层。基层材 料的集料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1.5mm,底基层最犬 粒径不大于37.5mm。集料级配范围宜符合相关级 配范围。 (4)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 酸盐水泥都可用于稳定土,但应选用初凝时间4h以 上和终凝时间应在6h以上的水泥。不得使用快硬水 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宜采用强度 等级为32 5或425的水泥。 石灰工业废渣类材料包括石灰粉煤灰碎石(二灰碎石 )、石灰粉煤灰砂

5、砾(二灰砂砾)、石灰粉煤灰土(二灰 土)、石灰粉煤灰(二灰)、石灰粉煤灰砂(二灰砂)、 石灰粉煤灰矿渣(二灰矿渣、石灰钢渣)等。 (1)石灰 石灰质量应符合级消石灰或m级生石灰的技术指标 ,应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如存放时间较长时,应采 取覆盖封存措施,妥善保管。 2 石灰工业废渣类基层、底基层组成材料的技 术要求 (2)粉煤灰 粉煤灰中SiO2、Al2O3 Fe2 O3的总含量应大于70%,烧 失量不应超过20%;其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或90% 通过0.3mm筛孔, 70%通过0.075mm 筛孔)。 干粉煤灰和湿粉煤灰都可以应用。湿粉煤灰的含水量不宜 超过35%。 (3)煤

6、渣 煤渣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0mm,颗粒组成宜有一定级 配,且不宜含杂质。 (4)土 宜采用塑性指数为1220的粘性土(亚粘土);土块的最 大粒径不应大于15mm;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选用 。 (5)集料的压碎值要求 同水泥稳定类。 (6)集料的级配要求 当高速公路、一级和二级公路将骨架密实型石灰粉煤灰稳 定集料用于上基层或基层时,集料级配符合级配范围的要求。 也可通过试验按逐级填充的方法设计,并要求检验细集料加石 灰粉煤灰的压实体积等于或接近粗集料的空隙体积。 石灰稳定类材料包括石灰稳定土(石灰土)、天然砂砾土( 石灰砂砾土)、天然碎石土(石灰碎石土)以及用石灰土稳定级配 砂砾(砂砾

7、中无土)、级配碎石和矿渣等。 (1)土 塑性指数为1520的粘性土以及含有一定数量粘性土的中粒 土和粗粒土均适于用石灰稳定。 用石灰稳定无塑性指数的级配砂砾、级配碎石和未筛分碎石时, 应添加15%左右的粘性土。 塑性指数在15以上的粘性土更适于用石灰和水泥综合稳定。 塑性指数在10以下的亚砂土和砂土用石灰稳定时,应采取适 当的措施或采用水泥稳定。 硫酸盐含量超过0.8%和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用 石灰稳定。 3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组成材料的技术 要求 (2)石灰的技术要求 同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 路,宜采用磨细石灰粉。 (3)集料的压碎值要求 同水泥稳定类。 综合

8、稳定类包括水泥石灰综合稳定类和水泥粉煤灰综合 稳定类等。 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土、砾石土或含泥量大的砂、砂砾时 ,宜掺入一定剂量的石灰进行综合稳定,当水泥用量占结 合料总质量的30%以上时,应按水泥稳定类进行设计, 否则按石灰稳定类设计。 水泥稳定粒径较均匀且为不含或含细料很少的砂砾、碎 石以及不含土的砂时,宜在集料中填加20%40的粉 煤灰,或添加剂量为10%12%的石灰土进行综合稳定 。 4.综合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组成材料的技术要 求 5半刚性类混合料强度及压实度标准 半刚性材料配合比设计,应根据重型击实标准 制件,在非冻区25条件下湿养6d,浸水1d,进行 7d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其试

9、件的压实度和 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满足相关要求。 二、柔性类基层、底基层组成材 料的技术要求 有机结合料沥青稳定类材料包括热拌沥青混合料或乳化沥青 碎石混合料、沥青贯入碎石等。 无粘结粒料类材料包括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符合级配的天 然砂砾、部分砾石经轧制掺配而成的级配砾碎石,以及泥结碎 石、泥灰结碎石、填隙碎石等。 不同的柔性基层适用于不同的公路等级和层位。沥青稳定类 材料可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和二级公路的基层或调平层。级配 碎石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也可用于沥青面层与半 刚性基层之间的过渡层。级配砾石、级配碎砾石以及符合级配 、塑性指数等技术要求的天然砂砾,可用于二级和二级以下公

10、 路的基层,也可用于各级公路的底基层。填隙碎石可用于二级 以下公路的底基层。 1有机结合料沥青稳定类材料的技术要求 见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检测技术。 2无粘结粒料类材料的技术要求 集料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应不超过20%。 石料的压碎值要求、集料的级配范围、填隙碎石 、材料粗碎石及填隙料的颗粒组成见相应规范。 基层、底基层混合料组成设计方法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材料的组成设计主要是根据 强度标准,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集料或土及其他原 材料,确定必需的或最佳的结合料剂量,以及确定 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无粘结粒料类材料强度主要来源于集料本身强度 及集料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因此,除应保证高质

11、量 的集料外,还应使集料具有良好的级配。混合料的 组成设计主要是确定集料的级配及混合料的最佳含 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1.一般规定 (1)各级公路用水泥稳定类材料的7d浸水抗压强度 应符合相应规定。 (2)水泥稳定类材料的组成设计应根据强度标准,通 过试验选取最宜于稳定的材料,确定必需的水泥剂量 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在需要改善混合料的物理力 学性质时,还应确定掺加料的比例。 (3)综合稳定类材料的组成设计应通过试验选取最宜 于稳定的材料,确定必需的水泥和石灰剂量以及混合 料的最佳含水量。 一、水泥稳定类混合料组成设计 (4)采用综合稳定时,如水泥用量占结合料总量的 30%以上,应按本节的技术要

12、求进行组成设计。水 泥和石灰的比例宜取60:40,50:50和40:600 (5)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各项试验应按公路工程无 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057-94)进行 。 (1)在水泥稳定土层施工前,应取所定料场中有代 表性的土样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进行试验,包括颗粒分析、液限和塑性指数、相 对密度、击实试验、碎石或砾石的压碎值、有机质 含量(必要时做)、硫酸盐含量(必要时做)。 (2)对级配不良的碎石、碎石土、砂砾、砂砾土、 砂等,宜改善其级配。 (3)应检验水泥的标号和终凝时间。 2原材料的试验 (1)分别配制5种水泥剂量同一种土样、不同水泥剂量的混 合料。

13、(2)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至少应做 3个不同水泥剂量混合料的击实试验,即最小剂量、中间剂 量和最大剂量。其他2个剂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 密度用内插法确定。 (3)按规定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的干密 度。 3混合料的设计步骤 (4)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到的干密度制备试件。进行强度 试验时,作为平行试验的最少试件数量应不少于规定的数量 。如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大于表中规定的值,则应重做试验 ,并找出原因,加以解决。如不能降低偏差系数,则应增加 试件数量。 (5)试件在规定温度下保湿养生温度6d,浸水2flh后,按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14、057-94) 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6)计算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和偏差系数。 (7)根据强度标准,选定合适的水泥剂量,此剂量试件室 内试验结果的平均抗压强度履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8)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 0.3%1.0%。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可只增加0 .3 0.5;采用路拌法施工时,宜增加1。 (9)水泥的最小剂量应符合规定。 (10)水泥改善土的塑性指数应不大于6,承载比应不小于 240。综合稳定类材料的组成设计与上述步骤相同。 1.一般规定 (1)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材料的7d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规 定。 (2)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材料组成设计应根据强度标准,通

15、 过试验选取最宜于稳定的材料,确定石灰与粉煤灰或石灰与煤 渣的比例,确定石灰粉煤灰或石灰煤渣与土的质量比例,确定 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 (3)对于CaO含量为2%6%的硅铝粉煤灰,采用石灰粉 煤灰作基层或底基层时,石灰与粉煤灰的比例可以是1:2 1:9。 二、石灰工业废渣类混合料组成设计 (4)采用二灰土作基层或底基层时,石灰与粉煤灰的比例可 为1:21:4(对于粉土,以1:2为宜),石灰粉煤灰与细粒 土的比例可以是30:7090:100采用此比例时,石灰 与粉灰之比宜为1:21:3。 (5)采用二灰级配集料作基层时,石灰与粉煤灰的比例可 为1:21:4,石灰粉煤灰与集料的比例应是20:801

16、5:85 。 (6)采用石灰煤渣作基层或底基层时,石灰与煤渣 的比例可为20:8015:85。 (7)采用石灰煤渣土作基层或底基层时,石灰与煤渣的比例 可为1:11:4,石灰煤渣与细粒土的比例可以是1:11:4。 混合料中石灰不应少于10%,或通过试验选取强度较高的配合 比。 (8)采用石灰煤渣集料作基层或底基层时,石灰:煤渣:集 料可为(79):(2633):(6758)。 (9)为提高石灰工业废渣的早期强度,可外加12%的水 泥。 (10)各种混合料的各项试验应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 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057-94)进行。 2原材料的试验 在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施工前,应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 行下列试验: 土的颗粒分析;液限和塑性指数;石料的压碎值试验; 有机质含量(必要时做);石灰的有效钙和氧化镁含量;收 集或试验粉煤灰的化学成分、细度和烧失量。 3混合料的设计步骤 (1)制备不同比例的石灰粉煤灰混合料(如10:90,15: 85,20:80,25:75,30:70,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