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比亚风土人情(精)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73322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14.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米比亚风土人情(精)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纳米比亚风土人情(精)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纳米比亚风土人情(精)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纳米比亚风土人情(精)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纳米比亚风土人情(精)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纳米比亚风土人情(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比亚风土人情(精)(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纳米比亚风土人情 纳米比亚简介 纳米比亚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Namibia)位于非洲 西南部,北靠安哥拉和赞比亚,东连博茨瓦纳,南接南非。海拔高 度为1000-2000米,干旱少雨,属亚热带、半沙漠性气候。该国分为 13个行政区和50个地方政府,首都温得和克(Windhoek)。 15-18世纪,荷兰、葡萄牙、英国等殖民者先后入侵。1890年被 德国占领。1960年西南非洲人民组织成立,开始进行争取民族独立 的斗争。1966年联合国大会根据西南非洲人民的决定将西南非洲更 名为纳米比亚。1978年实现独立。 纳米比亚地广人稀,矿产资源丰富,矿业、渔业、畜牧业为

2、三大 传统支柱产业,制造业不发达。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纳米比亚地处非洲南部,北与安哥拉、赞比亚接壤,东、南邻博茨瓦 纳和南非。国土面积824,269平方公里,居非洲第15位,世界第34位。 南北长约1300公里,南窄北宽,东西宽480-930公里,海岸线长1600公 里。全境处于南非高原西部,大部分海拔1000米以上。 地形 纳米比亚沿海有狭长平原;内陆全属高原、山地,一般海拔1,000米以 上,最高点2,600米。中部为中央高地;东部为卡拉哈里盆地的一部分 ;西部沿海一带为沙漠性平原。位于西部偏北的布兰德山海拔2610米 ,为全境最高点。南部的奥兰治河和北部的库内内河,分别为同南非 和安哥

3、拉的界河。 纳米比亚不像非洲的其他地区只有干季或雨季,是一个大陆性特征明显的地方,四季较为分明,但仍然 建议游客春秋出游,气候最为适宜。虽然沙漠、草原广布,但纳米比亚的气候还是比较适合户外旅行的,这 里独特的地貌、动植物资源和风土人情肯定会带给游人们不一样的感受。 这个国家拥有“河床上的千年枯树“和“世界最大的沙丘“,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气候 纳米比亚位于非洲大陆的西南部,西侧濒临浩瀚的大西洋,海岸线长达1600千米,但纳米比亚的气候却 相当干燥,干旱少雨,属于亚热带、半沙漠型气候。 作为非洲高端旅游目的地,纳米比亚继获得“2015年最佳旅游国 度”后,又再度被Lonely Planet评为“

4、2017年度全球最物超所 值旅游目的地”。 其实纳米比亚并非廉价旅行的目的地,所以“最物超所值”指的 是在行程中多个方面都能有物超所值的享受。 不仅是好莱坞 也是记录片、真人秀最热爱的取景地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纳米比亚就开始吸引好莱坞的注意 力,因为这里景色天然,其拍摄效果远胜于好莱坞人工制作的摄影 基地。比如著名的星球大战、上帝也疯狂。 后来,除了电视剧和电影之外,一些欧洲、亚洲的真人秀节目和 MV也开始青睐起了纳米比亚。 15年上映的电影疯狂的麦克斯4就部分取景于纳米比 亚的沙漠,这里是一片“红砂之海”。在这里,纳米布沙漠 与海洋交汇,数公里荒凉的海滩上,总是出现很多被冲到岸 边

5、的鲸鱼和海豹的尸骨,所以被称为骷髅海岸。 The Grand Tour(中文译名:伟大的旅程)是一档由亚马 逊视频投资的汽车电视节目,平均每集制作成本约为700万美 金。它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由BBC 出品的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 节目Top Gear。The Grand Tour第一季的2017新年特辑 就是在纳米比亚拍摄的,主持人Jeremy,Richard,James分别驾 驶三辆经改装的大众甲壳虫沙滩车,穿行在纳米比亚沙漠与大西 洋的交汇线上。 由韩国最受欢迎的罗PD所执导的花样青春非洲篇也是在纳 米比亚拍摄的,由请回答1988的四个主演参与拍摄,完成了从 纳米比亚温得和克到津巴布韦维多利

6、亚大瀑布3000多公里的自驾旅 程,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3分。 温得和克(Windhoek) 著名的旅游景点 纳米比亚首都。面积630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 其中白人约7万)。建市已有150年历史,是全国政 治、文化、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全市主要分为小温 得和克(白人居民较多)、霍马斯达尔(有色人较多)和 卡图图拉(主要是黑人)三个居民区,为种族隔离政策 的历史痕迹。 温得和克位于纳中部高原,平均海拔1720米 ,空气较干燥。南、北、西三面环山,形如盆地。市 内清洁宁静、环境优美,是一座风光旖旎的山城。小 温得和克区建筑多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 市中心的墨宫(现为议会)、基督教堂与

7、附近的骑士纪 念碑交相辉映,成为该市百年沧桑历史的见证。 温得和克基础设施较好、服务业发达,市场 较繁荣,工业以食品、皮革、啤酒和宝石加工为主。 沃尔维斯湾(Walvis Bay) 纳最大的深水港,可停泊万吨巨轮。辖区面积1124平方公里,人口约5万。有铁路通 往纳内地和南非,有公路与周边五国相通。又称“鲸湾”,南极洲本格拉寒流挟带丰富 的浮游生物北上至此,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每年10月引来众多鲸群,故得名。 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首先在此登陆,后相继被英国和南非占领,被开发 为南部非洲重要港口。1990年纳独立后南非继续占领,直至1994年3月1日才回归纳,标 志着非洲最终实现非殖民化。

8、 斯瓦科普蒙德(Swakopumund) 纳著名海滨城市。西邻浩瀚无垠的南大西洋,东毗绵延千里的纳米布沙漠。市内环 境整洁、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颇具欧洲风格。商业、旅游业兴旺,为纳最著名的避暑 胜地。距首都370公里。人口3万多,三分之一是德裔。1892年建市。在德国占领期间, 曾是西南非洲的主要港口,后被沃尔维斯湾取代。 苏丝斯黎沙漠(Sossusvlei Desert) 世界最古老的沙漠,纳米比亚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位于纳米布沙漠中部,距纳纳首都温得和克约 500公里。沙丘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在阳光照耀下通体绯红,故名“红沙漠”。该地偶有降水,生长着 耐旱沙漠植物,常有羚羊、大象、犀牛和狮子

9、等出没。这里有世界最高的沙丘,高达325米。其中, “45号”沙丘因距离公园入口约45公里得名,以其婀娜身姿和迤逦风光被誉为世界最美沙丘。“死亡谷 ”(Dead Vlei)是苏丝斯黎沙漠中一处低洼盐碱地带,是观看日出、日落和千年古树化石的好去处,每 年吸引大批欧美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来此观光。 艾淘沙国家公园(Etosha National Park) 非洲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野生 动物园之一,面积达2.2万平方公 里。1907年成为动物保护区,此后 保护区面积不断变化,至1956年达 10万平方公里,一度成为世界最大 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园内有一处面 积达5000平方公里的巨大低洼盐碱 地“爱淘沙盆

10、地”。雨季时有 水注入,周围常年生活着约300多种 非洲野生动物,包括许多濒危物种 如黑犀牛、黑脸羚羊和非洲大象 等。园内共栖息着340余种鸟类。该 地还是南部非洲火烈鸟的重要繁育 地之一。每年雨季时,数以百万计 的火烈鸟来此繁衍后代。游客可自 驾车在公园内观赏野生动物。 克罗斯角海豹自然保护区(Cape Cross Seal Reserve) 位于斯瓦科普蒙德市以北115公里处,面积约60平方公里,是以海豹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和著名景 区。1486年葡萄牙航海家迪戈卡奥首先登上这块土地,并以葡萄牙国王的名义在此树立了一个石制的 十字架,后来这一地区被命名为“克洛斯角”,意为“十字架之地”。这里常

11、年生活着数万头海豹,在 每年11-12月的繁殖季节,甚至可达20万头。1968年,该地被划归为海豹自然保护区 纳米比亚的辛巴族 纳米比亚有一个行将消失的原始社会族群辛巴族。这个部 落维持着500年前的生活方式,终年用红土混合黄油涂抹在皮肤上 和头发上,因此一般称之为红泥人。 由于一种神秘遗传基因的缘故,辛巴人部落的男女比例严重失 调,因此辛巴人的男女关系非常随意,三头牛就可以换一个老 婆。辛巴部落是纳米比亚最具特色的传统部落,辛巴人17世纪从 安哥拉高原迁徙至纳米比亚,一度成为非洲大草原上最为富庶和 强大的游牧民族之一,但如今,他们依旧停留在原始状态,生活 在远离现代文明的偏远地方,聚集在一个

12、个孤立的小村落里,维 持着500年前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其独特的原始人文景观,实在令 人惊艳。 宗教信仰 奥普沃纳米比亚西北部与安哥拉交界的库内内河流域科可兰德 地区,如今的红泥人部落, 人数不足两万,除了脱离了母系氏族,一切都保留着原始的生 活形态。他们以畜牧种植为生,除了雨水丰沛的雨季,过去男人 常年外出放牧狩猎,女人留守,现在男人们也开始外出打工挣钱 了,女人依然在家里操持家务。辛巴人没有图腾,他们崇拜祖 先、崇拜火,祖先火是维系民族的精神核心。一个家族结成一个 部落,一个村子基本就是一户人家。家族制是唯一的社会制度保 障,家族长老,确切的说是长老团,掌管着一切,包括判定惩 罚、经济规划、

13、行政组织,不过头领一般都是女人,狩猎是辛巴 男子的主要工作。 传统特色 由于一种神秘遗传基因的缘故,很多辛巴男孩在15岁之前就夭折了。这导致多数辛巴人部落的 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因此辛巴人的男女关系非常随意,三头牛就可以换一个老婆,但是必须 是一头公牛两头母牛。这里的男子一般都要娶三四个妻子来保证人口的繁衍,即使这样,辛巴人 的人口仍然在锐减。 辛巴人居住的房屋,大多是用树枝和掺有牛粪的泥巴搭建而成的,屋内面积一般有三四平方 米。为防止房屋坍塌,屋内大都会竖起比较粗大的木头来支撑房顶。辛巴男人的每个妻子和她生 育的孩子住在一栋篱笆房里,有多少篱笆房,就有多少个老婆。父亲兄长去世后,其财产包括老 婆都有弟弟接受,父母则由兄弟出钱大家供养。 辛巴族女子常年袒露上身,最特别的是,她们喜欢把一种红色石粉和着奶油涂抹在身上,就连 头发也要用这种“红泥巴”裹着。因此,辛巴人的皮肤永远都是红色的。辛巴女子身上的红色颜 料,是用一种采自山区的红石做成的。其制作方法很简单把石料磨碎,然后加入水和从牛乳里 提取的脂肪。这种颜料能保持一周不退色。她们这么做,一是为了抵御烈日暴晒,二是蚊虫不会 叮咬。由于缺水,辛巴女人一生都不洗澡,一辈子都裹在“红泥巴”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