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22课《太空一日》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685812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22课《太空一日》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22课《太空一日》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22课《太空一日》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22课《太空一日》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22课《太空一日》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22课《太空一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22课《太空一日》(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 太空一日 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出生,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 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 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作者简介 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 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副主任。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 “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 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 程碑的作用。 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 150幅珍贵图片组成。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 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 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

2、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 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课文便节选 自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 背景链接 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 送入太空。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 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 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 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间科学研究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播放神州五号发射全程回顾视频 字词注音 弧形( ) 炽热( ) 轮廓( ) 遨游( ) 严谨( ) 稠密( ) 瞬间( ) 烧灼( ) 千钧重负(

3、 ) hchku ochujn zhushnjn 炽热: 轮廓: 模拟: 严谨: 耐人寻味: 惊心动魄: 形容温度极高;极热。 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 模仿;仿照。 严密谨慎。 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词语解释 这篇由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耗时两年亲笔写 成的自传(节选),描写了他首次乘坐我国自己研 制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入太空的情景, 首度揭示了中国人飞天梦背后生死时速的秘密。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注意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 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为何一开始就说“要 牺牲了”?他又是怎样应对的? 细读感悟 看到了什

4、么? 没看到什么? 长城 长城是狭窄且不规则的,而在太空中对不 规则事物很难观察。 长城平均宽度不到10米,很容易被周围的 地形背景隐没。 2.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 ”。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 学的态度。 (2)“我”详细描述了难受的过程。 (1)仔细辨听神秘的敲击声,没有确认就不签字。 (3)在飞船中按照指令准确地操作。 你觉得杨利伟在太空中遇 见的“神秘敲击声”有可 能是什么呢? “神舟”后浪推前浪 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返回后反映,“神舟” 飞船乘坐非常舒适,感觉很满意。但是有两个小的技术细 节需要改进:一是返回舱舷窗的位置让他在观察时感到别 扭;二是飞船上用来收集杂物的袋子,地面上感觉用拉链 比较方便,太空中的实际感受却是用绳系口的方 拓展延伸 式更方便。针对杨利伟提出的意见,在“神舟”六号设计 建造过程中,飞船工程师反复亲身体会,调整了航天员座 椅与舷窗的相对位置。重新生产的用来收集零散物品的袋 子,封口处也都尽量改成了尼龙搭扣。 总结归纳 语言上 形式上 小标题形式(提纲挈领、突出重点、 结构严谨),按发射、飞行、返回顺序组 织全篇。 说一说 1.读完本文,你有了怎样的收获? 2.假如杨利伟到你们的学校和大家交流, 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