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1684052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段考数学(理)试题(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山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级第 一 次 段 考 数学 试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函数在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为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函数的解析式求出区间两个端点的函数值,再利用平均变化率公式求出该函数在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详解:,该函数在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为,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在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意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与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2. 若,则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在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答案】D【解析】分析

2、: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求得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的坐标,即可得结果.详解:因为所以复数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的坐标为,位于第四象限,故选D.点睛:复数是高考中的必考知识,主要考查复数的概念及复数的运算要注意对实部、虚部的理解,掌握纯虚数、共轭复数这些重要概念,复数的运算主要考查除法运算,通过分母实数化转化为复数的乘法,运算时特别要注意多项式相乘后的化简,防止简单问题出错,造成不必要的失分.3. 已知曲线上一点,则处的切线斜率等于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求出曲线的导函数,然后把切点的横坐标代入导函数即可求出切线的斜率.详解:,时,即处切线的斜率是,故选B.点睛:本

3、题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以及已知切点坐标求斜率,属于简单题.要解答本题,首先必须掌握在曲线上某点的导函数就是该点处的切线斜率,先对函数求导,再将切点横坐标代入即可.4. 方程有实根,且,则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由复数相等的意义将方程转化为实系数方程,解方程求出两根.详解:方程,可以变为,由复数相等的性质得,解得,方程有实根,故,复数,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相等的意义,两个复数相等,则它们的实部与实部相等,虚部与虚部相等.5. 在用反证法证明时的反设为A. 且 B. 或C. D. 【答案】B【解析】分析: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时,应先假设命题的否定成立,命题“”

4、的否定,即是所求.详解: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时,应先假设命题的否定成立,因为命题“”的否定为“”,用反证法证明时的反设为“或”,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的否定,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属于简单题.6. 某个命题与正整数有关,如果当时,该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时命题也成立,现在已知当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A. 当时,该命题不成立 B. 当时,该命题成立C. 当时,该命题不成立 D. 当时,该命题成立【答案】C【解析】如果当时,该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时命题也成立所以其逆命题为:当时命题不成立,那么时,该命题也不成立,故已知当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当时该命题不成立7. 复数不可能在A.

5、 在第一象限 B. 在第二象限 C. 在第三象限 D. 在第四象限【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复数的除法运算法则: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化简复数,令复数实部、虚部大于零,得到不等式组无解,即对应的点不在第一象限.详解:由已知,复平面对应的点如果在第一象限,则,而此不等式无解,即在复平面对应的点不可能在第一象限,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的除法运算法则: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考查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与复平面内的以实部为横坐标,虚部为纵坐标的点一一对应.8. 函数的切线方程为,则A. 2 B. 1 C. 3 D. 0【答案】A【解析】分析:求出导函数,令可得切点坐标,将切点坐

6、标代入切线方程即可得结果.详解:因为,所以,令,得,时,切点坐标为,代入切线方程可得,不合题意;时,切点坐标为,代入切线方程可得,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应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切点处切线的斜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已知切点求斜率,即求该点处的导数;(2) 己知斜率求切点即解方程;(3) 巳知切线过某点(不是切点) 求切点, 设出切点利用求解.9. 数列,则此数列的第项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给数列的变化规律,可以将数列如下分组:第一组个数,为;第二组个数,为;第三组个数,为,分析可得项应该在第组,列举第组的每个数,即可得到结论.详解:根据题意,数列,可以

7、将数列如下分组:第一组个数,为;第二组个数,为;第三组个数,为,前组共有个数,第组有个数,第项应该在第组,第组为,则第项是,故选B.点睛: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一、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 二、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常见的归纳推理分为数的归纳和形的归纳两类:(1) 数的归纳包括数的归纳和式子的归纳,解决此类问题时,需要细心观察,寻求相邻项及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联系相关的知识,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2) 形的归纳主要包括图形数目的归纳和图形变化规律的归纳.10. 某运动员罚球命中得1分,不中得0分,如果该运动员罚球命中的概率为,那么他罚

8、球一次的得分的方差为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期望公式与方差公式求解即可.详解:,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属于中档题. 求解一般的随机变量的期望和方差的基本方法是:先根据随机变量的意义,确定随机变量可以取哪些值,然后根据随机变量取这些值的意义求出取这些值的概率,列出分布列,根据数学期望和方差的公式计算11. 计算(其中)的结果为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 ,利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解即可.详解:,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定积分的求法,考查计算能力.对于求分段函数以及含绝对值符号的函数求定积分,往往将所求定积分化为多个定

9、积分的和或差解答.12. 若存在使不等式成立,则实数的范围为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先证明符合题意,若,利用单调性可得,利用导数可得,利用可得结果.详解:由,(1)若,当时,而,此时结论成立;(2)若,由于,所以在是减函数,则.由于与轴的交点为,那么,如果存在使不等式成立,则,由(1)、(2)得实数的范围为,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能成立问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以及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属于难题. 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是中学数学四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尤其在解决含参数问题发挥着奇特功效,大大提高了解题能力与速度.运用这种方法

10、的关键是将题设条件研究透,这样才能快速找准突破点. 充分利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能够使问题条理清晰,进而顺利解答,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与解题当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 复数为纯虚数,则的取值是_【答案】【解析】分析:根据纯虚数的定义可得,从而可得结果.详解:复数为纯虚数,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函数与方程思想,意在考查系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简单题.14. 在某次考试中,学号为的同学的考试成绩,且,则这四位同学的考试成绩的所有_种;【答案】种【解析】先从集合里任意取四个数,共有种方法.再把这四个成绩分配给四个同学,由于要满足,

11、所以只有一种分配方法,所以由乘法分步原理得这四位同学的考试成绩共有151=15种,故填15.15. 若在展开式中,第四项是常数项,则的值为_;【答案】18【解析】试题分析:设展开式中第项为,则,又展开式中第4项是常数项,时,.考点:考查二项式定理.计算能力.点评:易出现以下错误:展开式中第4项是常数项,时,.16. 将集合,且中所有的数按照上小下大,左小右大的原则写成如下的三角形数表: 3 5 6 9 10 12 - - - - - - - -则该数表中,从小到大第50个数为_【答案】【解析】分析:用表示,利用前几个数找到其规律,是每一个的横坐标从增加到对应的行数,而纵坐标为行数,由,则是第行

12、的第个数,即可求出.详解:用表示,如表的规律为:,则第个数是第行的第五个数,故答案为.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1)用分析法证明:;(2)如果是不全相等的实数,若成等差数列,用反证法证明:不成等差数列.【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利用分析法证明,平方、化简、再平方,可得显然成立,从而可得结果;(2)假设成等差数列,可得,结合可得,与是不全相等的实数矛盾,从而可得结论.详解:(1)欲证只需证:即只需证:即显然结论成立故(2)假设成等差数列,则由于成等差数列,得那么,即由、得与是不全相等的实数矛盾。故不成等差数列。18. 已知为实数,函数,

13、若.()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证明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答案】(1)单调增区间为,;单调减区间为(2)见解析【解析】分析:() 求出,在定义域内,分别令求得的范围,可得函数增区间,求得的范围,可得函数的减区间;() 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等价于的最大值与的最小值的差小于,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其最值即可的结果.详解:() ,即 由,得或由,得因此,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单调减区间为 () 由()的结论可知,在上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在上的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在上的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因此,任意的,恒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函数的极值与最值,属于中档题.

14、求函数极值的步骤:(1) 确定函数的定义域;(2) 求导数;(3) 解方程求出函数定义域内的所有根;(4) 列表检查在的根左右两侧值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左增右减),那么在处取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左减右增),那么在处取极小值. (5)如果只有一个极值点,则在该处即是极值也是最值;(6)如果求闭区间上的最值还需要比较端点值的函数值与极值的大小.19. 甲、乙、丙3人投篮,投进的概率分别是.()现3人各投篮1次,求3人都没有投进的概率;()用表示乙投篮3次的进球数,求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数学期望;【答案】(1)(2) 【解析】分析:()综合利用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与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随机变量服从二项分布,直接利用二项分布的期望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记甲投篮1次投进为事件A1 , 乙投篮1次投进为事件A2 , 丙投篮1次投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