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资料100字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683801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的资料1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春节的资料1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春节的资料1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春节的资料1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春节的资料1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节的资料1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的资料100字(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节的资料100字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下面小编收集了有关春节的资料供大家阅读 历史发展 节日起源 春节又叫阴历年、农历新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年、大年、过大年”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来改为夏历正月初一(即农历正月初一)被视为农历年的开始即为岁首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结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个正月均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这一传统

2、节日期间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满、蒙古、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各具自己的民族特色 春节是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庆祝新年的主要节日越南语称为“TtNguynn”(节元旦)、日语称为“正月”(注:日本节日“正月”类似于中国的元旦也即1月1日)(明治维新后改称旧正月)、现在春节除了在中国、朝鲜半岛、越南、日本等地之外在蒙古、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也都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春节

3、”一词已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节日位居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首20xx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尔雅记载尧舜时称年为“载”夏代称年为“岁”商代称年为“祀”直到周代才称为“年” 春节时间 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闰春节 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1645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

4、2800年的1155年里农历闰正月只发生6次非常罕见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闰春节的过法 如果一年有闰正月原则上春节过第一个正月的到了闰正月的时候则不过节当然也有少数地区过完第一个正月的春节以后到了闰正月的时候也过闰正月的春节因为闰正月也叫正月所以也把闰正月的初一也看做春节来过 风俗习惯 传统民俗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春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

5、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春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春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春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 因

6、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春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春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

7、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拜年 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9 贴春联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是有史为证的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

8、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窗花与“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中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

9、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

10、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中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办年货 中国的家庭过年前要购买大量

11、的“年货”春联福字新衣服过年期间的食品(过年市场多不开门)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与过去相比中国人办年货的方式变得更加现代不拘泥于传统 山西地方有个特别的年货:刷子和筷子每年必买谐音快发之意 神话传说 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

12、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万年历法说 相传在古时

13、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有一次祖 贴春联、门神 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

14、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

15、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由于中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