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复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3720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考古诗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考古诗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考古诗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考古诗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复习.(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落实基础,把握方法,强化能力 2009年古诗文改卷情况汇报 及2010年高考古诗文复习建议 台州一中: 董 琳 总说 09年高考是新课程实施后的第一年高考,就 古诗文阅读这一块而言,今年的古诗文阅读与往 年相比,基本保持了“以稳为主”的原则。 08年题:8个(选择题4个,翻译与断句题1个 ,诗歌鉴赏2个,名句填空1个),30分。 09年题:9个(选择题4个,翻译1个,诗歌鉴 赏2个,名句填空1个,论语1个),34分。 08年:古诗文阅读共三个部分。 09年高考古诗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文 言文阅读、古诗鉴赏、论语阅读、名句默写 。 体现“教什么,考什么”。 2009年高考文言文试题 三、古代

2、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宝绘堂记 (宋)苏轼 (文章略)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B)文言实词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 一组是(C)文言虚词 A皆以儿戏害其国 几以捕系死 B轻死生而重于画 不患贫而患不安 C然为人取去 君为我呼入 D譬之烟云之过眼 不知东方之既白 1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 一项是(C)文言句式(词类活用) A足以悦人而

3、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叙文,作者不从宝绘 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 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 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 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 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 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 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

4、未 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文章鉴赏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 者。(3分) 译文: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3分) 译文: 文言语句翻译 从09年文言文题,可看出: 1、从题目设置看,09年与08年同中有异。 相同的是:文言实词词意的理解(文言文第一 题)、文言虚词意义与用法的辨析(文言文第 二题)、文章赏析(文言文第四题)、 文言语 句翻译(文言文第五题)。 不同的是: (1)将08年的“文言句式”(省略句)考查变成 了今年的“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考查。 (2)取掉了文言断句题。 2、从语料体裁看,08

5、年白居易传、09年 宝绘堂记都是以叙述兼议论的记叙性文体 ,而非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 3,从所考查的词汇看,高考所考文言实词主 要是文言常用词与次常用词,文言虚词也以常 见而典型的词语为主。 文言实词:08年:致仕、累、燕、艰难; 09年:病、去、角、蓄; 文言虚词: 08年:其、乃、于、与; 09年:以、而、为、之。 4、从所考语法看,主要考常见的文言句 式和一般性的词类活用等。 08年:省略句中省略成分填充; 09年考形容词的变性活用。 5、从赋分情况看: 08年文言文赋分是20分【12(客观选 择题)+5(语句翻译)+3(文言断句) 】 09年赋分为18分【12(客观选择题)

6、 +6(语句翻译题)】。没了断句题 。 6、从难易程度方面看:适中。 2009年高考考生答(文 言语句翻译)题情况回顾 及分析 翻译的第一题: “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评分标准:“留意”译成“沉溺”1分。“胜”译成“尽”1分 ,语句通顺连贯1分。 不妥的翻译,大体有如下三种: (1)然而到了他把心思留在里边而无法解脱时,他的祸 患就不能再说出来了。翻译大意,字词落实不够。( 2分) (2)但到了他留心于物而不能解释时,那么他就变成了 一个无法说话的人。字词落实欠妥,语意理解不当。 (1分) (3)但到了他留意得无法解释时,他的祸害就成了不可 以说话的人。字词没落实,语意理解

7、有问题。(1分 ) 如此翻译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是: (1)部分同学字词不能落实,只译语 句大意,而忽略了古文翻译的关键尽 可能直译。 (2)有些同学想到了直译,但把关键 词“留意”原封不动,“胜”也没翻译出来。 (3)语句通顺连贯做得不够好。前后 语句不连贯。如果做到连贯,那就不太可 能把后半句译成“的人”。 翻译第二题: 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评分标准:所字结构1分,倒装1分,语句通顺连贯 1分。 翻译不妥的大体有如下三种: (1) 别人占有(拥有)了,只担心他不能给我。 (2分)“所”字结构没落实。 (2)别人所有的,只害怕我不能占有(拥有)。( 1分)倒装句没落实。 (3)别人占有(

8、拥有),唯恐我不能占有(拥有) 。(0分)原语句没有理解。 考生如此翻译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 (1)部分考生没能有效掌握所字结 构所+动词=名词性短语,因而,把“ 人之所有”译成了“别人占有(拥有)等 。 (2)部分同学对倒装句看不出来,把 “唯恐不吾与”译成“只害怕我不能占有( 拥有)”之类,句式意识淡薄。 (3)部分同学根本没有读懂原句, 以致翻译全部失分。 这些表面现象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 1、关键字词与句式意识淡薄 2、知识迁移能力不够 3、文言翻译能力欠缺 2010年高考文言文 复习建议 1,牢牢把握设题点: (1)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与把握 (2)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

9、法的理解 (3)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理解 注意词类的变性活用。 (4)文章鉴赏评价 (5)文言语句的翻译 注意:信息筛选这两年没出,明年出不出? 2,抓住采分点,强化句式意识。 重点词语翻译不准确,踩点意识不强,表 现除文言翻译能力不够。 考纲所涉及的文言句式有: 判断句: 被动句: 宾语前置: 省略句: 注意:状语倒置句、主谓倒置句。 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 词等。 3,遵循翻译原则,掌握翻译方法 (1) 严格遵循“字字落实,文从字顺”的 翻译原则; (2)夯实基础,多训练是养成翻译能力的 重要途径; (3)在训练中注意引导学生不断反思与总 结; (4)平时训练的重点应放在

10、关键词语、常 用句式和文意理解三个方面,把握得分要点 。 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2009年浙江卷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 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分)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4分) 从09年与08年诗歌题看: 08年试题: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日暮倚杖水边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

11、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 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 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1、从题目设置看: 基本没变化,都是一小一大两个题;小题 的指向性都较为明确,大题涉及表现手法与诗 词主体内容。 2、从赋分看: 都是6分,小题2分,大题4分。 3、从命题意图看: 第一题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实际 上还是意象、典故等诗词基础知识)的理解。 第二题考查概括学习的能力和语言

12、表达能 力。注意分析所给语言材料,透过表层抓本质 ,才能形成论点,再加以评析。 09年诗歌鉴赏题 考生答题情况回顾 1、第一题中的“两种风流”的“两种”大都能答 出,而“一家”答“大自然” “造物主” “天公”的很 少分析能力欠缺。 2、有人列了一大串写作手法,如象征、比喻 、拟人等等,愣是没看出“对比”或“映衬”。 对表现手法包括修辞手法知识不够准确,分析能 力不够。 3、不能准确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或答成“ 贬梅扬雪”,或答成“雪梅并重”。对题目扣 得不紧,题目意识淡薄。 这些表面现象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是: 1、答题时,易忘记诗题。 2、鉴赏能力有限。 3、分析能力欠缺。 诗歌鉴赏复习建议

13、 1,把握古诗鉴赏的设题点 (1)对重点字词的领会与判定(考纲中属于“语言”)。 如: “关键词” “诗眼” (2)对诗词内容与主旨的判断。 如“词表达的内容”,“词曲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或者 词曲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诗词艺术手法的认定。 如“如何描写的”“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等。 (4)对诗歌“意象”“意境”等诗词基础知识的灵活把握 。 如:该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描绘了衣服怎样的 意境等。 2,整理古诗歌有关知识 古典诗歌的有关知识有: (1)篇章结构知识:如“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上阙”“下阙”,“上片”“下片”等知识概念。 (2)名称叫法知识:如“诗”“词

14、”(“长短句”“诗余 ”“乐府”)“乐府诗”“古体诗”“今体诗(或近体诗)”“ 律诗”“绝句(截句)”“小令”“中调”“长调”“散曲”“套 曲”等。 (3)鉴赏所用到的概念知识:如“意象”“意境”“形 象”“情境”等 3,整理有关的艺术手法,使之形成一个系统 第一:整理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1)比兴手法” (2) 象征手法 (3)渲染手 法 (4)烘托手法 (5)动静手法 (6)抑扬手法 (7)对比手法 (8)虚实手法 (9)照应手法 (10)托物言志 (11)正侧面描写 (12)联想与想象 (13)寓褒于贬、名褒实贬 (14)借古伤今、借古讽今、怀古伤己 (15)欲擒故纵 (16)言此意彼、

15、意在言外 (17)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18)曲笔逆笔 第二:整理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形象、具体、生动 。 比拟:使读者觉得亲切,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夸张;强调和突出该事物特点;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表意凝炼 ,抒情酣畅等等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 诗歌的表现力”等 反复 :表示突出与强调; 用典;使诗歌内涵丰富 ;内容更加凝练 化用前人诗句:使诗歌内涵丰富 ;内容更加凝练 对比;使事物的性质、状态与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 反问:表强调等。 (1)从明确意境入手,以把握作者情思 4,加强对分析与理解能力的培养 (2)在把握意境与情思基础上,琢磨字词意义 (3)重在感悟 如: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越调天净沙 江上 (元)张可久 嗈嗈(yng:雁鸣叫声)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 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1)简要概括这两首词的内容。 马致远词: 张可久词: “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 否一致?为什么? 注重思想内容与表现手法这样两个途径。 关于诗歌“对比阅读”: 09年高考论语阅读题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