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管理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3674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X 页数:172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管理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管理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管理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管理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2页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管理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管理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管理解析(1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管理 第一章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概述 1.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类型划分 3.了解社会组织与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的概念异同 4.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主要功能 本章要点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社会组织的概念内涵 公民自愿组成的,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性等特征的活 跃在公民社会中组织。 (二)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 组织性 私有性 非营利性 自治性 自愿性 一、社会组织的概念界定 民间组织 非营利组织(NPOs) 非政府组织(NGOs) 第三部门组织(Third Sector) 公民社会组织(CSOS) (三)与社

2、会组织相关的概念 一、社会组织的概念界定 二、 慈善组织的概念界定 (一) 慈善组织的内涵 慈善组织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慈善组织的宗旨是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 慈善组织必须依法成立 (二)与慈善组织相关的概念 公益性组织(Philanthropy) 志愿组织(Voluntary organization) 免税组织(Tax-exempt organization) 二、 慈善组织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类型划分 社会团体 中国国民自愿组成, 为实现会员共同意 愿。按照其章开展活 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 织。 民办非企业单 位 企业事业单位、社 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 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 非国有资

3、产举办的, 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 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基金会 利用自然人、法 人或者其他组织捐 赠的财产,以从事 公益事业为目的, 按照本条列的规定 成立的非营利性法 人。 一 、官方分类 二、学界分类 王颖等人对社会团体的划分 俞可平的分类 王名的分类 康晓光的分类 第三节 社会主要功能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促进就业 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促进社会和谐 共性共性 功能功能 互益性组织 的主要功能 公益性组织 的主要功能 一、社会组织的主要功能 慈善慈善组织组织 的主的主 要功能要功能 扶贫 济困 关爱弱 势群体 促进慈 善事业 发展 灾害 救援 推动精 神文明 建设 二、慈善组织组织 的主要

4、功 能 第二章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理论 1.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一般理论 2.掌握组织本质视角下的公民社会理论和结社自由理论 3.熟悉组织生成和发展视角下的政府失灵理论、契约失灵理论、第三方管理理 论、志愿失灵理论以及治理和善治理论 4.理解组织间关系视角下的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相关理论、政府与企业之间 的关系的相关理论以及三大部门间管理的理论 5.掌握组织治理和运作视角下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一代理理论、资源依赖 理论 本章要点 第一节 组织本质视角 Civil society: “公民社会”,“市民社会”,“民间社会” 国家-社会/ 国家一市场一社会 结构性要素:私人领域、志愿性社团、

5、公共领域、社会运动等 一、公民社会理论 人体 主义 多元 主义 公开性 和开放 性 法治 参与 性 公民 社会 制衡 国家 公民 社会 对抗 国家 共生 共强 公民 社会 参与 国家 合作 互补 公民社会的核心价值公民社会与国家、市场关系 二、结社自由理论 末经事先许可和登记成立社团的权利 按照自己的选择组建社团 自主决定社团事务的权利 建立联合的权利 社团取得法人资格 第二节 组织生成与发展理论 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又称非市场失灵(non market failure) 是一种由政府干预而引发的系列非效率性资源分配的公共状态 主要体现在公共政策的失误、政府工作机构

6、的低效率、政府的“寻租”等方面 一、政府失灵理论 契约失灵现象:由于消费者与生产者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公共物品的 自身属性,市场组织无法与消费者达成最优契约,或者即使达成契 约但却因为市场的机会主义倾向和行为而无法有效履行。 利润非分配的约束可以有效控制非营利组织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动 机,克服市场契约失灵弊端。 二、契约失灵理论 政府失灵市场失灵 区别于市场和政府的“第三只手” 非营利组织在历史上先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 非营利组织是与市场部门、政府部门并列的第三大部门 主要功能是实施市场支持性活动和市场补充性活动 三、第三方管理理论 志愿失灵,又称“慈善失灵”,是指非营利组织偏离了奉行社会公 益或

7、共益的宗旨,片面地以功利主义为取向的信念、行为给消费 者、社会、生态所带来的负效应。 它主要体现在慈善供给不足、慈善的业余主义、慈善的特殊主义、 慈善的家长式作风等方面。 四、志愿失灵理论 善于治理的不同理解 善治是良好的治理 国家与公民社会不再是传统自由主义意义上的对抗关系 主张国家、市场、社会三者的良性互动 五、治理和善治理论 第三节 组织间关系的视角 疏 离 分离依附型 分离自主型 整合依附型 整合自主型 紧 密 依赖 财务与控制 自主 沟 通 与 交 往 社会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关系 一、库恩勒和赛勒的四种模式 国际非政府组织政府间组织 民族国家地方非政 府组织 民族国家地方政府 组织 2

8、 65 4 1 3 国家和超国家层次政府一非政府组织的关系模型 二、布热和普鲁托的三种关系类型 三、社会组织与企业间关系的相关理论 公司 慈善 公司 基金 许可 协议 赞助 推广 活动 合作 推广 合资 第四节 组织治理与运作的视角 会员 组织领导 和雇员 社会公众和媒体 竞争者 消费者(客户) 其他社会组织 捐赠者 政府 社会 组织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二、委托一代理理论 委托人根据契约,制定或雇佣代理人为其提供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 权并支付相应的报酬。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加之两者的效用函数也存在差别, 因此,在没有有效的契约约束的情况下,代理人很可能将自身利益置

9、于委托人 的利益之上,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出现委托一代理问题。 三、资源依赖理论 一个组织最重要的存在目标就是想办法减低对外部关键资源供应 组织的依赖 程度,并且寻求一个可以影响这些供应组织的关键 资源被稳定掌握的方法。 第三章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发展 本章要点 1.了解封建社会时期的民间组织的发展历程特征 2.掌握近代中国民间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民间组织、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4.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思路 第一节 封建社会时期的民间结社 重要的 民间结 社类型 生产 互助 组织 民间 宗教 组织 游侠 朋

10、党 秦汉时期民间结社的兴起魏普南北朝至宋元时期的民间结社 学术 性 结社 宗教 慈善 组织 工商 业 行会 明清时期的民间结社 商帮 善会 善堂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民间组织和慈善组织 鸦片战争时期的民间组织 甲午战争时期的民间组织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清末其他的团体 一、鸦片战争至辛亥命时期的民间组织 二、辛亥革命后至新中国成立时期的社会组织发展 民国初年的社会团体 “五四”时期的新兴社团 国共合作后的社会团体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间组织、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 新旧社会交替时期对民间组织的清理整顿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民间组织的规范管理 新中国成立初的清理整顿与民间组织基本格局的形成 一、新旧社

11、会交替时期的民间组织发展(1949-1956) 二、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组织的发展(1957-1978) 50年代中期之后民间组织的发展 “改革”时期社会组织的停滞发展 三、改革开放以来民间组织的发展(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初期民间组织的兴起(1978-2007) 当前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发展(2008年至今) 第四节 评述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制度环境逐渐完善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一、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发现现状 二、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外部制度环境 政府监管和 内部治理 三、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发展思路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

12、律法规 加对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支持力度 加强政府监督管理 加强组织内部治理 第四章 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政策 本章要点 1.掌握社会组织的元政策 2.掌握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培育和扶持政策 3.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的事中事后监管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脉络 4.了解社会组织与慈善组织登记管理政策的形成和发展脉络 第一节 元政策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国公共政策的元政策。我国社会组织与慈善组 织的各项政策同样以宪法为基本前提。 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 游行、示威的自由”。 我国与1998 年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这意味着我国政府 就保障公民结社

13、权的问题向国际社会作出了承诺。 第二节 登记管理政策 政策时间政策名称核心内容 1950年9 月社会团体登记 暂行办法 将应登记的社会团体分为人民群众团体、社会 公益团体、文艺工作团体等六类 1989年6月外国商会管理 暂行规定 对外国商会的定义、成立条件、成立程序以及 监督管理作出规定 1989年10月社会团体登记 管理条例 在社会团体的管辖、成立登记、变更登注销登 记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 1989年10月社会团体登记 管理条例修订 提高了社会团体的等级门槛,详细规定了成立 条件,增加对社会团体处罚条款,加强了对社 会团体的监管 一、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2001年2月民政

14、部关于重新确认社会 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的通知 进一步明确了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的管理职责 和应该具备的条件 2002年3月民政部关于全国性社会团 体异地设立分支(代表)机 构问题的通知 对社会团体异地设立分支(代表)机构的具体程 序作出规定 2009年4月民政部关于全国性社会团 体应用网上办公平台办理登 记、备案工作有关问题的通 知 对全国性社会团体应用网上办公平台办理登记、 备案工作的有关事项作出了规定 2016年1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取消社会团体申请成立中的筹备事项,同时加强 求筹备期间的监督 一、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政策时间政策名称

15、核心内容 1998年10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 暂行条例 确立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双重管理体制,并就对气 的管辖、登记成立、监督管理等作出规定 1992年12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 办法 详细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内容,包括登记 程序、登记类型、登记须具备的条件、登记事 项、材料提交、更变、注销登记等 2000年12月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 记审查管理暂行办法 界定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内涵、外延、对文 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程序、登记手续等作 出规定 2001年10月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 记办法(试行) 对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明确界定,规定了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程序、内容及处罚等

16、 三、基金会登记管理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政策时间政策名称核心内容 1988年9月基金会管理办法对基金会的性质、建立条件、筹款方式、基金的 使用和管理等一系列事项作出了规定 2004年6月基金会管理条例确定对基金会的双重管理原则,并就基金会的设 立、变更、注销,组织机构、财产的管理和使 用、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规定 2016年5月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草 案征求意见稿) 与慈善法进行衔接,明确基金会的慈善宗旨 ;降低 基金会的准入门槛,将登记管理机关扩展 为省、部、市、县四级;规定了基金会的综合监 管体系,包括兴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督, 将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加强对基金会的 监管 四、慈善组织的登记管理政策 政策时间政策名称核心内容 2016年3月慈善法对慈善组织、慈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