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的误区讨论讲义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3453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9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的误区讨论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质量的误区讨论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质量的误区讨论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质量的误区讨论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质量的误区讨论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的误区讨论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的误区讨论讲义(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质量观念和管理的误区讨论 主题词: n排除质量管理误区的过程 就是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过程。 n 由于全经济的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剧 ,新经济革命(New Economy Revolution)浪潮风起云涌。在这场激烈 而又严酷的竞争中,人们逐渐明白:企 业的竞争就是市场的竞争,市场的竞争 就是质量的竞争,质量竞争的最高形式 就是品牌的竞争。 n 于是,以质量创品牌,运用“质量效益型” 的战略便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大特色。质量 成为企业决胜于市场的法宝。质量优势即成为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而许多优秀 的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界得到广泛的运用。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质量战略无论是从观念上 还

2、是方法上都受到了普遍重视。 n 然而,质量和质量战略状况仍不容乐观。 从中国的“豆腐渣”工程和“315”大行动,、美 国MOTOROLA公司“铱星计划”的失败等等许 多的案例,不得不将企业家引入了沉思我 们拥有正确的质量管理理论和先进的质量管理 方法我们的质量管理目标为什么总是因难 以得到完全的实现而受到损失究竟是什么 粘住了质量腾飞的翅膀? n即:质量管理实践中,误区的存在成为质量进 步致命的障碍 。 排除质量误区是实现质量战略的必要途径 n世界著名的质量学家朱兰博士说:“二十一世 纪是质量的世纪”。 n今天,企业与企业、组织与组织、集团与集团 之间的竞争都将更加激烈,并将因其产品质量 、组

3、织质量、人员质量、管理质量而优胜劣汰 。而要想攀登世界质量的高峰,不仅要有勇气 和谋略,更应该防止在攀登过程中走进歧途, 陷入质量管理的误区。唯有如此,才能进入真 正的质量王国,决胜于激烈竞争的市场。 n 在研究产品预测、波动源排查、质 量特征控制时,首先应防止进入质量管 理的误区,这就需要在质量管理学理论 体系中更多讨论与质量相关的行为科学 、心理学等一列边缘交叉科学,以指导 企业的质量实践活动,并确保其质量战 略目标的实现。 质量管理中的误区及对策 n质量管理中尽管存在的误区很多,但概 括起来不外乎两大类: n 认识误区 n方法误区 1、广义质量与狭义质量概念关系的误区 n 今天我们的质量

4、内涵己触及到人类的生产 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产品的质量到工作的质 量,从人员的质量到组织的质量,从企业的质 量到社会的质量,从生活质量到生命质量,从 地区环境质量到全球环境质量,从物质的质量 到精神的质量,我们正在以科技作动力,管理 为手段,将人类的质量进步推进到一个崭新的 高度。 误区一的讨论: n朱兰说:“质量就是适应性” n田口玄一说:“质量是对社会损失的大小” n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对质量的定义作了更为精 彩的描述:“质量不需要定义,没有定义你可 以理解它。质量是一种独立于智力抽象并且在 智力抽象之前的直接经验”。 n由此可以看出广义质量概念与传统的狭义质量 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2、质

5、量提高与成本增减的关系误区 n同一产品,质量提高了,是不是成本一 定要增加?价格也一定会上涨吗? n在企业界,一提到优质产品,许多人立 刻会想到这是以增高成本为代价的。殊 不知这是一种错误的想当然的观念,它 违背了人类追求质量进步的根本意义。 误区讨论之二: n 我们必须要在质量与成本的天平上 ,设立一个有效支点,通过这个支点的 移动,让产品质量提高与成本的关系, 由正相关到零相关直到负相关。 n 这个支点就是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 。由于这一支点效应的作用,才能使我 们走出“质量与成本正相关”的误区,从 而有效地提高了质量。 误区讨论之二(典型的案例) n 某公司目前在西安建筑市场投入了“ 全钢

6、清水大模板”技术,由于这一新技术 的使用,取消了传统模板工艺在拆模后 需要抹灰的工序,不仅节约了墙体抹灰 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管理费, 而且极大地减轻了房屋结构的自重,扩 大了使用面积,缩短了工期,树立了精 品工程形象,促进了中国建筑工业质量 水准的提高。(湖北卓越建筑有限公司刘雁飞) 误区讨论之二(典型的案例) n 该公司施工建造的陕西师范大学高 层住宅楼,采用这一工艺可节约的直接 费用约88.5万元,减去大模板投入的摊 销费28万元,可实际节约60.5万元。这 样工程质量提高了,而成本却下降了。 这就是在实践中运用科技进步走出了质 量与成本必须“正相关”误区的典型案例 。 n 质量宗

7、师菲利普克罗斯比在质量 是免费的(Quality is Free)一文中这样 看待质量与成本关系的: n “减少质量的成本,实际上是一个不 需要提高销售额,不需要购买新设备和 不需要雇用新人而增加利润的机会”。 3、质量领先与市场份额关系的误区 n先来看一个著名的案例:美国MOTOROLA公 司“铱星计划”失败的案例。 n1997年美国著名的电子通信公司MOTOROLA 公司推出了一个庞大的投资计划:要建成一个 由66颗通信卫星组成,旨在形成一个全球无盲 区的无线通信网络,既使手机在十层以下的地 下室也可以通过这个高效的网络转接到信号。 这项计划十分诱人,一旦获得成功,该公司将 成为世界最具竞

8、争力的通信公司,成为世界同 行业的佼佼者。 MOTOROLA公司“铱星计划”失败的案例 n这项计划历时两年,耗资100多亿美元建成后 ,但却因其通话费、手机费过高而倍受消费者 的冷落,终因无力支持运转的高昂费用而不得 不于2001年4月被迫关闭。 n该公司非但没有用这项领先世界的先进技术竞 争更多的市场份额,反而以100多亿美元的损 失而宣告失败。 n这样一个创建了七十多年、拥有员工l2万人, 年销售收入331亿美元,世界500强排名34位跨 国大公司,也会陷入质量管理的一个误区。 n质量品位最高的产品一定是拥有市场份额最大 ,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吗?如果回答是“不”,那 么又为什么说:“市场的竞

9、争就是质量的竞争” 呢? n答案是: MOTOROLA公司在这一重大决策 中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市场需求。也就是说 ,在R&D战略中,靠质量领先抢占市场时, 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研究,以保证供给与需 求相适应、相对称。 n戴明说:“质量是一个产品或者服务的特性, 这种特性对于某个人有用或者具有一个市场” 。 n彼特杜拉克也认为“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需 求)不是提供者放到里面的,质量是用户所获 得并且愿意支付费用的特性,用户只为他们有 用的东西付钱,只对提供他们有价值的东西付 钱,构成质量需求没有任何其它的东西”。 4、质量设计中的盲动和不动的误区 n 质量设计是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现在流 行的

10、“质量功能展开”“田口设计”“稳健设计”“ 正交试验技术”“6管理”“虚拟产品设计”等等 ,都在考虑产品的“适应性”。设计中的“盲动” 是过分的追求多功能化、复杂化,是产品的质 量受到影响。设计中的“不动”是满足现状,不 能紧跟市场需求,而是产品的质量处于竞争劣 势。所以,质量设计既不能设计不足,也不能 设计过剩。在研发和改进的过程中,我们既要 满足用户的要求,又要根据需求不断地追求进 步,在质量管理上做一个既“不过”而又“无不 及”。 5、质量等级与产品类型关系的误区 n 作为消费者,有一名话叫“货比三家 不吃亏”。但由于人们常把“质量等级”与 “产品类别”混为一谈,从而造成一些不 必要的消

11、费误区,最终还是吃了亏。 n“货比三家”到底应该怎样比较呢? n“同类产品比质量,同类质量比价格,同 类价格比服务”,这才是科学的比较。 同类产品比质量 n 任何一种商品在其同类产品中都可 能存在不同系列的产品,我们唯有坚持 同类同档次比较,并比较我们需要的消 费特征,才能说出谁高谁低。 误区之五讨论 n 要拿不同类产品进行比较谁优谁劣 ,很容易发生选择的偏差。例如,我们 在选购酒的时候,是白酒好?红酒好? 还是啤酒好?这是无法作结论的,因为 它们是不同类型的酒。就是同类的酒如“ 五粮液”和“浏阳河”属同一集团生产的白 酒,哪个好,哪个不好?也无法回答, 因为他们是同类而不同档次的酒。 同类质

12、量比价格 n 同类同档次的商品我们应首先比质量而不 应首先盲目地比它们的价格。“在价格被遗忘 很久以后,质量仍然会被人们记得”古西皮 具公司标语。这说明不顾产品的质量差别而 盲目比价格正是许多伪劣产品能够生产并得以 销售的市场根源。也使许多一味追求价值便宜 的消费者吃尽苦头,伪劣的食品、药品不知害 了多少人。 误区之五讨论 n美国实业家安德鲁卡内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知道没有一个公司是不通过有效和诚实 地工作来取得决定性的成功的。即使在竞争最 为激烈的今天,似乎任何事情都是价格问题, 但在伟大商业成就中还是以质量这个非常非常 重要的因素作为基础”。这段话更深刻地表明 了质量与价格的关系:我

13、们比较价格前,一定 要先比较质量。 同类价格比服务 n 在同类质量与价格的前提下,产品的售后 服务被提到了首位,前者许多大公司都能做得 很优秀,而后者却是一个宠杂的系统工程。由 于人为因素很多,做起来十分困难,但中国海 尔公司正是由于提出了“高质量的产品必须配 以星级服务”,才在众多的家电生产商中脱颖 而出,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电子跨国公司。也 许以上观点一经人们所共识,就可以营造正确 的消费观念,从而形成生产制造与市场消费的 良好互动,有利于产品质量提高。 6、质量控制与质量环境的关系误区 n 质量控制就是运用质量工程理论,在产品 的研发、制造、检验、销售、服务等一系列质 量形成与运转的过程中

14、,为了达到质量综合目 标(包括质量成本目标),首先找出组成产品 质量的要素,并将这些要素同质量目标综合控 制的过程。 n 质量控制是一个多要素、多环节的管理, 不仅包括对产品自身品质优劣的控制,还包括 了质量成本等多目标的控制。所以决不能简单 的走入质量控制就是单纯的改进工艺、严格管 理的认识误区。 n 为了真正的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建立一个 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称之为质量环境。真正的 质量控制与提高的过程,就是不断建立和优化 质量环境的过程。产品质量环境由软环境和硬 环境两部分组成,至少包括了以下几个组成部 分:企业体制、日常管理、工艺方案、技术水 准、员工素质、企业文化、自然条件等七个方 面。

15、单纯提高哪一方面都无法使质量综合目标 得到保证。 误区之六讨论 n 戴明说:“全世界的人都认为是工厂的工 人引起了质量问题,实际上不是工人引起了问 题。自从诸如工业这类东西产生的时候起,工 厂的工人知道质量将保护他的工作。他知道用 户的手里拿到低劣的产品将会使这个产品失去 市场,从而使他失去工作。他知道这一点并且 带着这种恐惧过着每一天的生活。然而他却不 能做好工作。他不被允许这样做,因为管理部 门要数字,需要更多的产品,而他们从来不介 意产品的质量。” 误区之六讨论 n 联想到中国五十年代“大办钢铁” 的事, 更不难知道建立科学的企业体制与产品的质量 控制是怎样深刻的关联着。而企业的一切管理

16、 制度的建立,无不打上体制的烙印,这种制度 对质量的形成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来保障。 n工艺方案优劣和技术水准高低不仅直接决定着 产品质量的好坏,而且直接影响着质量目标中 的成本目标。要让质量成本负相关,需要不断 的优化这一硬环境。所以说“科技是品质的源 泉”。 n员工素质与企业文化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某种 意义上比企业制度的影响更深刻更持久。当然 员工素质包括了思想素质与技术素质,综合提 高素质对保证质量标准、降低质量成本有着重 要的意义。 误区之六讨论 n 哈佛大学的专家说:“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劳 动”。美国的研究表明:工人教育水平每提高 10%会使生产力提高8.6%。而工厂的设备价值 增加10%,只能使效率提高3.4%。 n 这种效率提高当然是把质量作为重要内涵 来确定的。员工素质的提高为建立更加优秀的 先进的、适宜的质量软环境提供了根本保证。 由此可见“管理就是创造环境”的定义,用于质 量工作就是“质量管理就是创造质量环境”。这 就是任何一个成功企业必须有一个优秀企业文 化环境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