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加工技术进展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3429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气加工技术进展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天然气加工技术进展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天然气加工技术进展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天然气加工技术进展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天然气加工技术进展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然气加工技术进展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气加工技术进展讲解(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然气加工技术进展 主要内容 u概述 u天然气的净化 u轻烃回收 u天然气液化 u压缩天然气 一、概 述 n天然气资源 n天然气利用 n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地位 1. 天然气资源 世界天气资源 l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152万亿立方米,可供开采 65年,而探明的石油可供开采期为43年。 l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主要储藏于海洋 底部,储量是常规能源储量的两倍,可使用近1000年 。 l我国的天然气远景资源量达56万亿立方米,探明的可开采天然气 资源量达22万亿立方米。 l 我国境内也有丰富的水合物储藏。据专家分析,青藏高原盆地和 东海、南海、黄海的大陆坡及其深海,都可能存在体积巨大的

2、水 合物。发现我国的南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水合物;2009年在青海 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可维持中国能源消 费近90年。 我国的天然气资源 2. 天然气的利用 u天然气发电 (环保、灵活,2020年达到6.7%) u清洁民用燃料(国外:30%50%;国内:13%) u作为化工原料(世界约90%合成氨和甲醇是以甲烷为 原料;我国仅分别为23%和35%;甲烷直接转化制乙烯已 经取得突破) u作为发动机燃料 3. 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地位 u 在当今世界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消费结构中, 天然气达到24%(我国只有3%),成为三大主力之一。 u 2020年以后世界天然气的产量将要超

3、过煤和石油, 成为世界最主要的能源,21世纪将是天然气的世纪。 n天然气吸收法脱水 n天然气吸附法脱水 n天然气吸收法脱酸性气体 二、天然气净化 二甘醇(DEG)、三甘醇(TEG)均为乙二醇的缩合物,反应式为: 二甘醇 三甘醇 二甘醇: 沸点:245.0; 分解温度:164.4 三甘醇: 沸点:287.4; 分解温度:206.7 因为三甘醇沸点高,蒸汽压低,吸收脱水过程蒸发损失少,且分解温 度高,所以脱水过程广泛应用的是三甘醇 甘醇的一般性质 1.甘醇吸收法脱水工艺 采用湿气作再生气。 特点: 操作中的干气水露点仅 能达到约为-39。 2.吸附法脱水工艺 采用干气作再生气 特点: 由于用干气再

4、生,出口干气 的水露点可降低至-100以下。 n乙醇胺吸收H2S和CO2的反应 n醇胺法工艺流程图 H2S、CO2在醇胺溶液中的溶解度 醇胺溶液循环量的确定 醇胺法脱硫装置操作注意事项 3.乙醇胺吸收法脱酸性气工艺 单乙醇胺(MEA)HO-CH2-CH2-NH2 HOC2H4NH2 二乙醇胺(DEA)HO-CH2-CH2-NH-CH2-CH2-OH (HOC2H4)2NH N-甲基二乙醇胺(MDEA)HO-CH2-CH2-N(CH3)-CH2-CH2-OH CH3N(C2H4OH)2 单乙醇胺与H2S反应 2HOC2H4NH2H2S(HOC2H4NH3)2S 类似于NH3H2S(NH4)2S

5、(HOC2H4NH3)2SH2S2(HOC2H4NH3)HS (NH4)2SH2S2(NH4)HS 单乙醇胺与CO2反应 2HOC2H4NH2CO2+H2OHOC2H4NH3)2CO3 HOC2H4NH3)2CO3CO2 +H2O HOC2H4NH3)HCO3 乙醇胺吸收H2S和CO2的反应 反应均为可逆反应,适当改变反应条件,可使反应逆向进行。 反应均为分子数减少的反应,高压有利于吸收反应进行;低压有利 于解吸反应进行。 反应均为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吸收,高温有利于解吸。一般单乙 醇胺吸收H2S的反应在49以上逆向进行。吸收CO2的反应在71以上逆 向进行。故单乙醇胺脱酸性气吸收塔的反应温度

6、应控制在49以下。 醇胺法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 醇胺法脱硫的典型工艺流程见图72。主要设备是吸收塔、汽提塔、换 热和分离设备等。 反应特点 吸收系统 主要由进口分离器、吸收塔(接触器)和出口分离器组成。 吸收塔:理论板数为45块;实际板数为2025块;全塔效率0.25 0.4。 吸收塔气、液进塔温度确定原则 为防止重烃冷凝,贫液入口温度高于 气体进塔温度15,气体入塔温度应控制使釜液排出温度不超过49。 汽提(再生)系统 汽提系统由富液闪蒸罐、贫富液换热器、汽提 塔、重沸器、塔顶冷凝器、溶液冷却器、复活器及泵等组成。 汽提塔 理论板数:34块;进料板以上34块实际板;进料板以下20 25块实际

7、板;再生蒸汽消耗量为0.120.18吨水蒸汽吨醇胺溶液,最多 不超过0.24吨水蒸汽吨醇胺溶液。 主要设备 重沸器的热负荷包括:将酸性醇胺溶液加热至沸点的热量;将醇胺与酸 性气体生成的化合物分解的热量;将回流液(冷凝水)汽化的热量;加热补充 水的热量;重沸器及汽提塔的热损失。通常,还要考虑1520的安全裕 量。 汽提塔的回流比:汽提塔顶排出的气体中水蒸气摩尔数与酸气摩尔数之 比称为该塔的回流比。水蒸气经塔顶冷凝器冷凝冷却为水后送回塔顶作回流 。对于伯醇胺和低CO2H2S比的酸性气体,回流比为3;对于叔醇胺和高CO2 H2S比的酸性气体,回流比为1.2。 复活器 复活器是使降解的醇胺尽可能复活,

8、使热稳定的盐类释放出游 离醇胺,并除去不能复活的降解产物。MEA等伯醇胺由于沸点低,可采用半连 续蒸馏的方法,将汽提塔重沸器出口的一部分贫液送至复活器内加热复活。 通常是向复活器中加入23的贫液和13的强碱(10的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 液),加热后使醇胺和水由复活器中蒸出。为防止热降解发生,复活器温度升 至149时加热停止。降温后、再将复活器中剩余的残渣(固体颗粒、溶解的 盐和降解产物等)除去。 胺的循环量 应大于化学计量数,为0.330.4mol酸性气mol胺。 (化学计量值:0.5mol酸性气mol胺) 在通过相平衡计算确定醇胺法脱硫 溶液循环量时,就必须用到H2S、CO2等 在醇胺溶液的热

9、力学平衡溶解度数据。 而H2S和CO2与醇胺之间的反应会相互影 响,即其中的种酸性组分即使微量存 在,也会使另一种酸性组分的平衡分压 产生很大差别。只有一种酸性组分(H2S 或CO2)存在时在醇胺溶液的平衡溶解度 远大于H2S和CO2同时存在时的数值。 H2S、CO2在醇胺溶液中的溶解度 通过下面一个例题来说明醇胺溶液循环量的确定方法 用2.5N(15.3wt)MEA吸收天然气中的H2S和CO2。吸收塔压力P 1.38MPa;气体入口温度t025;胺液入塔温度tN+1=38; 入口气体组成 CO2: 10%(mol); H2S:6.0%(mol) 入口贫液组成 CO2: 0.150molCO2

10、/molMEA H2S: 0.03150mol H2S/molMEA 出口气体要求 Y CO2 0.05%(mol), YH2S 0.02%(mol) 确定吸附剂循环量 醇胺溶液循环量的确定 以上四张图为25、100时H2S和CO2对MEA(15.3wt)的四张平衡数据 图。 P*=f(t,XCO2,XH2S); 当t 25或100时,用内插法,并假定lnP*与1/T 呈线性关系 MEA溶液的物性数据: 热容 3.98KJ/kg.K-溶液 吸收热 CO2: 1.92MJ/kg-CO2 ; H2S: 1.91MJ/kg-H2S 先求最小醇胺液循环量 Lmin 假定吸收过程放出的热量全部用于加热吸

11、收剂,即吸收剂进、出塔总焓 差等于吸收过程放出的热量。可列下列热平衡方程式: Ha=Cp(t1-tN+1).Lmin 其中 Ha-吸收热; Cp-吸收液比热 Lmin计算框图 计算气体吸收放出的热 Ha1104410-31.92103+16%3410-31.91103 12.3KJ/mol feed 换算液体比热单位 Cp3.98(kJ/kg-溶液)0.1536110-3 1.59KJ/mol MEA.K 用热平衡求Lmin 已知 tN+1=38, 设t1=60, 则 12.3=1.59(60-38)Lmin 求的 Lmin=0.352mol MEA 选1mol气体为基准 计算富液酸气负荷 C

12、O2: 0.10.352+0.15=0.434molCO2/mol MEA H2S: 0.060.352+0.03=0.20mol H2S/mol MEA 计算60时与富液平衡的酸气分压PI 由溶解平衡图可查到 P0mmHg 25 100 P*CO2 140 4000 P*H2S 147 1700 醇胺法脱硫装置操作注意事项 醇胺法脱硫装置运行比较平稳,经常遇到的问题有溶剂降解、设备腐蚀 和溶液起泡等。因此,应在设计与操作中采取措施防止与减缓这些问题的发 生。 溶剂降解 溶剂降解的含义是:胺液的活性降低和胺的分解。降解的主要原因是: 氧化:当胺液暴露于空气或氧气中时,将会缓慢氧化。通常认为这些

13、 氧化产物会引起腐蚀,所以胺液储罐及缓冲罐均需用惰性气体封闭。 MEA与COS反应生成不溶性盐,常通过活化釜将其除掉;DEA与 COS反应也生成不溶性盐,但在碱存在下可加热反向再生。 胺液与CO2反应能生成比乙醇胺碱性更强的乙二胺衍生物,但其硫化 物和碳酸盐难再生,使溶剂失去部分脱硫能力。 设备腐蚀 MEA和DEA水溶液吸收酸性气体后,造成PH值大为下降,成为酸性溶液 ,引起腐蚀,腐蚀主要发生在酸性负荷大且温度高的部位:预热器、汽提塔 、再沸器内。可采用加缓蚀剂的办法来防止腐蚀。 溶液起泡 以下物质可能会引起溶液发泡:悬浮的固体;烃类溶液;胺的降 解产物;任何外来物质(缓蚀剂、法门润滑剂、补充

14、水中的渣质等) 胺液发泡会引起以下问题:允许的塔内线速度下降;脱硫效果可能 达不到要求;胺损失增加。 防止发泡的办法:使胺液过滤,滤掉悬浮的固体及降解产物;溶液经 复活釜复活,清除胺的降解产物;加消泡剂。 天然气中除了主要组分甲烷外,还有其它烃类和非烃类的组分,各 组份的大致含量如下: CH4 C2H6 C3H8 C4H10 C5+ N2 CO2 H20 H2S He Ar Xer (70-95%) C2+ (5-30%) 少量 微量 天然气凝液回收就是回收天然气中乙烷以上的组分,所以天然气凝 液(NGL)中含有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及更重烃类;。 1.天然气凝液回收的概念 三、天然气凝液回收

15、 1964年美国首先将透平膨胀机制冷技术用于天然气液回收过程中。由 于此法具有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对原料气组成的变化适应性大、投资低 及效率高等优点,因此近二三十年来发展很快,美国新建或改建的天然气 油回收装置有90以上采用了透平膨胀机制冷法。 天然气采用膨胀机制冷回收液烃时的原理流程图见图64所示。 2. 天然气凝液回收方法 膨胀机制冷 联合制冷法 冷剂制冷与接膨胀联合制冷法。 当原料气组成较富,或其压力低于适宜的冷凝分离压力,为了充分、 经济地回收天然气液而设置原料气压缩机时,应采用有冷剂预冷的联合制 冷法。 透平膨胀机是一种使高压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因而使气体 压力和能量减少的原动机。从广义讲,透平膨胀机应包括: 蒸汽轮机:只输出功率且压缩气体为水蒸汽。 燃气轮机:只输出功率但压缩气体为燃气。 涡轮膨胀机:高压空气或天然气膨胀对外作功,而使气 体温度降低,以实现制冷为目。 膨胀机制冷的原理 透平膨胀机结构 透平膨胀机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通流部分、制动器部分和机体部分 。这里主要介绍与制冷过程有关的通流部分,其它部分原理可参照有关专 著。 流通部分主要包括:蜗壳、喷嘴环(导流器)、工作轮(叶轮)和扩压 器。 蜗壳 作用是把透平膨胀机进气管道中的气体引导并均匀地分配到 喷嘴环上。从结构上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