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发光2-1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3229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发光2-1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固体发光2-1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固体发光2-1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固体发光2-1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固体发光2-1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体发光2-1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发光2-1剖析(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发光材料及其特征 2.2 发射光谱(发光光谱) 在一定激发源的激发下,发光材料的发光 能量或发光强度(也可用光子数目表示,都是 相对值)按波长(或频率)的分布。 表征发光的主要性能指标 它类似人的指纹,是发光材料独具的特征。 光谱的形状决定于发射体发光中心 稀土离子 过渡金属离子 Ti钛 Cr Mn 重金属离子 Sb Tl Bi铋 离子团 WO42- 线谱:光谱由许多强弱不同的谱线组成。 实际上并非几何意义的线,而是有一定的 宽度。 发射光谱的类型: 线谱 带谱: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发射能量的分布连续变化。 带谱 曲线A为示波器显示屏用 ZnZn 2 2 SiOSiO 4 4 :Mn:M

2、n2+ 2+ ,发黄绿光。曲 线B为(ZnZn,BeBe) 2 2 SiOSiO 4 4 :Mn:Mn2+ 2+ ,发偏红的白光 同样用MnMn2+ 2+做激活剂,基质不同,发光相差很 做激活剂,基质不同,发光相差很 远。用不同的基质,可以获得几乎从蓝到红的远。用不同的基质,可以获得几乎从蓝到红的 各色发光各色发光 说明:晶格场对发光离子的能级有影响 例1 说明:ZnS:Cu有两种发光中心 ,一种发蓝光,一种发绿光,每 一个谱带代表一个中心的发射。 通常,同一结构的发光中心的发 射光谱可用Gauss函数描述。 ZnS:Cu光谱的形状可以分 解为两个谱带的叠加。 注意:式中能量分布用频率表示,而

3、 不是用波长 例2 E = E0 exp-a(-0)2 频率,E、E0频率,0处 相对强度,与谱带宽度有关 的常数,0-特征频率 三价稀土离子做发光中心时,晶格场对其能级 的影响很小,光谱仍为线谱,且在不同基质中 没有大的变化。 由光谱可确定发光中心是哪种稀土离子,从谱线 的微小变化可以了解到晶格的作用,进而可以确 定离子在晶格中的位置。 例3 晶体中分散的孤立分子、原子、离子或离子 团的发光分立中心发光 对半导体的情况,发射体是电子-空穴对 复合发光 复合发光需要用固体的能谱理论来分析发射光谱。 光的吸收系数随波长或频率的变化关 系曲线,称为吸收光谱。 2.3 吸收光谱 当光照射到发光材料上

4、时,一部分 被反射、散射,一部分透射,剩下 的被吸收。 只有被吸收的这部分光才对发光起 作用。但是也不是所有被吸收的光 的各个波长都能起激发作用。 研究哪些波长被吸收,吸收多少, 显然是很重要的。 发光材料对光的吸收遵循: I(v)=I0(v)e-a(v)l (忽略 其他能量损失) I0(v)入射光强; I(v)透射光强; l样品厚度 a吸收系数(不依赖光强、但随波长变化而变化) 光可被基质吸收(基本吸收带或本征吸收带), 也可被激活剂和其他杂质吸收。 注意:a的量纲是cm-1,光通过该物质1cm后,其强度将 减至入射强度的1/ea。 是指发光的某一谱线或谱带的强度随激发光波长(或 频率)的变

5、化(用于光致发光)。 横轴代表所用的激发光波长,纵轴代表发光的强弱。 内涵:激发光谱反映不同波长的光激发材料的效果。 表示对发光起作用的激发光的波长范围。 吸收光谱只说明材料的吸收,至于吸收后是否发光, 则不一定。 把吸收光谱和激发光谱相互对比,就可判断哪些吸收 对发光是有贡献的,哪些是不起作用的。 2.3 激发光谱 监控波长发射光谱中被监控的波长 激发光谱表明了哪些频率或波长的激发对发光是最有 效的,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激发光源的光谱峰值波长与发光材料的激发光 谱峰值波长一致,就能够得到较高的发光效率。反之 ,当激发光源的光谱一定时,就需要选择具有合适激 发光谱的发光材料。 有些

6、材料,本来不能用某一波长的光有效地激发, 当材料中掺入其它杂质后,该杂质能更有效的吸收激 发能量,传递给发光中心使其发光。 2.6 发光衰减 发光体在激发停止后会持续发光一段时间,这 就是发光衰减(余辉)。它是发光现象的最重 要特征之一,是区分发光现象和其他光发射现 象的一个关键标志。 发光的持续反映了物质在激发态的滞留,持续时间对 应激发态的寿命。 假定发光材料中某种离子被激发,激发停止后(t=0) ,在某一时刻t共有n个电子处在某一激发能级,求dt 时间内激发态电子减少的数目。 用a表示电子跃迁到基态的几率 A)分立发光 自发跃迁几率 设E2上粒子数(密度)为n2 , 时间dt内 、单位体

7、积内自发从E2跃迁到E1的 粒子数为 dn21 a是粒子能级结构的特征量(对 一种粒子的每两个能级来说是 常量) 分离变量: 由此可以得到 n0是激发停止时(t=0)已被激发的电子数 (公式2) 设在dt时间内跃迁到基态的电子数目为dn,则 dn = -a n dt (公式1) 可见: 高能级上的粒子数随时间t按指数律衰减。 可以证明:电子在激发态的平均寿命就是 = 1/a 。 n0是初始时刻(t=0)被激发的电子数,已知寿命是指 电子数变为初始电子数的1/e时所经历的时间,证明 :电子在激发态的平均寿命就是= 1/a。 因为 所以 令: = 即: -at=-1 求解:寿命t=1/a。 发光强

8、度I应该正比于电子跃迁到基态的速率,即 I dn/dt 可得: I=I0e-at (由公式2直接得知) 在秒后,发光强度为初始强度1/e。称衰减常数,为 发光的寿命。 发光材料的值,短至毫微秒数量级,长达几秒、几十秒甚至更 长。 实验中,测出不同时间的发光强度,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作图, 可以得到一条直线,其斜率就是a,从而可以得到值。 可见: 自发发射光功率随时间 t 亦按指数律衰减 设跃迁过程为发光跃迁 B) 复合发光 假设两类载流子数目相等,都等于n 任何一个载流子都可以和异号的任何一个载流子复合 双分子发光的衰减过程,非指 数发光衰减 Ao复合速率 实用上将荧光粉的亮度下降到激发停止的瞬间

9、亮度的 10%所经历的时间称作余辉时间 显示技术中常用的余辉划分 为了适应人眼的频率响应特性,家用电视要求2030ms以 下的中(短)余辉荧光粉 三基色荧光粉的余辉特性要求基本一致(有时需要特意引 入适当的猝灭剂,如Ni,Co等) 通常有三种表示法: 量子效率q 功率效率(能量效率)p 光度效率(流明效率)l 2.7 发光效率 发光效率反映了材料吸收激发能量后转变为光能的比例 发光效率能反映能量在物质中的转换机制,如离子和 环境的作用,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等。 量子效率q : 是指发射的光子数Nf与激发时吸收的光子数(或电子 数)Nx之比 。 注意:阴极射线发光和射线发光不用量子效率这个概念。 因

10、为,激发这两种发光的电子或射线,能量都很 大,它们进入发光体后不直接激发发光中心,而 是产生大量的二次电子,一个能量为上千电子伏 特的电子或高能粒子,最后能激发千百个发光中 心,产生千百个光子。如果说量子效率有那么大 ,是没什么意义的。重要的是,次级电子的能量 低到什么程度,才能激发一个发光中心。实际上 ,阴极射线发光的能量效率不会超过25%。 发光一般总有能量损失,激发光光子能量常大于发射 光光子能量。 当激发光波长比发光波长短很多时,这种能量损失( 斯托克斯损失)就很大。 如日光灯中激发光波长为254nm(汞线),发光的平 均波长可以算作是550nm。 因此,即使量子效率为1(或100%)

11、,但斯托克斯能 量损失却有1/2以上。 所以量子效率反映不出来,引入功率效率。 功率效率(能量效率)p : 是指发射光的光功率Pf与被吸收的光功率Px(或激发 时输入的电功率)之比 。 电致发光中,测出所加电压和通过样品的电流;阴极 射线发光,测出所用电压和进入发光材料的电子流。 发光谱带总是位于其相应激发谱带的长波边 Stokes定律:发光的光子能量 小于 激发光的光子能量 斯托克斯定律(下转换发光) 光致发光能量效率和量子效率的关系 能量效率由量子效率 和能量转换效率 共同决定: 下转换发光发射光子的能量比激发光子的能量 低,其能量转换效率: 发射波长 激发波长 发光带的平均波长 例如:日

12、光灯荧光粉发光的能量效率最大在50% 左右,气体放电产生254nm汞线的效率一般也在 50%左右,因此,如果忽略镇流器和其他附件的 损耗,通常日光灯的能量效率最大为25%。 发光器件总要作用于人眼。 人眼只能感觉到可见光,且在可见光范围内,对不同波 长光的敏感程度差别极大。 人眼对555nm绿光最敏感,随波长变化其相对视感度通 常用视见函数V()(光谱光效率函数)表示: 功率效率很高的 发光器件发出的 光,人眼看起来 不见得很亮。 用人眼衡量发光器件功能时,引入流明效率。 流明效率l : 发射的光通量L(以流明为单位)与激发时输入的电 功率或被吸收的其他形式能量总功率Px之比 。 日光灯:80

13、-100lm/w,白光LED: 120lm/w 辐射通量 光通量 ? 辐射通量 ( W) 光通量 (lm) 1W= ? lm 如何折算? 辐射通量 ( W) 光通量 (lm) V() 1瓦555nm的单色光辐射通量683流明的光通量 光通量是辐射通量中用光谱光效率函数V() 折算到能引起人眼光刺激的那一部分通量。 对于其它波长的单色光,1W辐通量引起的光刺激值 都小于683lm(比如650nm的红色,1W的光仅相当于 73lm), 它们的数值关系就是光谱光效率函数。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 流明效率和功率效率的关系 Km=683lm/W为明视觉条件下波长=555nm 、V()=1单色光的光谱光效能值(光通量与辐 射通量的转换当量) 对于整个可见辐射范围内的总光通量v,可由 在整个可见光谱范围内积分求得: = 明视觉条件下: 流明效率和功率效率的关系: 作业: 1、列举常见的荧光粉器件,并根据发光材料的激 发方式说明其中发光材料的发光类型。 2、一种日光灯用荧光粉的量子效率为0.8,发光 峰值波长为500nm,计算该荧光粉在250 nm紫 外光激发下的功率效率和流明效率(人眼对500 nm光的视见灵敏度为0.323) 3、分别说明分立发光和复合发光的衰减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