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静电场2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78751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63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物理静电场2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高二物理静电场2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高二物理静电场2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高二物理静电场2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高二物理静电场2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物理静电场2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物理静电场2讲解(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物理 选修3-1 第一章 静电场 1.电荷及其 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 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 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 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 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 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 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

2、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 物体带电的本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 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 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 一、电荷 电荷是一种物质属性 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 (1)正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_ 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 原子( 中性)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正电) (不带电) 原子核为什么稳定?原子核为什么稳定? 质子和中子之间有强相互作用核力 核

3、外电子核外电子 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容易受到外界的 作用而脱离原子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演示 微观解释: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 得到电子:带负电 失去电子:带正电 金属导电机理: 金属内有自由 移动的电子 自由电子 每个正离子 都在自己的平 衡位置附近振 动而不移动。 2、感应起电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演示 (1)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 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 感应 (2)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 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 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3)静电感应微观解释:把带正电的球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 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

4、过来,因此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 种电荷感应起电没有创造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将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3、接触带电 接触后 再分开 +Q +Q 接触后 再分开 Q3Q QQ 微观解释: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接触带电电荷分配原则 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导体接触,电荷 会重新分配,若不受外界影响,两个完 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二者将 原来所带电量的总和平均分配 两个带有异种电荷的导体,接触后先 发生正负电荷的中和,然后剩下的电荷 量再进行电荷的重新分配;如果两带电 体完全相同,则剩下的电荷平均分配 验电器1.swf 是否只有当带电体

5、与导体棒的上端 直接接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 释下面将要看到的现象。 验电器2.swf 当带电导体棒靠近验电器上端的金属 球时,由于静电感应,金属球带与导体 棒相反的电荷,金属箔带与导体棒相同 的电荷 1、起电的本质 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 是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发生 转移,并不是创造电荷. 二、电荷守恒定律: 2、电荷守恒定律 (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 表述一: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 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 过程中,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 表述二: 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 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三

6、、元电荷 1 1、电荷量:、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简称电量。单位:库仑 C 元电荷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 立根用实验测得到的 比较电荷带电的多少,要比较的是其 电荷量的绝对值,绝对值大的带电多尽 管电荷量有正负值(正号一般省略),要 知道这里的“”、“”号不表示电荷 量的大小,只代表电荷的性质(种类) 一般,正电荷的电量用正值表示,负电荷 的电量用负值表示 1、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 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 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 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D、

7、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 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B、C、D 课堂训练 2、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 C,C和A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 电,则 : AB、C球均带负电 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 一个不带电 DB、C球都不带电 C 课堂训练 3、如图所示,A、B是被绝缘支架分别架起的金属球, 并相隔一定距离,其中A带正电,B不带电,则以下说 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B带负电; B.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并且 电荷量大小相等; C.若A不动,将B沿图中aa分开,则两边的电荷量 大小可能不等,与如何分有关; D.若A向B逐渐靠近,在

8、B左端和右端的电荷量大 小始终相等并且连续变化; E.若A、B接触一下,A、B金属体所带总电荷量 保持不变. B A a a BE 课堂训练 4、如图所示,导体棒AB靠近带正电的导 体Q放置用手接触B端,移去手指再移 去Q,AB带何种电荷 _ 若手 的接触点改在A端,情况又如何 _ 。 负电荷 负电荷 小 结 1、自然界存在两者电荷 (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2、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带电方式 (1)摩擦起电: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接触起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3)感应起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9、 规律:近异远同 3、电荷守恒定律: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 ,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1、使一个物体带电的方式有三种,它们是 、 和 ,在这三种方式中,电荷既没有被创造,也没有被消灭, 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移到另一部分,而且电荷的总量不变,这个结论也被称之 为 定律。 2、将不带电的导体A和带有负电荷的导体B接触后,在导体A 中的质子数 (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 3、在原子物理中,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元电荷的 电量为_ ;一个电子的电量为_ _ ,一个质子的电量为_ ;任何带电粒子,所带 电量或者等于电子或质子的电量,或者是

10、它们电量的 _最早测出元电荷的数值的是美国物理学家 ,这位科学家还测出了电子电量和质量的比值,叫做电子 的 。 4、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 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 可能是 ( )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课堂练习 C BCD 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带电电荷守恒定律 1.61019 C 1.61019 C 1.61019 C 整数倍 密立根 比荷 5、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都是相 互吸引的,如果A带正电,则 ( ) A B、C球均带负电 B B球带负

11、电,C球带正电 C 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 D B、C球都不带电 6、用一根跟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靠近不带电验电器的金 属小球a(图1),然后用手指瞬间接触一下金属杆c后拿开 橡胶棒,这时验电器小球A和金箔b的带电情况是 ( ) Aa带正电,b带负电 Ba带负电,b带正电 Ca、b均带正电 Da、b均带负电 Ea、b均不带电 课堂练习 C C 7、图7中A、B是两个不带电的相同的绝缘金属球,它们靠 近带正电荷的金球C在下列情况中,判断A、B两球的带 电情况: (1)A、B接触后分开,再移去C, 则A_,B_; (2)A、B接触,先移去C后,再把AB分开, 则A_,B_ (3

12、)A、B接触,用手指瞬间接触B后再移去C, 则A_, B_; 8、某人做静电感应实验,有下列步骤及结论:把不带电 的绝缘导体球甲移近带负电的绝缘导体球乙,但甲、乙两 球不接触。用手指摸甲球。手指移开。移开乙球。 甲球带正电。甲球不带电。下列操作过程和所得结论 正确的有( ) A. B. C. D. 课堂练习 正电负电 不带电不带电 负电负电 BC 1.2库仑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 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知道静电力常量 2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让学生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

13、的因素, 再得出库仑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重点:掌握库仑定律 难点: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具:库仑扭秤(模型或挂图) 既然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那么电荷之间 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决定于那些因素呢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早在我国东汉时期人们就掌握了电荷间相 互作用的定性规律,定量讨论电荷间相互作 用则是两千年后的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库仑 做了大量实验,于1785年得出了库仑定律. 影响两点电荷间作用力的因素: 距离和电荷量 实验表明,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着电荷量 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库仑定律1.swf库仑定律2.swf

14、库仑定律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 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 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 大小: 适用范围:1.真空中; 2.点电荷. 其中K叫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 是由实验测定出来的 点电荷是实际带电体在一定条件下的抽 象,是为了简化某些问题的讨论而引进的 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在研究带电体间的相 互作用时,如果带电体之间的距离远大于 它们本身的大小以致电体的形状、大小 以及电荷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 的影响甚小,这样的带电体就可以看作带 电的点,并称它为点电荷。但点电荷本身 的线度不

15、一定很小,它所带的电量也可以 很大。点电荷这个概念与力学中的“质点” 类似。 点电荷 典型例题 例1、关于点电荷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真正的点电荷是不存在的 B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模型 C .足够小(如体积小于1)的电荷就是 点电荷 D .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 看它的尺寸大小,而是看它的形状和大小对 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不计 答案:A、B、D 从例题可以看 出:电子和质子的 静电力是它们间万 有引力的2.31039倍 .正因如此,以后在研 究带电微粒间相互 作用时,经常忽略万 有引力. 库仑定律和万 有引力定律都遵从 平方反比规律,人 们至今还不能说明 它们的这种相似性 ,物理学家还在继 续研究. 典型例题 例2、 例3、 图1.2-3 库仑扭秤 库仑的实验 库伦做实验用的装置叫做库伦扭秤。 如图,细银丝的下端悬挂一根绝缘棒, 棒的一端是一个带电的金属小球A,另一 端有一个不带电的球与A球的重力平衡。 当把另一个带电的小球C插入容器并使它 靠近A时,A和C之间的作用力使悬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