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重庆高考-语文试题及其答案解析(详细解答)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1678659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重庆高考-语文试题及其答案解析(详细解答)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年重庆高考-语文试题及其答案解析(详细解答)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年重庆高考-语文试题及其答案解析(详细解答)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年重庆高考-语文试题及其答案解析(详细解答)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年重庆高考-语文试题及其答案解析(详细解答)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重庆高考-语文试题及其答案解析(详细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重庆高考-语文试题及其答案解析(详细解答)(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全国高考重庆卷语文试题答案详解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执拗ni 祛暑q 阿其所好 吆五喝六hhB. 汤匙ch 巷战xing 久假不归ji 不揣冒昧chuiC. 鬓角bn 蛇蝎jixi 稗官野史bi 成绩斐然fiD. 舷窗xun xin 炽热 ch 浑浑噩噩hn 咄咄逼人du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修炼 俏皮话 集腋成裘 动辄得咎B.朱砂 冷飕飕 椎心泣血 犯而不校C.恭候 岔路口 废话连篇 故弄玄虚D.敲诈 副作用 大块朵颐快 分庭抗礼集腋成裘,汉语成语,出自慎子知忠:“故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

2、也;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也。”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成皮衣。比喻积少成多。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曾见过母亲那件放在箱底珍藏多年的旗袍,无论是面料的花色还是那奇妙的盘花扣,都漂亮得令人歆羡(羡慕)。B.那些在黑暗中蹲伏的峰峦,和天空勾结成一体。更远处,一列锯齿形的山梁后,隐隐躲着几粒星子,仿佛在窥伺(暗中观望动静,等待时机。含贬义)人间的动静。C.老王一心想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加之对这些文物非常熟悉,给考察团汇报时,他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地说了一个多小时。D.那天放学回家,肚子已经抗议地打着鼓了,正当我如饥似渴地寻找食物时,突

3、然发现餐桌上放着一块面包,我高兴极了。如饥似渴:形容要求非常迫切。不能形容吃喝。4.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 他们从你身边走过 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 你还不引人注目。而 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D.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与“也”匹配,选“即使”,递进关系选“甚至”,后解释原因用“因为”,最后作出假设,谈相反情况。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

4、,会讲两种语言比只会说一种语言具有明显的实际好处能够与更多的人交流。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证实,谙熟两种语言还有着更重要的优势,会说两种语言让人更聪明。掌握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提高与语言无关的认知能力,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都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他们的这种干扰看法没有错;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即使双语者只用一种语言,他大脑中的两种语言系统也都处于活跃状态,从而造成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的状况。不过,研究人员现在发现,这种干扰与其说是障碍,倒不如说让使用者因祸得福。它迫使大脑去解决内部冲突,从

5、而得到增强认知能力的锻炼。 许多此类研究得到的相似证据表明,使用双语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所谓执行功能-这是一种指挥系统,在我们作计划、解决问题以及执行其他各种对智力要求比较高的任务时,引导我们的注意过程。这些过程包括忽略干扰、集中注意力、随意在两件事情之间转换注意力以及牢记信息-这就好比在开车时记住一连串的方位。为什么两种同时活跃的语言系统间的冲突会提高这些方面的认知能力呢?直到不久前,研究人员还认为,双语者的优势主要来自一种抑制能力,这种能力在压制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得到增强。据称,这样的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不过,这种解释显得越来越不够充分,因为有研究表明,即

6、使在完成不需要抑制能力的任务时,如将任意分布在只剩的数字按升序穿成串,双语者的表现也比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出色。双语者与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之间的另一种关键区别可能更为重要:前者具有更加突出的监控环境的能力。西班牙庞培法布拉的研究人员阿尔维特科斯塔说:“双语者需要频繁切换语言-你可能跟爸爸说话时用一种语言,跟妈妈说话是用另一种语言。这就要求你注意周围的变化,这和开车时随时观察周围是一个道理。”科斯塔和同事展开了一项研究,比较会说德语和意大利语两种语言的人和只会说意大利语的人在监控任务中的表现。他们发现,双语受试者不仅表现得更出色,而且他们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较少,这表明他们在这方面能力更强。

7、5.以下对文中双语者的“优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与人交流的范围更广、能力更强。B能通过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C注意力能在两件事情间自如转换。D对获取到的信息记得更牢。解析:倒数第二段“据称,这样的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不过,这种解释显得越来越不够充分”否定了该观点。6.下列不属于双语者的两种语言系统冲突所造成的结果的一项是A造成两种语言系统的相互妨碍。B提升了双语者多种认知能力。C对儿童的学业造成不良影响。D增强大脑指挥系统的相关能力。解析:第二段“不过,研究人员现在发现,这种干扰与其说是障碍,倒不如说让使用者因祸得福。它迫使大脑去解决内部冲突,从而得到增强认

8、知能力的锻炼。”否定了该观点。7.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使用双语可以使人类思维更为活跃,从而避免大脑衰退。B两种语言系统的交流,可以消除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C使用双语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增强人的观察和应用能力。D频繁切换语言,就能抑制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解析:A, “避免大脑衰退”于原文无据,原文说“防止老年痴呆”,属以偏概全;B, “可以消除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绝对化,有失分寸,且于原文无据;D,是对文章末段“双语受试者不仅表现得更出色,而且他们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较少,这表明他们在这方面能力更强。”的误读。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战马记 【明】

9、罗洪先王公桢,济阳公孙也。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在平定战乱中死去,王桢死于贼寇之手或在剿匪时战死,他们都被朝廷追封,留下一个儿子,叫王广,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没有能够超过王家的。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至于他家战马的故事,更足以作为世人的警示。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入夔,焚巫山县治。先前,王桢以太学生的身份担任夔州府通判。五月,恰逢荆襄之地的盗匪进入夔州劫掠,(他们)烧毁了巫山县衙。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牒捕贼,性柔怯而险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这时,同知苏州王某接到抓捕盗匪的文书,(他)性情软弱胆小而且阴险

10、奸猾,因此借口有病不敢派出一兵一卒。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抛弃,舍弃)赤子饿虎口耶?”王桢十分愤怒地当面指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的什么事,忍心把黎民百姓丢饥饿的老虎的口中吗?”即代勒(统率)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大)桀(凶悍,横暴;勇敢;杰出的人才)三十三人,余尽遁。于是替他带领治下的民兵昼夜连续行军。到了之后,巫山已被攻破,盗贼们正在山中集结,王桢搜索并攻打他们,杀死那些善战的盗贼三十人,余下的全部逃走。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勾结)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过了三天,盗贼又

11、劫掠了治下的大昌县,王桢催促王某(前去剿匪),王某又不带兵出发,而瞿塘卫指挥曹能、荣成二人,一向和王勾结在一起来躲避灾祸,多次使用诡辩的话或说假话语袒护他(王某)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气力,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而且使用激将法,对王桢说:“你确实为国家尽心竭力,愿意再次慷慨地出征吗?”王桢立马出声答应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当日王桢便率领民兵,带着曹、柴二人赶赴那里(大昌),和盗贼隔水摆开战阵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很快(王桢)指挥民兵全部过河进入战斗,曹、柴二人看到就逃跑了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王桢陷入包围之中,误入烂泥中,不能脱身贼欲降之,公大奋骂。盗

12、贼想迫使他投降,王公大声地责骂他们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贼兵很生气地用刀砍断了他的喉咙和右胳膊,把他推到在烂泥田中,他的战马逃跑了。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先前,王桢赴任大昌的途中,住在一个贩卖木头的商人家中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商人很熟悉王桢(的才能),知道贼人无法抵挡,不敢出言劝说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这天,商人将要回家,听到有异物在山中长啸,商人很震惊地祷告说:“是为王公叫的吗?果真如此,就长啸三声(再)停下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商密与家人负篑(ku盛土的筐子)往寻乱尸,见衣白纱半臂者,公也。商人秘密地和家人背着

13、竹筐到乱尸中寻找,看到有个穿着白纱,只有半只胳膊的,正是王桢。载篑上,令不深没。商人把他放到竹席上,让他不至于沉没。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从(王桢)死的地方到他家中三百多里路,马跑回家中,大门关着,马长声嘶鸣踢门,好像要告诉人们有紧急事情一样。守者纳之,血淋漓,毛鬃尽赤,众始骇公巳死,而贼尤不解。守门人让它进来,(发现马身上)鲜血淋漓,鬃毛全部变成红的,众人才震惊地知道王桢已经战死,而贼人还不没有退。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王桢去世的第二十五天,他的儿子广才跟着贩卖木头的商人去收殓尸骨,(王桢)脸色就像活着的时候一样,身体没有因

14、为天热而腐烂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然而王广很穷,没有能力归葬王桢,就把行李和马全部卖了作为盘缠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王某中意这匹战马马,没有给钱,竟然白白地得到了它。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呜特异。收殓之后第二十五天,快到半夜的时候,马发出很不一样的哀鸣王命秣者加莝(cu:铡碎的草)豆,不为止。王某命令喂马者添加铡碎的草和豆子,但战马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哀鸣。王疑秣者绐(di:欺骗)己,自起视枥。王某怀疑喂马的人欺骗自己,自己起床去马厩查看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马突然上前咬住了他的脖子,不松口,过了很久王某才挣脱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战马又抬起头撞他的胸膛

15、,把他撞倒在地上,他(已经)不省人事了翌日,呕血数升死。第二天,王某吐了很多血死了。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贼寇平定之后,有司判定功劳和过错,曹、柴二人也被诛杀。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哎!以前流传下来的义马的故事不止一二,都说面对危难的时候,马能够救救助主人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人们常说最有灵性的是人,牲畜中应该没有像狗和马一样低贱的了。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冑所不逮者。(马)戴着辔头被管制,被鞭子所驱赶,本身竟有文人武士比不上的地方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啊!能不敬服(它)吗!能不引以为戒吗!注:(1)莝(cu):铡碎的草。(2)绐(di):欺骗。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部:部署统率,指挥B与王素党结避祸 党:勾结C商稔公,知贼不敌 稔:熟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