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文化资料范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6776532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文化资料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春节文化资料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春节文化资料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春节文化资料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春节文化资料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节文化资料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文化资料范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节文化资料范文 春节在中国民间是非常热闹的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春节也就是农历新年是民间最古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文化资料欢迎阅读 春节简介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天津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30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

2、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春节由来 春节古称“正旦”、“岁首”、“三元”等1911年12月31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在发布的内务部关于中华民国改

3、用阳历的通谕中明确将年节称为“春节”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春节”之名正式列入中国节日法典春节俗称“过年” “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与甲骨文相同也从禾、从人小篆的“年”写作“上禾下千”说文解字禾部:“年谷熟也从禾从千声”小篆将“人”字讹变为“千”了因而许慎用了此说而“千”字本为有饰的人此解也并不矛盾“禾”是谷物的总称不能错解仅为“小麦”年成的好坏主要由“禾”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而现在已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几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压弯了腰可见它象征着取得谷物生产的大丰收“

4、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释呢从甲骨文看“年”字好象是人头上顶着谷物 另外还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

5、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这种说法大概是后人根据年俗传统附会的不太可能是“年”的起源 春节习俗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形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习俗春节期

6、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昔日老北京曾有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民谣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期间老北京的美食 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 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 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

7、“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 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

8、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

9、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

10、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三尸神”道教称在人体内作崇的“神”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又说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上

11、天去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但只要人们在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贴春联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画门神像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节贴春联的寓意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

12、“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 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据记载当时后蜀主

13、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春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它以雅俗共赏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爱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

14、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盛行开来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是我国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民国初年上海出现了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形式以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挂历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除夕守岁踩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

15、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在晋代就有除夕守岁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另外汉代已有除夕夜晚饮椒柏酒(用草药配制的药酒)以驱邪祛病的习俗后世改为饮屠苏酒王安石有诗“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如今我国南方仍有年节时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屠苏酒的风俗 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岁习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 年夜饭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以往都是家人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