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解综合性实验要点教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74323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解综合性实验要点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系解综合性实验要点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系解综合性实验要点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系解综合性实验要点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系解综合性实验要点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解综合性实验要点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解综合性实验要点教程(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断层解剖学与影像诊断学 综合性实验要点 断层解剖学与影像诊断学 断层解剖学(sectioal anatomy)是研 究正常人体断面形态结构及其相互之间关系及 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为适应X线断层(CT)、 超声和磁共振扫描(MRI)等现代医学影像技 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而兴起 的一门应用基础科学。属于应用解剖学的范畴。因此 ,断层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是学习医学影像学及其后续课程的先修课程。 人体的层次和基本结构 人体可分为 头 颈 头部与躯干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 胸 均由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和骨骼等 腹 共同构成腔或管,容纳并保护中枢神经, 躯干

2、盆 感觉器官和内脏器官等。 会阴 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 四肢以骨骼为支架,肌肉跨越关节附着于骨, 深筋膜包盖肌肉,浅筋膜位于皮下。全身各局部、 各器官均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 人体的层次和基本结构 1、皮肤:被覆于全身表面,并借结缔组织的纤维束与深面的 浅筋膜相连;由浅层上皮性的表皮和深层结缔组织性的真 皮组成。人体各部的皮肤厚薄不一,全身皮肤的纹理也不 一致,作皮肤切口时应注意上述特点。 2、浅筋膜:位于皮下,又称皮下组织或皮下脂肪,遍布全身 。内有皮神经,浅动、静脉和淋巴管分布。 3、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是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裹着肌肉的 一层纤维组织膜。形成肌间隔,血管神经鞘,韧带等。

3、 4、肌:包括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5、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 6、淋巴管和淋巴结: 7、神经:呈白色条索状,除皮神经处,常与血管伴行,由结 缔组织包绕形成血管神经束。脏器周围的自主神经常缠绕 在脏器和血管壁上形成自主神经丛,随血管分布。 X线断层(CT)和 磁共振成像(MRI) 分子影像学 分子影像学的定义 为在细胞和分子水平对体内生物学过程进行描述和测 量。与传统的临床影像比较,它显示的是疾病分子水平的 异常,而不是这些分子改变所导致的最终结果的成像。即 从生理生化水平认识疾病,阐明病变组织生物过程的变 化病变细胞基因表达代谢活性高低病变细胞是否存 活以及细胞内生物活动 的状态等,为临床

4、早期诊断治疗 和疾病的研究提供分子水平信息。 与其它学科相比,分子影像学的独特优势在于(1)它可 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如基因表达。生物信号传递等)变 成直观的图像,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在分子水平理解疾 病的机制及其特征;(2)能够发现疾病(如肿瘤)早期 的分子变异及病理改变过程,这是传统手段无法检测到的 ;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 是近十年来发展迅速的电子计算机和X线相结合的一项新颖 的诊断新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具有高密度分辨率,比普通X线照片高 10 20倍。能准确测出某一平面各种不同组织之间的放射衰减 特性的微小差异,以图

5、像或数字将其显示,极其精细地分 辨出各种软组织的不同密度,从而形成对 比。如头颅X线 平片不能区分脑组织及脑脊液,而CT不仅能显示出脑室系 统、还能分辨出脑实质的灰质与白质;如再引入造影剂以 增强对比度,对其分辨率更为提 高,故而加宽了疾病的诊 断范畴,还提高了诊断正确率。但CT也有其限制,如对血 管病变,消化道腔内病变以及某些病变的定性等。 CT 图像特点 CT图像是由一定数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象素按矩 阵排列所构成。这些象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X线吸收系 数。 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 线的吸收程度。因此,与X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 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

6、如肺部;白影表示 高吸 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但是CT与X线图像相比,CT 的密度分辨力高,即有高的密度分辨力(density resolutiln) 。 CT图像是层面图像,常用的是横断面。为了显示整个 器官,需要多个连续的层面图像。通过CT设备上图像的重 建程序的使用,还可重建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层面图 像。 CT 检 查 二、CT 检 查 技 术 患者卧于检查床上,摆好位置,选好层面厚度与扫描范 围,并使扫描部位伸入扫描架的孔内,即可进行扫描。大都 用横断面扫描,层厚用5或10mm,特殊需要可 选用薄层, 如2mm。患者要不动,胸、腹部扫描要停止呼吸。因为轻微 的移动或活动可造成伪影,影

7、响图像质量。 CT检查分类: (一)平扫 是指不用造影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 (二)造影增强扫描(CE) 是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 如60%76%泛影葡胺60ml后再行扫描的方法。血内碘浓度 增高后,器官与病变内碘的浓度可产生差 别,形成密度差, 可能使病变显影更为清楚。方法分团注法、静滴法和静注与 静滴法几种。 (三)造影扫描 是先作器官或结构的造影,然后再行扫描的 方法。例如向脑池内注入碘曲仑810ml或注入空气46ml 行脑池造影再行扫描,称之为脑池 造影CT扫描,可清楚显 示脑池及其中的小肿瘤。 CT诊断的临床应用 三、CT诊断应用于各系统疾病有以下特点及优势。 CT检查对中枢神经

8、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应用普遍。 对颅内肿瘤、脓肿与肉芽肿、寄生虫病、外伤性血肿与脑损 伤、脑梗塞与脑出血以及椎管内肿瘤与椎间盘脱出等病诊断 效果好,诊断较为可靠。因此,脑的X线造影除脑血管造影 仍用以诊断颅内动脉瘤、血管发育 异常和脑血管闭塞以及了 解脑瘤的供血动脉以外,其他如气脑、脑室造影等均已少用 。螺旋CT扫描,可以获得比较精细和清晰的血管重建图像 ,即CTA,而且可 以做到三维实时显示,有希望取代常规的 脑血管造影。 CT对头颈部疾病的诊断也很有价值。例如,对眶内占位病 变、鼻窦早期癌、中耳小胆指瘤、听骨破坏与脱位、内耳骨 迷路的轻微破坏、耳先天发育异常以及鼻咽癌的早期发现等 。但

9、明显病变,X线平片已可确诊者则无需CT检查。 磁共振扫描(MRI) 和血管成像(MRA) 医用核磁共振成像仪结构原理 简单归纳为: 用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RF进行激发氢质子,吸收一定量的 能而共振,即发生了磁共振现象。停止发射射频脉冲,则 被激发的氢原子核把所吸收的能逐步释放出来,其相位和 能级都恢复到激发前的状态。这一恢复过程称为弛豫过程 (relax),而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则称之为弛 豫时间。 有两种弛豫时间,一种是自旋-晶格弛豫时间,又称纵向弛豫时间:反 映自旋核把吸收的能传给周围晶格所需要的时间,也是90射频脉冲质 子由纵向磁化转到横向磁化之后再恢复到纵向磁化激发前状态所需时

10、间,称t1。 另一种是自旋-自旋弛豫时间,又称横向弛豫时间:反映横向磁化衰减 、丧失的过程,也即是横向磁化所维持的时间,称t2。 人体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的t1是相对固定的,而且它们之 间有一定的差别,t2也是如此(表1-5-1a、b)。这种组织间弛豫时间 上的差别,是MRI的成像基础. 一般的MRI报告片有两种图像t1加权像(t1wI)和t2加权像(t2wI),前者 一般反映器官的形态,后者反映病理组织(水肿)。 断层解剖学的特点 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比,它有以下特点: 能在保持机体结构于原位的状态下,准确地显示 其断面形态变化及位置关系; 可通过追踪连续断层或借助计算机进行结

11、构的三 维重建和定量分析; 密切结合(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超声和 (磁共振成像)等现代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 技术,是解剖学与医学影像学相结合而产生的边缘学 科。 断层解剖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任务 由于研究方法和对象的不同,人体断层解 剖学又可分为尸体的断层解剖学和活体的断层 解剖学。 前者是以通过切制尸体断层标本的方法, 显示正常人体各部器官结构的断面形态; 后者是以通过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手段 ,显示活体正常器官结构的断层形态。 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知识基础上,断 层解剖学为正确地辨认或识别临床各种影像学 检查奠定了形态学基础,为外科手术入路、针灸 定位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提供依据,所

12、以学习 断层解剖学,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 重要的实用价值. 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断层和断面-断层的含义比断面广. A、断层-是指具有一定厚度的切片或扫描, 切片所得结果称断层标本,扫描所得结果称 断层成像。 、断面-是指断层标本的表面,又称剖面 或切面。 切片或扫描的厚度越薄,断层与断面就 越接近,所以一般不作严格区别。 、断面分为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 、断面分为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 1)沿横断面所作的切片或扫描-称横断层 标本或横断层成像,一般观察其下表面。 )沿矢状面所作的切片或扫描-称矢状 面标本或矢状面成像,一般观察其左表面。 )沿冠状面所作的切片或扫描-称冠状 面标本或冠状面成像,一般观察其前表面。 临床常见X线断层(CT) 和磁共振成像(MRI)图 上腹部横断面 1、肝左叶 2、肝右叶 3、下腔静脉 4、腹主动脉 5、右膈脚 6、脊髓 7、椎体 8、左膈脚 9、脾 10、肾 上腹部横 断面 CT像 MRI像 颈正中矢状面MRI像 1.咽扁桃体 2.硬腭 3.软腭 4.鼻 5.舌 6.下唇 7.下颌腺 8.会厌 9.小脑 10.延髓 11.脊髓 12.枕骨大孔 13.椎间盘 14.椎体 15.喉 16.气管 17.食管 右肾静脉横断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