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综合检测题7

上传人:细*** 文档编号:1167390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综合检测题7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综合检测题7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综合检测题7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综合检测题7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综合检测题7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综合检测题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课时综合检测题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检测(十)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漳州八宝印泥创始于清康熙年间,由药商魏长安在制作八宝药膏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现今漳州生产的八宝印泥闻名于天下,是中国书画家酷爱的文房用品。现在已经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表明( )八宝印泥是闽南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A. B. C. D.D 【解析】本题考查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错误。符合题意。2.(2015山东泰安一模)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既为中国与世界互联网互通搭建了国际平台,也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

2、治搭建了中国平台。两个平台的搭建( )A.拓宽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B.凸显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C.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D.加快了各民族文化融合,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与传播。由材料可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在中国与世界互联网之间搭建了平台,拓宽了文化传播的空间,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A 项正确。B、C 两项与题意无关;这两个平台的搭建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但并没有重塑互联网文化秩序,D 项错误。3.(2015广东珠海模拟)儒学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和儒家文化传统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

3、,儒学现在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从文化角度看,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是因为(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有共同和普遍规律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A. B. C. D.D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儒学能从中国走向世界,是因为世界文化的共性,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4.(2016武汉质检)2015 年 10 月 5 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聚焦武汉市“晨读经典”,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点赞。节目介绍了湖北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晨读经典活动,用中华优

4、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引导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情。开展晨读经典活动( )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途径 表明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有利于传承中华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A. B. C. D.D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知识。中“根本途径”表述错误;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错误。由材料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引导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知,符合题意。5.古代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版“24孝”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

5、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 )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践行孝道的方式要顺应时代的变迁 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源泉 “孝道”的内涵具有相对稳定性A. B. C. D.C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新版“24 孝”保留着“孝”的基本特征,又充满鲜活的时代元素,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符合题意。错误,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6.(2015南京三模)在苏州举行的第 53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有一个亮点:一块完整的 LED 屏幕围绕比赛桌,屏幕上的信息有赞助商广告、有

6、苏州古典园林风光和现代地标风貌,把参赛者和观众引向苏州文化之旅。这告诉我们( )A.文化传播能够推动科技发展B.科技进步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体育是促进文化发展的基础D.科技手段有效促进经济与文化交融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材料强调科技发展推动文化发展,LED 屏幕上的信息是经济与文化的融合,D 项正确。A 项与题意不符;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B 项错误;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 项错误。7.丝绸之路自古是中华民族与东西方交流的重要之路,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践,中国与亚欧非各国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经济和文化的

7、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 丝 路 发 展 的 经 济 意 义 大 于 文 化 意 义 商 贸 活 动 是 文 化 传 播 的 重 要 途 径 随着经济的合作各国文化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少 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A. B. C. D.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传播途径。丝绸之路的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都很重要,错误;各国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利益差别,错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践,使中国与亚欧非各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体现了商贸活动促进了文化、经济的发展与融合,符合题意。8.(2015重庆示范中学月考)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

8、的积极成分,但也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材料表明(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异域文化日渐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 文化发展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A. B. C. D.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不能丧失本民族的文化血脉”,体现在吸收外来文化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正确;“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部分”体现了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正确。与题意不符;错误,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基。9.109 首唐代不同时期的经典诗词,将被拍成微电影,用 15 分钟的故事重新解读和建构唐诗精华。

9、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 )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C.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重新解读和建构唐诗精华,体现了文化创新对文化发展的作用,D 项正确。A 项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 项错误,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C 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0.(2016武汉质检)2015 年 10 月 20 日,“家信为传统文化接力”大型公益活动在京启动。全国妇联宣传部部长张小媛表示,通过全民晒家书、写家书、谈

10、家书等丰富内容,引导群众,特别是妇女群众和家庭,能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发觉家信的文化价值、伦理价值和教育价值。这段话表明( )家信是家庭共同记忆的最好见证,要重视家庭文化建设 家信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家信应成为家庭成员间信息传递、情感沟通的主要途径 家信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中华文脉的重要支撑A. B. C. D.C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材料强调了家信对家庭和中华文化的重要性,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中“主要途径”说法错误。11.(2016福建师大附中期中检测)网络流行语“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2014 年被“美国在线”录入俚语

11、(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词典Urban Dictionary,引发大量网民围观。这表明( )文字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现代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A. B. C. D.D 【解析】网络流行语被录入俚语词典,引发大量网民围观,体现了现代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功能,入选;中国的俚语“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极具中国式英语的特色,说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体现了时代特征,入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错误。12.(2015大同一中一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华文化在国际

12、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越发频繁。请你确定一组最能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 )A.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B.尊重差异、平等协商、认同外来文化C.加强交流、文化共享、汲取各国文化D.理解个性、积极创新、舍弃传统文化A 【解析】在对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要尊重差异,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而不是认同外来文化,B 项错误;在文化交流中应该汲取各国优秀文化成果,C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是批判继承、推陈出新,D 项错误。对待世界文化,我们要尊重多样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软实力,A 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13.(26 分)(201

13、5北京西城区一模)印度最早用甘蔗制造出砂糖(sarkar),后传到中国和欧洲等地,因此糖字的英文 sugar、法文 sucre、德文 zucker、俄文caxap 等,都来自印度吠陀语和古典梵文的 sarkar。唐朝人曾到印度学习熬糖法,后来中国制糖术水平提高,白糖的颜色和口味远超印度,白糖大量输入印度,因此印度印地语中称白糖为 cn(意思为“中国的”)。中国白糖逐渐传到更多的国家,成为蜚声全球的中国饮食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不同民族饮食文化发展和交融的原因。糖连同其称谓,以及制糖术的传输,是文化交流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4、。所以,正如糖史所展现的,是文化交流、借鉴及创新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交融。14.(26 分)(2015石家庄一模)中国在 2015 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发布了“一带一路”实施方案。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

15、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对待文化交流。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加强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交流。既要热情欢迎沿线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别国优秀文明成果,也要更加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