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第四节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68596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第四节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图版《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第四节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图版《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第四节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图版《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第四节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图版《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第四节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图版《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第四节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第四节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四节 中国的生物灾害学习目标导航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1.了解各种生物危害的分布。2.掌握各种生物危害的危害。3.能结合实例,分析生物灾害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中国主要生物灾害的类型、危害及主要分布地区。(重难点)新知学习步步提高知识点一、虫害的分布与危害任务1:能记住我国蝗虫、水稻螟虫、黏虫、松毛虫的分布与危害1.蝗虫(1)习性:群聚群迁。(2)分布:我国历史上蝗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沿海滩涂,黄、淮、海河的沿岸滩地,河北、山东的低洼地区。(3)危害:吃光庄稼,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灾害。(4)防治2水稻螟虫(1)分布:南方水稻区发生范围正在扩大,而

2、且有向北方扩散的趋势。(2)危害:造成水稻枯鞘、枯心,严重时导致水稻大面积死亡。(3)防治3黏虫(1)分布:华南到东北的广大东部地区,在西北、西南地区也时有发生。(2)危害(3)防治4松毛虫(1)危害对象:森林。(2)危害表现:对我国森林工业造成巨大损失,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思考判断】任务2:能掌握我国主要的病虫害蝗灾的成因及分布【问题探究】1说出中国历史上蝗灾的主要分布地区。蝗灾严重和较重的地区主要在哪些地方?提示:蝗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沿海滩涂,黄、淮、海河的沿岸滩地,河北、山东的低洼地区。黄河下游地区最为集中,尤其是河北、山东、河南三省。2防治蝗灾的措施主要有哪些?提

3、示:防治蝗虫有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深化理解】任务三、能运用图表资料考查蝗虫灾害的分布及灾情【活学活用】读“中国飞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知识点二、鼠害的分布与危害任务1:能记住旱灾、洪涝灾害的分布与危害1.分布:农牧区。2危害:糟蹋粮食、造成农作物减产、破坏森林和草场、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传播疾病等。3防治【思考判断】(1)(1)提示: 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包括我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南区的大部、华东和华南的全部任务2:能掌握我国鼠害的特点、地域差异及灾情【问题探究】1鼠害对草原地区有哪些危害?【提示】(1)使草原牧草覆盖率下降,有的地区甚至成为不毛之地;(2)破坏草原,严重的可

4、导致土地荒漠化。2我国鼠害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提示】农作物复种、间种、套种的面积大,为多种害鼠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和丰富的食料条件等。蛇、猫头鹰等鼠类天敌被人类大量捕杀、食用。【深化理解】我国鼠害的特点、地域差异及灾情任务3:能运用我国干旱、洪涝灾害分布示意图考查其成因、分布危害等【活学活用】分类突破核心探究一、我国虫害的分布及危害【例1】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时期到元朝期间111次蝗灾发生月份统计,读图,回答问题。 (1)蝗灾发生最多的季节是_季,其中_月份发生频率最高,主要原因是什么?(2)冬季几乎没有蝗灾的原因是什么?【思路导引】根据统计图判断蝗灾发生季节变化,根据蝗灾发生

5、的条件后解释冬季蝗灾少的原因。解析:答案:(1)夏6夏季气温较高,前期降水少,后期降水较多,特别适合蝗虫大量繁殖、生长。(2)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蝗虫生长发育。思维升华:虫害的分布与危害:农作物虫灾暴发主要是由气象、农作物及害虫天敌三方面因素决定的。主要虫害、分布如下表所示:有害生物主要危害我国分布区蝗虫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渤海和黄海的沿海滩涂,黄、淮、海河的沿岸滩地,河北、山东的低洼地区水稻螟虫破坏水稻生长,造成减产南方水稻的产区黏虫造成粮食减产华南到东北东部地区,西北、西南地区也时有发生松毛虫破坏森林生态功能森林分布区【跟踪训练】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二、我国鼠害的分布及危害【例2】下图为长

6、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试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2)试提出防止该区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合理化建议。(3)该区鼠类灾害增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思路导引】认真阅读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图,弄清楚其含义及各部分的因果关系。解析:根据图示线索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括其成因,然后再根据环境恶化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鼠灾发生、发展是长期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的结果。答案:(1)从自然条件方面看,全球变暖是主要原因,由此导致蒸发增加和地温上升,使河流的补给(冰川融水、土壤水)每况愈下,导致部分河段干涸,环境恶化。在人类活动中,滥捕野生动物,投药

7、灭鼠误害其他动物,使得生态平衡破坏,鼠害日益严重;以及过度放牧,造成草场破坏和草场沙化。(2)制止对有益动物的滥捕滥猎行为,加强草场建设,提高畜牧业管理水平。(3)鼠灾与草场退化互为因果,相互作用。该区鼠灾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长期超载放牧引起草场退化的结果。【跟踪训练】 (2)据材料二,列举防治鼠灾的措施读图识表专项研读【名师寄语】(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检测一、选择题咸丰三年冬“_虫蔽天,落食田禾,顷刻立尽,农人敲竹梆铜器以逐之,稍免其害,_生卵,出子遍满山岭,人恐其长为害,扫而焚之”(民国36年钦县县志卷14)。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4题。1该段文字描述的是_灾害()A蝗虫B螟虫C黏虫 D松

8、毛虫2在我国北方,该段文字描述灾害十分严重,与之相联系的另一种灾害最可能是()A台风 B寒潮C干旱 D涝灾3文字描述虫的生活习性是()A群聚和远距离迁飞B群聚和近距离生存C散居和远距离迁飞D散居和近距离生存4下列描述灭虫的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的是()A捕杀成虫 B农药灭虫C点火焚烧 D投放天敌解析:第1题,“蔽天”“落食田禾”是关键信息,说明文字描述的是蝗灾。第2题,蝗灾与干旱联系最密切。第3题,联系教材,飞蝗有群聚和远距离迁飞的生活习性。第4题,最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的灾蝗措施是生物措施,用天敌灭蝗。答案:1.A2.C3.A4.D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老鼠损失贮粮3300多万吨,因鼠害减产5

9、000万吨,足供3亿人吃1年。此外,老鼠还是各种鼠源性疾病的传染源。全球90%的鼠种,携带着200多种病原体,能使人致病的病原体主要有57种。据此回答56题。5上述材料中的损失主要是由_造成的() A家鼠 B田鼠C草地鼠 D森林鼠6下列有关鼠类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鼠类会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B鼠类传播禽流感,危害人类健康C森林鼠和草地鼠分别破坏森林和草原D鼠类糟蹋粮食,造成农作物减产解析:第5题,材料中提到的是粮食的损失,即对农作物产生影响导致粮食损失,故应为田鼠。第6题,禽流感是家禽传播的流行病,鼠类传播的主要是鼠疫等流行疾病。答案:5.B6.B2011年11月2930日,全国农技

10、中心组织31省(市、区)植保站、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和教学单位的专家对2012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进行分析会商,根据会商结果,稻螟虫、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和玉米螟等呈偏重发生态势,蝗虫、草地螟和棉铃虫等病虫局部存在高密度发生的可能。据此回答78题。7我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小麦病害是()A小麦白粉病 B锈病C枯萎病 D赤霉病8我国棉花的重大致灾害虫是()A棉红铃虫 B棉铃虫C棉红蜘蛛 D棉蚜虫解析:我国幅员辽阔,环境复杂、农作物病虫害类型多样,其中的小麦锈病,水稻稻瘟病及棉花棉铃虫病的影响范围和危害都是各种农作物中最严重的。答案:7.B8.B二、非选择

11、题9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2012年3月24日南方农村报讯走进广西南宁横县莲塘镇佛子村的山林,数厘米长的松毛虫随处可见,每一根松树枝上,都有十几条松毛虫在蠕动。原本苍翠碧绿的山林早已变得枯黄焦黑,就像大火烧过一般,其间数以万计的松毛虫大肆啃食着鲜嫩的松针。材料2:中国松毛虫危害区图。(1)本次南宁发生的松毛虫最可能的类型是_。(2)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松毛虫从空间分布看具有的特点及我国森林病虫害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3)分析我国森林病虫害的主要成因。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南宁松毛虫的类型。第(2)题,结合图及所学知识较易回答。第(3)题,我国在进行人工林建设时,用单一

12、的树种代替原始森林树种,造成病虫大量繁殖且使同类树木大量受灾,除此之外,对外贸易导致外来有害物种入侵也易造成森林病虫害。答案:(1)马尾松毛虫(2)区域性。地形、气温。(3)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的原始森林;外来有害物种入侵。15(案例探究题)生物入侵具有不同形式,入侵生物也有不同的策略,具体如下。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策略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空心莲子草的抗逆性超强,不但不畏严寒酷暑,而且就算死亡了,只要植株没有完全腐烂,待时机成熟,依然会复活为害,为了侵占尽可能大的地盘,它更是演化出水生、陆生两种生态型。策略二:“多子多福”。水葫芦拥有极其强大的繁殖能力,甚至能以有性和无

13、性两种方式繁衍后代,而在入侵的早期,无性繁殖更是主要的:每逢春夏之际,水葫芦依靠匍匐枝与母株分离的方式,每5天就能克隆出一个新植株,用不了多少时间它就能铺满整个水域。策略三:“尽量避开天敌”。这也是入侵物种最为得意的招数之一。那些不远千里而来的入侵物种在原产地的时候还能“安分守己”,而一旦进入新的环境,就“称王称霸”。原来,在这块新土地上没有它们的天敌。(1)根据以上材料总结什么是生物入侵?(2)材料中的“水葫芦”为什么在我国北方无碍,到了南方却成了入侵者?(3)生物入侵有什么危害?答案:(1)生物入侵,是指某些生物,一旦被自然或人为地引入新的地区,脱离了原来的生态环境,就有可能无节制地繁衍,

14、给新栖息地带来严重的生态、经济损失。 (2)北方冬季寒冷,水葫芦不再生长,南方热量条件优于北方,水葫芦一年四季均可生长。(3)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灾害;生物入侵对社会经济发展构成威胁。课下达标自测 学业达标集训知识点1.我国的蝗灾及农作物病虫害基础练由于新疆2014年春季较短,伊犁河谷气温回升较快,导致草原蝗虫大面积发生。到6月10日,新疆伊犁河谷蝗虫危害面积已达182.6万亩,严重危害面积达到78.22万亩。据此完成12题。1古代有“旱蝗”的说法,下列情况利于蝗灾爆发的是()A一直干旱 B一直多雨C前期干旱、后期多雨 D前期多雨、后期干旱2蝗灾对草原的危害是()A牲畜死亡B草原生态环境加速退化C牲畜掉膘D草原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解析:第1题,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若前期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