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116535875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徐州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徐州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徐州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徐州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州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报告 徐州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 (征求意见稿) 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六年七月 目 录 前 言.1 一、研究背景与任务.2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任务3 二、相关规划的分区研究.4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分区 4 (二)生态绿地规划分区5 (三)城镇体系规划分区7 (四)旅游规划分区10 三、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基本思路.11 (一)统筹区域发展的理念11 (二)基于区域统筹发展的土地资源空间配置11 (三)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基本思路12 四、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原则与方法.14 (一)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基本概念

2、 14 (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14 (三)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基本方法15 五、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结果.17 六、分区功能定位与土地利用方向.18 (一)优化开发区域18 (二)重点开发区域18 (三)适度开发区域19 (四)控制开发区域19 七、简要结论与政策建议.20 (一)土地利用控制指标分配应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情况20 (二)产业结构调整应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情况20 (三)财政政策调整应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情况21 (四)人口政策调整应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情况21 前 言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

3、的全面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 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即“五个统筹” 指导思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审时度势提出 的战略性任务。统筹区域发展,对统筹区域土地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 随着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科学、合理地 进行土地利用和管理,解决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摆在我们 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通过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统筹安排土地开发、利用、 保护和整治活动,以达到统等区域土地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 最终达到建立“和谐社会”的目的。因

4、此,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前期工作 中,深入开展统筹区域土地利用问题研究,分区域分类指导土地利用活动,对促 进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有效实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提高土地资源对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优化土地资源的合理配 置,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徐州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 于作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532 号)提出的 关于如何统筹区域土地利用问题的要求,根据徐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划分 土地利用功能区,提出统筹安排各区域用地的原则,并围绕促进区域合理分工协 作和协调发展的目标,与区域经济、产业和人口发展战略相适应,研究提

5、出分类 指导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措施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与任务 (一)研究背景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走向全球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将 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核亚太经济圈。徐州市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与环渤 海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在淮海经济 区二十个地(市)中属于第一位;是重要的区域商品市场交易中心和基地。随着 目前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徐州市作为其结合部地区, 也将进入工业化加快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县域经济迅速崛起和沿东陇海线产 业全面建设的新阶段。据初步统计,2004 年徐州市经济总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全 市生产总值(

6、GDP)实现超千亿元大关,达到 1095.8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0 %,加快 1.5 个百分点,增幅是 1997 年以来最高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53.70 亿元,增长 10.0 %;第二产业增加值 542.43 亿元,增长 15.3 %;第三产业 增加值 399.67 亿元,增长 13.7 %。人均 GDP12005 元(按户籍人口计算) ,增长 13.2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工业化进程继续加快。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 由上年的 14.948.736.4,调整为 14.049.536.5,第二产业比重提高 0.8 个 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以上在岗职工工

7、资总额 90.72 亿 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15875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3.0%和 17.2%;全年城市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 9840 元,比上年增长 9.9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045 元,增长 12.0 %。 徐州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土地利用方面也存在着一 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近几年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工业 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徐州市耕地面积减少较快,人地矛盾较为突出。二是农 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水平较高;三是大多数工业企业土地利用集约度都处于相对较 低的水平。据统计测算表明大多数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值在 0.30.5 之间

8、浮动 1。工业用地还有相当的发展潜力。因此,徐州市在经济快速发 1 该综合指数值是依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及不同规模的项目所需的必要用地量、土地利用强 度和土地投资强度等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容积率、单位面积职工人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 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化率、投资强度、地均产值、地均利税等 7 个土地集约利用的控制指 标确定权重,定量求出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展的同时,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问题也非常明显。由于国家适度从紧的 土地保护政策将会继续延续,因此,为了有效协调徐州市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利 用间的矛盾,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中除了争取更多的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外, 徐州

9、市还需要从区域统筹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在空间进行优化配 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效率,以最小的土地耗用,获取最大的经济产出。 (二)研究任务 本项研究的中心任务是:按照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的原则,围绕促进 区域合理分工协作和协调发展的目标,与区域经济、产业和人口发展战略相适应, 研究提出区域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并提出针对各类功能区土地利用的调控指标和 调控措施。包括: 1、围绕徐州市“十一五”期间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提出区域土地利用调 控指标和措施。要强化节约、集约用地,加强建设用地的优化整合,加快经济结 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 2、结合徐州市生态建设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旅游布

10、局规划等分区结果, 根据各区域土地利用特征、生态环境容量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要素对辖区内 土地利用进行功能分区,并进行不同功能区土地利用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资 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徐州市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和管制措施。 二、相关规划的分区研究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分区 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 力、生态敏感性和综合发展潜力,将全市市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 适度开发、适宜开发和禁止开发等五类主体功能区域,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清晰、 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的区域开发格局。 1. 优化开发区域 该区域主要指空间开发强度

11、较高、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构成一定约束的地区。 主要包括徐州市主城区、贾汪区的贾汪镇、大吴镇、青山泉镇和铜山县的铜山新 区、汉王镇等地区,总人口约 160 万,面积 800 平方公里左右,分别占全市的 18%和 8%,非农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市 60%以上,为徐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集聚区。突 出重点空间界定,其内部二级功能分区主要包括工业集聚优化区(贾汪部分地区 及徐州经济开发区) 、商贸旅游提升区(老城区) 、生态景观保护区(云龙风景区 及汉王镇) 、科教居住发展区(铜山新区) 、商务政务创新区(新城区) 。该区域 要以集约发展、优化提升为主,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布局优化,增强创新能力, 改善环境质

12、量,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其中生态景观保护区以保护 生态环境为重点,严格控制不符合功能要求的开发建设活动。 2. 重点开发区域 该区域是指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的地区。主要包括除铜 山县以外的五县(市)城区、重点中心镇及沿东陇海线的大许、碾庄、瓦窑等节 点城镇,总人口约 180 万人,面积 1500 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的 20%和 13%, 非农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 10%左右,为徐州市空间开发的副中心和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空间。该区域要加大开发强度,做大做强功能载体,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能 力,提升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 3. 适度开发区域 该区域是指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生态

13、环境约束较强的地区。主要包括铜山县 北部、沛县东北部的工矿型城镇,总人口约 100 万人,面积 1450 平方公里,分 别占全市的 11%和 12%;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 10%和 6%。该区域应坚持资 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适度开发资源, 逐步调整开发强度和开发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 展。 4. 适宜开发区域 该区域是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居中,且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的地 区。主要包括五县(市)重点开发区域的外围部分城镇,总人口约 160 万人,面 积 2400 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的 18%和 21%;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占

14、7%和 6% 左右。该区域开发条件较好,是经济开发的后备空间,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 极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努力成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和城市未来的拓展空间。 5. 控制开发区域 该区域是指生态敏感区或在市域发展中承担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主要包括 环骆马湖、临微山湖、京杭大运河缓冲区、沿故黄河部分地区、各类自然保护区 及重要地下水源保护区,总人口约 65 万人,面积约 1300 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市 的 8%和 11%。该区域主要承担全市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护、景观服务等多重 功能。今后要重点保护生态环境,适度发展景观农业、观光旅游等生态经济,严 禁不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各种开发建设行为。 (二

15、)生态绿地规划分区 1. 都市区生态绿地规划 根据徐州都市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生态控制要求,徐州都市区生态绿地系统 框架将由“两湖、两轴、三区、四楔、六山、八水”组成。由此形成山水人文相 融、远近兼顾、点、线、面结合的山水城为一体的生态框架。 “两湖”指 云龙湖和微山湖,两湖应以水体保护和景观控制为主。 “两轴”指建设两条重要 的南北向生态轴线,一条从微山湖经过九里塌陷区湿地郊野公园、故黄河上游湿 地郊野公园,通向云龙山风景名胜区内的群山;另一条依托京沪高速铁路与京沪 高速公路的防护林地,从微山湖开始,经过湖西群山林地、大黄山生态湿地郊野 公园、故黄河下游组团隔离绿地,通向徐州东南方的吕梁山风景

16、旅游区。 “三区” 指吕梁山风景旅游区、大洞山自然保护区和微山湖湖西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保 护植物、群山自然景观和其中的人文景观。 “四楔”指在徐州主城区四周,要以 云龙山风景名胜区、杨山组团隔离绿地、拖龙山隔离绿地、九里山隔离绿地构成 联系城市绿地系统与外围生态绿地的重要廊道,发挥隔离城市各个组团片区,防 止城市连片发展的重要作用。 “六山”指重点保护以云龙山、泉山、杨山、九里 山、拉犁山、楚王山为主峰的六组山体,改善主城区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 “八水”指逐步治理故黄河、京杭大运河、奎河、丁万河、房亭河、玉带河、荆 马河、三八河,作为徐州重要的水网系统,和城市外围生态绿地系统的重要脉络。 2城区外围生态绿地规划 (1)生态保护区 1)自然保护区 泉山自然保护区:泉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徐州都市区南部,包括泉山、泰山、 凤凰山西簏、云龙山 49 节山头,总面积 370 公顷,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规划 加强保护区内珍贵植物与动物的基因、物种、生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尤其要 保护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药业等行业的优良野生遗传资源。 微山湖湖西湿地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