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和清明的典故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6511454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惊蛰和清明的典故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惊蛰和清明的典故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惊蛰和清明的典故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惊蛰和清明的典故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惊蛰和清明的典故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惊蛰和清明的典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惊蛰和清明的典故(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惊蛰和清明的典故 导语:惊蛰和清明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惊蛰和清明的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惊蛰的典故: 3月5日是华人传统节气的“惊蛰”在午后猛烈的太阳底下到梧槽大伯公庙祭白虎、打小人的男女把本来就不是很大的庙堂挤得水泄不通 排队的有老婆婆、老伯伯有中年阿嫂和阿叔也有利用午餐空档结伴前来的女上班族更有腋下夹着一份英文报纸、口说英语的年轻人和结了领带的年轻男士他们手拿祭品秩序井然地分别在3头白虎面前排成3条长长的人龙 人龙缓缓地移动着轮到他们的时候都很“识礼”地在白虎面前跪下点燃手中的香烛后便拿出一块猪油往白虎嘴上擦接着以蛋喂虎有的嘴里还念念有词:“好人近身小人远离”他们对祭祀程序的

2、熟练不亚于一旁收集香油钱协助初来者祭拜的“拜神婆”或“拜神公”有的甚至还会“教”同伴如何祭拜就如许许多多传统习俗一样惊蛰这一传统节日就这样在人们的耳传口授中代代相传、延续“蛰”指冬眠“惊蛰”是指蛰伏在泥土中的生物开始出土活动 生物一出土便开始觅食按广东传说凶神之一的白虎(俗称虎爷)也在这时出来找吃的在古老的农业社会里老虎为患是常有的事为求平安人们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这是惊蛰祭白虎的由来 也许是广东这一传说的关系据说早年新加坡惊蛰祭祀白虎的信众也以广东人居多现在则已成为不同籍贯人士竞相沿袭的传统连一些印族同胞也效法由于惊蛰祭祀的普遍现在许多庙宇都安置了祭白虎的下坛以方便信众 这一尊尊供祭祀的白虎(

3、塑像)通常獠牙张嘴信众相信祭祀时以猪油抹其嘴它就不能张口伤人;以蛋喂食饱食后的白虎就不会伤人了按传统那蛋必为鸭蛋现在鸭蛋难求唯有叫虎爷将就点改吃鸡蛋了 祭白虎不忘“打小人” 除了祭白虎广东人在惊蛰这天也有“打小人”的习俗打小人者相信惊蛰一到不仅害虫全部出动连小人也开始出来活动而他们相信到庙里打过小人后就可以把引起病痛或纠纷的恶鬼统统赶走在新的一年里便可以顺顺利利不受小人的纠缠了 这次记者在梧槽大伯公庙实地采访发现来祭拜白虎的男女鲜见打小人的有的也是三几个上了年纪的阿叔或阿嫂只见他们用拖鞋用力往地上的纸人拍打打完后还在纸人身上踩上几脚以往有人在纸人身上扎针或念咒这回记者未见 尽管祭拜方式因时代的

4、变迁而改变人们这么一拜一打其实也是一种情绪宣泄这种发泄行为对信众来说也许能达到心理治疗的效果 国大中文系主任李焯然副教授受访时说惊蛰祭白虎、打小人在港台地区甚至马来西亚都很普遍跟其它祭祀活动一样其动机可能林林总总包括求取心安理得、消灾、保平安、求财、答谢神恩的庇佑等等 他说:“近年来每逢重大祭祀日子带学生到庙宇进行户外考察工作时总是看到人山人海的场面这也许是怕输社会心理的另一种体现吧” 至于是否因为近来新加坡经济不景气受恐怖活动威胁病毒肆虐而促使寻求心灵寄托者人数上升李焯然副教授说:“因为没有确实的统计数字很难说得准” 祭祀者心目中的惊蛰 40多岁的秘书朱丽年年惊蛰都祭白虎这样的习惯已持续了2

5、0多年 她说现在工作压力很大祭了白虎希望贵人相助工作顺心又顺利 一名不肯透露姓名的男士用英语告诉记者这是他头一次祭白虎虽是顺从父亲的心意前来但他相信白虎能庇佑他和家人希望祭祀后家人和自己的健康能获得保障自己的工作也顺利 卖虎爷祭品的商店 “广昆昌”是赛阿威路一家已有68年历史的广东人传统杂货店由于过去惊蛰祭白虎和打小人者以广东人居多因此一路来都有销售祭拜白虎的祭品 杂货店老板娘三嫂说以前农历新年过后便有顾客来询问何时为惊蛰和白虎开口的时辰因为一些信众相信只有等白虎开口后祭拜才能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有者还要求在白虎张口的那一刻祭拜 三嫂说那时每年都要销售一两百份惊蛰祭品祭品是全份的除了虎爷纸还有猪

6、油和鸭蛋也有芝麻、绿豆和茶叶过去人们祭过白虎打过小人后还要撒芝麻、绿豆和茶叶表示把四方小人驱走 随着旧店屋的翻新老街坊迁出该区以后购买惊蛰祭祀用品的人也少了不过三嫂还是像过去一样把祭品准备好希望熟客再来光顾 清明的典故: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

7、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

8、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