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上传人:影*** 文档编号:116439760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8.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胸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胸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胸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胸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胸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腺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日读片预览 患者男性 23岁,因头痛、头晕10余天入 院 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检查 胸内甲状腺肿(I型) 患者女性,75岁,一个月前查体发现甲状 腺弥漫性II度肿大,质地较硬,有结节 今日读片 ID号:1007245940 2017-4-21日胸部CT增强 患者,男性,60岁,于2017-4-10日外院胸部CT 平扫发现前纵隔占位,无特殊不适,无畏寒发 热,无乏力,无盗汗,无明显呼吸困难。有高 血压病史,服药治疗,血压控制尚可。为求进 一步检查,于2017-4-21来我院行胸部CT直接增 强检查。 前上纵隔偏右侧类圆形软组织结节,密度均匀;增强动脉期CT值55HU(右图) 静脉期CT值77

2、HU。边界清晰,周围脂肪间隙清晰,与血管分界清晰。 病例分析思路 定位 定性(良性/恶性) 定位 纵隔分区 前为胸骨、后为脊柱 上为胸廓入 口、下为膈肌 两侧有纵隔胸 膜 定位 纵隔分区 本例病例病灶定位: 前上纵隔 内 定性 良、恶性鉴别 l 病灶大小、密度 l 病灶边界,与周围组织关系 l 病灶强化程度 l 远处有无转移 总体: 良性:病灶较小、密度均匀、边界清晰、与周围组 织关系分界清楚;强化均匀;无远处转移。 恶性:病灶体积大、密度不均、边界模糊、与周围组织 分界不清;强化不均;有远处转移。 定性 本例病变特点: 病灶体积小、密度均匀、强化均匀、程度中 度(增幅20HU);与周围血管分

3、界清晰,周 围脂肪间隙清晰;无远处转移。 考虑良性肿瘤病变,胸腺瘤可能性大。 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考虑: 前上纵隔内主要常见病变: 胸内甲状腺肿 胸腺瘤 生殖源性肿瘤 淋巴瘤 胸内甲状腺肿 CT:胸骨后甲状腺肿多偏向于一侧,肿块边缘清晰,可有分 叶,肿块上缘与颈部甲状腺相连,密度中等,可有囊变或钙 化,局部气管受压推挤移位。增强检查有明显强化。 胸腺瘤 l 实质性肿块,边缘较清晰,通常为圆形、椭圆形或分叶 状。 l CT密度较均匀,略高于软组织密度;瘤内可见囊变区,斑 点状或条状钙化。 l 肿瘤可有轻中度强化。 生殖源性肿瘤(囊性、实性) l CT表现以密度不均匀为其典型表现。 l 肿瘤内含脂肪

4、成分(-25-50HU)、钙化或骨骼(100HU) 和软组织成分、不均匀强化。 l 肿瘤边界不清、毛糙、不规则,周围脂肪界面密度增高, 瘤内密度呈软组织。 淋巴瘤 多发性(合并全身其他部位)、以中纵隔及气管旁最常见, 部分融合性改变。 淋巴结转移 单一淋巴结转移少见,并有原发灶存在。 根据发病部位及病变特征,综合考虑:胸腺瘤可能性大。 病理结果: “纵隔肿物(2.5*1.5*1.5cm)”:高分化 神经内分泌瘤(NET,G2),肿瘤组织侵犯周 围胸腺组织及周围脂肪组织。周围胸腺组织 符合胸腺增生性改变。 纵隔内神经内分泌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也称弥漫性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或APUD 瘤(Amine

5、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APUD) 组织起源 上皮性:来源于内胚层衍生物上皮细胞间弥漫分布的以分泌胺类和肽类激 素为主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胃肠道类癌、胰腺胃泌素瘤等属此类),以类癌 多见,其次为非典型类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混合型类癌(腺类癌); 神经性:来源于神经嵴衍生物的以分泌胺类激素为主的各种神经内分泌细 胞,如身体各部分的副神经节瘤属此类。 有关纵隔类癌的组织起源有四种观点: 来源于胸腺的肠嗜铬细胞或胚胎时前肠分化中支气 管粘膜嗜银细胞离位形成 来源于单向分化的畸胎瘤 (即在瘤内仅一种组织) 或由畸胎瘤样的生殖细胞肿瘤组成 胸腺瘤组织的

6、变异体 来自胸腺的肠嗜铬细胞 临床表现: 以中年男性居多;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有纵隔肿 块所致压迫症状(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心 慌、气短、消瘦,甚至吞咽困难,但多无咯血) 可分泌类似源于垂体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引 起Cushing综合征;少数可出现类癌综合症(类癌过量 分泌5-羟色胺、缓激肽、组胺、前列腺素及多肽素等作用于血管的物质 而引起皮肤潮红、发绀、肠痉挛及腹泻等一系列似在心瓣病人所出现的 症状)。 诊断 怀疑本病者可测尿24小时五羟吲哚乙酸量,超过100mg有助于诊断。 影像学检查: X线:肿瘤多位于前纵隔,少数位于后纵隔,示纵隔影增宽,形态规则 ,多呈圆形或卵圆形,无分叶征及

7、毛刺征,边缘光滑,密度均匀。 CT检查: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在心底部大血 管周围,并沿血管间隙浸润生长,无钙化及胸骨侵犯;密度:均匀或不 均匀(肿块内有坏死或囊变),典型类癌多均匀, 不典型类癌多不均匀,但 无钙化。 增强检查呈轻度、重度强化,易压迫或侵犯血管及心包。 治疗 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即使有淋巴结 转移者仍可手术切除。手术切除病例较非手 术者存活时间长,转移发生晚。手术后放化 疗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预后 一般认为类癌的预后与下列因素有关: 肿瘤大小:直径小于1cm,90%100%预后良好,直径 12cm,30%50%有转移,直径大于2cm者,80%100%

8、有转 移。 浸润深度 生长部位:生长部位越接近头侧,恶性程度越高。 类癌综合症的出现标志着类癌已到晚期或进展期。 参考文献 1、王红, 范光明. 前纵隔类癌并异位ACTH综合征1例J. 医学 影像学杂志, 2017, 27(2):323-323 2、Bohnenberger H,Dinter H,Knig A. 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thymus and mediastinum. J Thorac Dis 2017;9:S1448-S1457. 3、刘海龙,刘敏,刘艳.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J.医学 影像学杂志,2013,23(4):510-513. 4、Stamatis G,Neuroendocrine tumors of the lung:the role of surgery in small cell lung cancerJ.Thorac Surg Clin,2014,24(3):313-3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影像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