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3213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教学中的情境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教学中的情境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教学中的情境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小学数教学中的情境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教学中的情境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小学数教学中的情境教学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有效性的理念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其中之一是要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已成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最为常用的教学形式, 并已获取了一些理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一、创设问题情境要具体明确到位 问题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出发点,问题也是生成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根本;而质疑又是学生主动求知、自觉学习的生动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中要紧扣教学三维目标创设情境,明确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数学思考等方法提出数学问题,即要具

2、体、明确、到位。一道改错题的具体情境, 就让学生在探索求知中学会了计算方法,并归纳出法则,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最大的收获。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新知生成 奥苏. 白尔曾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然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要能及时关注学生认知的原生态,找准认知起点,创设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且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也就是既关注生活实际,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又富有激励和挑战, 激发学生的旧知能有效生成新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借助“日期”或其他具有实际意义的“数”2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倍数”的具体模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感受公倍

3、数和最小公倍数, 并形成两者概念的联系。这样的情境创设, 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提供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让学生在有趣且现实的情境中投入到新知的探究过程。 三、创设活动情境,体现数学价值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 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教学其实也是活动教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活动情境,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4、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体现数学的价值。例如, 一位老师教学“有余数除法”这节课,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中不断地产生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师:在操场上,跳绳活动已经开始了, 同学们跳得多开心呀 !请你认真观察, 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 有 32 人跳绳 ,每 6 人一组。 师: 大家仔细观画面上的信息和刚才同学们提出的意见,你能想出用除法来解决问题吗? 生 l:有 32 人跳绳, 每 6 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还多几人?列式:32- 6=5(组)2(人)。 3当其他同学纷纷赞同学生 1 的解法时,学生 2 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我赞成他的答案, 可是如果

5、把 32 人,每 7 人一组,又可以怎样分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老师没有阻止或回避 ,还给了学生 2-个肯定的表扬:“真是一个好问题,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这是一个探究的绝好机会,再次引导他们思考: 如果你是辅导老师,还想怎样分组? 生 1:我想把这 32 人分成 4 组。 生 2:我想每 5 人一组。 生 3:我想把 32 人平均分成 9 组. 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充分讨论等活动,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由于师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不断生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把 “书本的数学”变为“活动的数学”,这样的学习学生是刻骨铭心的,让学生做得实在, 又真实体味到数学的价值。 四、创

6、设探究情境,培育创造精神 没有探究, 就没有数学的发展,也不会有人类社会的进步。数学教学承载着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重任。探究能力首先体现在具有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其次才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经历探究的过程, 也就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创新过程,从而在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培育学生创造精神。例如,教学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 。课前教师设计好导学提纲,让学生自学。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感性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两个方面的知识,即利用画格法和剪拼法求出平4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量、剪、拼、比较、计算等自主探究式的操作实践过程,唤起旧知识( 长方形

7、和正方形有关的知识 ),沟通新旧知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尔后,再让学生更深入地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过程,并揭示出它的实质是等积关系(并为后续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打造基础)。因此,让学生再一次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模型(用硬纸皮做的),用“剪” 、 “拼” 、 “移”的操作体验, 使平行次亲身经历、验证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 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问题是富有挑战性的, 答案是不确定的,过程是即时动态生成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言:“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到位的教学行为。它蕴含着教师课堂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以及内在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研究的永恒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