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分压对电子束蒸发it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6284497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分压对电子束蒸发it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氧分压对电子束蒸发it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氧分压对电子束蒸发it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氧分压对电子束蒸发it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分压对电子束蒸发it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50 氧分压对电子束蒸发 ITO 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 李林娜 1,2 薛俊明 2 赵 颖2 李养贤1 耿新华 2 (1 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130; 2 南开大学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 & 天津市重点实验室; 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摘 要:本研究中用电子束反应蒸发的方法制备 ITO 薄膜,测试了膜的可见光透过率、电阻率,讨论氧分压对薄膜 光电性能及结构的影响。并在衬底温度为 160,氧分压为 510- 2Pa 的条件下,制得可见光范围平均透过率良好, 电阻率为 6.310- 4O cm 的 ITO 透明导电薄膜。 关键词

2、:ITO 薄膜;氧分压;透过率 1 引 言 ITO 膜(即掺杂 SnO2的 In203膜) 在可见光范围内具有很高的透射率、对红外线的反射率和对紫 外线的吸收率,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在太阳能电池、无机和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液晶显示器、 激光器二极管及紫外光探测器等光电器件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ITO 膜既可作为透明 nip 型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前电极,又具有减反射膜的双重作用,其厚度、导 电性和透射性直接影响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ITO 膜还可与金属 Ag 或 Al 背电极结合作为 pin 型硅 基薄膜太阳电池的复合背反射电极起到增反膜的作用。考虑到 ITO 膜器件的制备是在电池制备后沉 积,要尽

3、量避免高温工艺和对衬底的损伤,故本研究采用无离子轰击的电子束反应蒸发法,在低温 下制备性能良好的 ITO 膜。 2 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 ZZSX- 700D 蒸发设备,在普通浮法玻璃衬底上用电子束反应蒸发的方法制备 ITO 薄膜。玻璃衬底首先在专用清洗剂中浸泡 2 小时并对其进行清洗,再用去离子水冲洗,最后用高纯 氮气将衬底吹干。实验中衬底温度控制在 160,本底真空为 110- 3Pa,以高纯氧作为反应气体,蒸 发过程中用 D07- 7A/ZM 型流量计控制氧流量。以纯度为 99.99%质量分数比为 95:5 的铟锡氧化物 陶瓷靶为蒸发源,镀膜时高压电源维持在 6.3kV,调节电子束束流大

4、小,以保持实验中沉积速率恒定。 实验过程中用 MDC- 360C 膜厚监控仪精确控制薄膜的生长速率和厚度。 在固体的熔融温度以下,固体材料的原子通过强化学键连接形成晶格。电子束反应蒸发过程, 是高密度的电子束射向固体材料,高能电子束和原子相互撞击,把能量传递给原子。因为原子在晶 本文得到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No. 06YFGZGX02100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No. 043604911 ), 国家 “973” 重点基础研究项目 (No.G2000028202, G2000028203) 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李林娜,女,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读硕士

5、研究生 E m a i l : l i l i n n a y o u x i a n g 1 6 3 . c o m 通讯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 9 4 号 南开大学光电子所 3 0 0 0 7 1 电话:022- 23508663 传真:022- 23502778 通讯作者 E m a i l : y x l i h e b u t . e d u . c n 51 格中处于束缚状态无法逃逸,所以只能加剧振动。传递过来的能量转化为原子的热振动,从而使材 料的温度增加。如果电子继续轰击固体材料,原子就会获得更多的能量,造成晶格的化学键断裂, 从而使固体熔化或气化。物质的温度继续上升,能量足

6、够到能够使原子从蒸发源材料上面蒸发或升 华1。 制成的薄膜用 GTP- S 型椭偏仪测量折射率和厚度,膜的透过率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量,电阻率 用 Accent HL5500 型霍尔测试系统进行测量。用 DMAX2500/PCX 射线衍射仪进行 XRD 测试。 3 结果与分析讨论 3.1 氧分压对薄膜可见光范围透过率的影响 图 1 是不同氧分压下制备薄膜的透过率特征曲线。 由于铟和锡的低价氧化物 In2O 和 SnO 均呈黑 色2 ,3,InO 为灰白色。当蒸发速率和衬底温度恒定,氧分压较小时,衬底上沉积的黑灰色低价氧化 物不能充分地被氧化,薄膜因严重缺氧不能形成具有较高透过率的 In2O3,因

7、而薄膜的颜色呈现出黑 灰色甚至灰褐色;当氧分压较高时,衬底上沉积的黑色低价氧化物可以与氧气充分反应,形成高价 氧化物,使得薄膜的透过率有所提高。 4006008001000 0.0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0.60 0.65 0.70 0.75 0.80 0.85 Transmission / % Wavelength / nm 3 5 7 4.04.55.05.56.06.57.0 6 7 8 9 10 11 12 13 14 resistivity (10 - 4Ocm) oxygen partial

8、pressure/10 - 2 Pa 图 1 不同氧分压下薄膜透过率与波长的关系 图 2 电阻率和氧分压的关系 Fig.1.The optical transmittance vs wavelength Fig.1.The resistivity?of the ITO films deposit- of ITO films on glass at different oxygen ed on glass as a function of oxygen partial partial pressure pressure 3.2 氧分压对薄膜电阻率的影响 图 2 显示了 ITO 膜电阻率与氧分压的

9、关系。ITO 膜的电阻率是通过膜的方块电阻 R?和厚度 d, 根据公式 ?=R? d 计算出来的。由图可见,随着氧分压的提高,薄膜的电阻率显著增加。在较高氧分 压下制得的薄膜,薄膜中含有的大量的黑灰色低价氧化物 In2O,可与氧发生氧化反应因而含量相对 较少,但铟锡的低价氧化物的导电性均较差,尤其 InO 为一种灰白色非导电物质,从而影响了薄膜 的电阻率。当氧分压为 510- 2Pa 时,制备的 ITO 薄膜的电阻率可达到 6.310- 4O cm,为该系列样品 中的最低值。 52 3.3 X 射线衍射 2030405 060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0、 (440) (413) (400) (222) (211) Intensity / CPS Two- Theta / deg 图 4 氧分压为 510- 2Pa 制备的 ITO 薄膜 X 射线衍射图谱 Fig.4.X- ray diffraction spectra of ITO films deposited on glass substrate by the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of 510- 2Pa 图 4 给出了氧分压为 510- 2Pa 下制得的 ITO 薄膜的 X 射线衍射图谱。在薄膜沉积过程中保持衬 底温度不变,X 射线衍射图谱分析说明薄膜呈多晶结构

11、。不同氧分压下制得的薄膜的 X 射线衍射图 谱均为 In2O3相,而无其他金属或锡的氧化物的特征谱线,说明锡以替代形式进入 In2O3晶格中,即 In3+格点被 Sn4+所置换形成的导电杂质。不同氧分压下制得的 ITO 薄膜均呈(222)择优取向,同时 出现(211)、(400)、(413)、(440)晶面衍射峰4。 4 结 论 本文用电子束反应蒸发的方法,在不同的氧分压下制备 ITO 透明导电膜,研究了氧分压对 ITO 薄膜的光电性能的影响。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氧分压的提高,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呈 现上升的趋势,电阻率逐渐增大;氧分压对薄膜晶面的择优趋向有影响不大。制得的薄膜在可见光

12、 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透过率,电阻率可达到 6.310- 4O cm,可以作为太阳电池的透明电极材料。 参考文献 1唐伟忠,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应用,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26- 46 2 Zhang Shu, Luo Xin, Wang Qiao- min. Preparation of transparent conductive In2O3 films by reactive evaporation from an indium source J.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1996, 11 (3): 510- 514. ( in Chin

13、ese ) 3 Wang Qiao- min, Wen Qing, Yuan Bo, et al. Reactive evaporation of tin with oxygen and preparation of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s of tin oxide J.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1989, 4 (1): 81- 87. ( in Chinese ) 4 ZHU Feng, ZHAO Ying, ZHANG Xiao- dan , et al. P- nc- Si :H Film Material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icro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CellsJ. Journal of Optoelectronics Laser. 2004, 15 (4): 381- 384. ( in Chinese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