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个性化阅读教学“真”精彩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2831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让个性化阅读教学“真”精彩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让个性化阅读教学“真”精彩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让个性化阅读教学“真”精彩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让个性化阅读教学“真”精彩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让个性化阅读教学“真”精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让个性化阅读教学“真”精彩(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如何让个性化阅读教学“真”精彩关键词 个性化阅读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 “个性化”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领域。个性化阅读作为一个超越传统,彰显时代特色的新生命向我们大步走来。教师也使出浑身解数,让学生尽尝不同的阅读方法。那么如何让个性化阅读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学生的阅读学生做主注重体验,尊重人本 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实质是对学生认识的肯定,也是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平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例如,在教学艾滋病小斗士一课,当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人们不应该对艾滋

2、病人另眼相看,我们需要关爱,拥抱艾滋病儿童是不会被传染的”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1.恩科西的声音要让全场的人听到,他说些什么? 2.恩科西的声音要让全美国都听到,他说些什么?3.恩科西的声音要让全世界都听到,他说些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声音应该低沉些;有的说我认为该大声说,虽然他身体不好,但是他也希望自己的呼吁能让全世界听到,让每个人都来关心艾滋病人;有的说:我2觉得声音是低沉而有力的,从这声音中透露出他对生命的渴望,对真情的渴求。 ”这下,学生的感受被释放出来,课堂上学生的个性思维如潮水般喷薄而出,这样的教学是鲜活的。此刻,学生的朗读是那样动情,仿佛他们就是恩科西。 因此,教师

3、要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有了这个自由对话的平台,学生才敢于表达自己的困惑,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激发自主创新的推动力。 二、学生读出的还是哈姆莱特吗?解读文本,价值引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文本材料的价值取向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核心与灵魂,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是个性化阅读的奠基 应让学生钻研教材,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 。也就是说,学生的“多元理解” 、 “独特体验”不可撇开文本的价值导向。然而,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面对学生有悖于文本价值取向的理解不敢说“不” ,惟恐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例如:丰碑“我觉得军需处长做得不妥当,因为他的价

4、值肯定比普通士兵高得多” ;狐狸和乌鸦 “狐狸很聪明,凭着自己的智慧吃到了肉”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爱因斯坦衣服穿不整齐,房间乱得一塌糊涂,说明他做事马虎,没有条理,那他做实验怎么会井井有条呢?”学生这些个性化的阅读符合教材的价值取向吗?教师需要进一步拓3展延伸吗?教师应该“判断价值” ,对价值的“选择”十分重要。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在个性化阅读的问题上,可以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对作品做出不同的解读,但如果从哈姆莱特中读出了少年维特,葛郎台或其他的话,文本的价值也就丧失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等于要教师放弃价值引领,学生的阅读理解可能出现偏差,偏差甚至

5、偏激,这是正常的,真实的,关键是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抛开文本的价值取向,在阅读活动中调整学生的体验,在对话、交流、碰撞中提高认识,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确定对真、善、美的追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三、一石激起千层浪巧妙点拨,以情动情 萨特说过:“阅读是种被引导的创造,不同个体气质和生活经验的个体,被一篇篇想象丰富,语言精美,情感涌动的作品吸引,产生或喜或哀,或悲或歌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在这种被诱惑的体验中,教师要为学生架设云梯,让学生自己走上去,步入对话的美丽天空。语文教师要善于点拨学生的激情,只有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情感动力,才能使学生乐读,好读,创造性的读。例如我在进行爱如茉莉的阅读教学

6、时,设计了以下引导:1.从哪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映儿父母之间的爱?2.再读课文,想想你父母之间动人的事,然后说说你的感受?3.如果请你打个比方,你觉得映儿父母之间的真爱像什么?每一次点拨都使学生的精神生命流光溢彩,每一次唤醒都使学生的精神生命走向精彩。学生品出了自己的味,品出4了自己的情,可见,教师巧妙点拨会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对话,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作品的感染,个性品质得到重塑,从而建构丰富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这时的读已经不单纯是对课文语言的忠实再现,而是能够表达学生个体情感与理解的“二度创作” ,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读书最高境界。 四、结语 教师应引领学生亲历阅读的全过程,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 “触摸”作者的心灵。只有学生在读懂,读通文本,并准确把握文本自身所包含的知识的,情感的,道理的这些根本性的共性,阅读才能真正放飞学生的个性。 参考文献: 1陈铁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J.教育与学习,2007, (11):34-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