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2 光的粒子性对光电效应的解释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3-5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6170295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2 光的粒子性对光电效应的解释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3-5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2 光的粒子性对光电效应的解释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3-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2 光的粒子性对光电效应的解释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3-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光的粒子性对光电效应的解释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但很少人接受它,但年轻的爱因斯坦注意到了能量子的意义,提出光在吸收和发射时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光本身也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这些能量子叫做光子。爱因斯坦就此提出了一个关系式:Ek=h-W0,即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为光的频率,W0为逸出功,就是电子脱离金属吸引需要做的功)它很好地解释了许多结论,为光的粒子说奠定了基础。密立根的实验爱因斯坦提出光电效应方程及光电效应的解释时,实验测量不精确,这种观点也与以往的观点有很大差别,所以并没有立刻得到承认。1907年起,美

2、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开始实验测量光电效应中几个重要的物理量,他测出了金属的遏止电压与光的频率,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算出普朗克常量h,并与根据黑体辐射得出的普朗克常量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是:两者只有0.5%的误差。成为了光电效应方程的第一次实验验证。h= 6.626 10-34 Js康普顿效应1918-191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在散射的X射线中,不但有波长等于原波长的射线,而且还有波长大于原波长0的部分,这个效应被称为康普顿效应。而在解释这个效应时,经典的波动理论又遇到了困难,于是康普顿用光子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这种现象,他认为光子不但具有能量,还具有动量,光子的动量p=h/。这又进一步支持了光的粒子说。任务型阅读在江苏高考英语试题中占有较大比重,考题形式以表格形和树状形为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说明文为主,文章篇幅往往较长,阅读量大,但结构清晰。该题型综合性很强,思维含量较高,答案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不局限于原文,原词填空题和词性、词形变换题在逐渐减少,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答案的题逐渐增多,另外还有推断作者意图和态度的考题,这必将增加该题型的难度,所以得分一直偏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