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1507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摘要: 案例分析教学是教学过程中以典型事例说明,解释教材内容,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通过对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作用,种类 ,应用,基本原则的论述,凸现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对素质教育的作用.达到寓教于理, 以理明人,以情感人, 帮助教师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效果.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尝试 案例分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 形成能力, 发展智力而以典型事例说明 ,解释教材内容, 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适应新教材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2、达到帮助教师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提供掌握间接经验 ,尤其是抽象,概括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学生总是基于直接经验,感性知识和已有的知识,认识和掌握不能直接感知的抽象,概括的知识 .案例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直观效果,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建立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浅显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具体化,起着化难为易的作用. (二)深化认识,促进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特点 .学生对知识的领会是通过思维而实现的,但只有在丰富, 典型,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才2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 综合,抽

3、象,概括, 从而领会事情的本质规律,当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够典型时,学生通过思维也会理解不能直接感知事物的若干共同特点,但无法分清哪些是事物的本质特点,哪些只是事物的外在特点.教学经验证明, 列举具有典型性的实例是促进学生理解事物本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举例或是以古喻今,或是借物言志, 或是以小比大, 或是以影附形 ,具有比附性和生动形象性, 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活跃课堂的气氛. (四)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记忆效果,由于恰当,典型的实例大都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不仅便于学生深化对事物的认识,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4、因此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减轻学习的压力,降低学习的难度.也正是由于恰当, 典型的实例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精力集中,因此也容易强化学生的记忆, 利于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种类 (一)增强直观效果,化难为易式.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的, 而学生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必须以一定的感性材料为基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书本上的抽象知识而列举的典型实例,即为化难为易性举例.这是教学中最重要, 最广泛的例证.设计运用这种例证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贴近学生的理解水平,以便学生以头脑中的直观形象为支柱,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在讲解初一思想政治上册,正确

5、看待自己这一框题时, 为了增强直观效果,加深学3生的自我认识,利用课文中的一幅漫画, 漫画中羊与长颈鹿同在一围栏杆内, 栏杆外边有一棵高树, 栏杆还开有一个门洞,长颈鹿对羊说:” 我的个子高,能够吃到树上部的叶子, 你可吃不到!”羊说:”我能穿过门洞, 吃到栏杆外的草, 你却吃不到 !”我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羊和长颈鹿在自我认识和评价上违背了什么科学方法2,违背这种科学方法的具体表现及危害是什么 3,请你谈谈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4,这幅画给予我们什么启示 这种例证对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观点,原理很有帮助,也便于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的观察,分析其中蕴涵的道理,化难为易,

6、提高学生分辨是非曲直的能力. (二)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式.这是为了诱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产生求知的内在动力;或者为了缓释学生对学习的紧张畏难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而进行的教学方法.选用这类例证应使例证具有针对性,有感染力, 激发起学生学习当前教材内容的兴趣. 例如 ,在讲授初二思想政治上册,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的这一框题,课文 P63 有幅插图, 如果要求学生观察,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也无法搞活, 就难以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恶化的危害性.根据课本插图,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 请同学们用丰富的情感,把长江与黄河的呼喊表达出来:”-长江,长江我是黄河 ”“

7、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 一个急切 ,一个无奈 .这时许多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表演, 课堂的气氛就活跃起来.紧接着学生们呼喊表演之后,教师就提问:”这两条巨龙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创伤呢 4“要求学生联系 1998 年长江,嫩江, 松花江的洪水泛滥进行思考讨论, 再回答其原因. 学生们都很快地说出了答案:”森林被砍伐-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物种减少-气候变化”等.学生的回答只是表面现象,教师就进行归纳, 告诉学生实际上产生以上一系列连锁反应是人为的生态平衡失调,我们应从小养成环保意识,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造福人类自己.这样, 学生就非常容易领会课文插图的要义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的目的. 这种案例往往是以”穿插”的方式引入课堂教学的,亦即临时中断讲课顺序,加入一段与教学”主题”有一定联系但显然有所偏离的”闲笔”式的知识信息,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因而可使学生处于相对放松的”无意注意”状态,从而起到调节讲课气氛,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