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维的《杂诗》欣赏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6144861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人王维的《杂诗》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诗人王维的《杂诗》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诗人王维的《杂诗》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诗人王维的《杂诗》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诗人王维的《杂诗》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人王维的《杂诗》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人王维的《杂诗》欣赏(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人王维的杂诗欣赏 王维是我们著名的诗人他有很多诗受到大众的喜欢下面是阳光网整理的王维杂诗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吧 王维: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杂诗 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 1.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2.来日:来的那一天 3.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4.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5.着花未:开花没有?着(zhu)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6.选自王右丞集 【韵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评析】: 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

2、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

3、、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

4、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一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可是问什么好呢?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竟然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的踌躇对方的诧

5、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时梅花开没开花?想必读者对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这是诗人留给人们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游子形象虽然饱经沧桑却依然超然尘世保持自由心态的精神风致这样诗人写这一首诗歌的目的也就昭然若揭:他是在歌颂一种虽然饱经沧桑但永不世故、永葆自由心态的人生风范 【讲解】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

6、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7、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

8、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 【点评】 这是一首思念故乡的五言绝句“他乡遇故知”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游子远在天涯故乡的一切消息都让他牵挂一定有许许多多事情想打听可诗人却只是问家乡的梅花开没有?这看似平平淡淡的一问却是诗人精心提炼概括的结果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全在这一问中体现出来了诗人没有像我们平常人一样对家里的人是否安康或家乡有些变化这些问题显出关心如果这样着笔的话诗就变成了普通的家常

9、话而少了蕴藉诗人从众多的故乡风物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梅花来发此一问是大有深意的 梅花是诗歌中常用的意象之一它往往有美好、坚贞、孤傲的寓意在这首诗里的“寒梅”我们既可以理解为诗人故乡实际的梅花从而联想到诗人故乡的景色优美;也可以理解为诗人依恋故乡的心灵纵使走遍天涯海角诗人那颗热爱故乡的心永远不会远离就像窗前那棵梅花一样每时每刻都“长在”故乡的怀抱另外诗人用设问的方式作结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仿佛在眼前出现了诗人故乡那临寒开放的梅花雕刻精美的窗棂白雪皑皑的庭院、村庄、原野、远山又似乎看到了诗人孤独远眺、殷勤问候的身影 这不是王维擅长的山水田园诗没有对景物的刻画描摹但依然能让我们有“诗中有画”的美妙感觉

10、这也许就是这首“杂诗”平中见巧的魅力所在吧 【作者介绍】 王维(7017)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任过大乐丞、

11、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7)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

12、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墅,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天宝十五载(7)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服药佯为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看了“王维杂诗欣赏”的人又看了: 1.唐诗三百首【完整版】 2.古诗经典名句 3.优美诗句人生格言 4.华少的励志故事 5.不畏挑战的励志口号 6.关于爱情诗句或名言 7.励志人生格言个性签名 8.抒发人生志向的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