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51522019062602159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6112689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51522019062602159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51522019062602159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51522019062602159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51522019062602159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51522019062602159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5152201906260215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5152201906260215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吕梁育星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题高二历史(51、52班)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礼记祭统中记载:“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由此可见,当时“鼎铭”( )A. 具有维系宗法制的功用 B. 动摇了分封制的基础C. 推动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D. 加速礼乐制度的崩溃 2. 自秦至唐,政府先后推行授田、占田、均田,到清嘉庆、道光年间,还有人提出“限民田”“均贫富”“抑兼并”的主张。这说明( )A. 政府重视保障土地私有权 B. 土地国有成为大势所趋C. 限制地权有一定社会基础 D. 均平理念已成社会共识3. 旧唐书穆宗

2、纪:“(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窗敕下。制命始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相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 B. 给事中隶属于中书省C. 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 D. 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4. 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 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B. 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C. 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

3、 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5. 元代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各行省设丞相l员、平章政事2员、右丞1员、左丞l员、参知政事2员,采取群官圆署、集体议政方式,其中丞相、平章政事总领民政和军政,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主管区内的具体行政事务,据此可知,元代( )A. 中央政府过分集权 B. 政制缺乏制约机制C. 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D. 地方行政体制混乱6.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 市民兴起瓦解传

4、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7. 雍正帝即位后,严令各省在限期内补足国库的亏空,对查实的贪污官员严加惩处,追回赃款,抄没家产,并认真落实。这一举措( )A. 使军机处最终取代了南书房 B. 打击了贪腐,整顿了吏治C. 有效加强了对中央官吏的管控 D. 从根本上解决了财政危机8. 明代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致良知”是其心学主旨,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即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致良知”的途径是(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行优于知9. 清王昱东庄论画说“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

5、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该绘画理论( )A. 深受理学观念影响 B. 表明文人画彰显人性追求C. 说明画家品德高尚 D. 说明绘画与文学地位一致10. 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李贽( )A. 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 B. 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C. 颠覆程朱理学的人欲观 D. 批判了大公无私的思想11. 如图是宋至清(鸦片战争前)我国粮食亩产量的变化情况示意图。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 B. 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C. 玉米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 D. 政府鼓励大量开垦荒地12. 1904

6、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 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 D.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13.在1927年8月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上,中共明确提出用“平民式”的革命手段来解决土地问题,规定党当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工作重心将发生变化 B. 开始

7、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C. 已放弃城市工人运动 D. 开始关注农民革命问题14. 1937年7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令设立国家总动员设计委员会,指定作为总动员业务中心的“资源动员”由资源委员会召集有关部门会同筹办,并首次提出迁移上海民营工厂到内地。上海民营工厂内迁的背景是( )A. 淞沪会战使政府军队受重创 B. 上海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C. 日本已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 中东部地区大部分已经沦陷15. 始于12世纪的罗马法复兴运动主要是私法研究的勃兴,在“复兴的罗马法”的结构中,它的法律制度不是基于形式法律的原则,就是基于物质的原则,这主要理解为经济方面和功利主义的考虑。罗马法复兴是因

8、为罗马法( )A.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B.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D. 符合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16. 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 提倡民本 B. 呼唤仁爱 C. 强调理性 D. 倡导美德17.1902年,时任美国纽约州州长的查尔顿修斯在一次演讲中感慨:“我们生活在宪法之下,但这个宪法是什么意思,却是法官们说了算。”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行政权与司法权难以协调 B. 地方政府与联邦政府矛盾重重C. 法官掌握着司法解释权 D. 最高法院居于宪政体制核心地位18

9、. 政权组织形式是指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以及国家权力的实现或运作机制,在实际的政治操作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运作原则,其中有一条“由谁产生对谁负责”。据此判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 德国的首相和议会 B. 美国的总统和国会C. 英国的国王和议会 D. 英国的首相和议会19.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一方面承认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若干重要技术发明产生的相对迅速性;另一方面他又指出,这些发明实际效益的发挥,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的成熟。布罗代尔意在强调工业革命( )A. 在英国发生的条件不充分 B. 进程的突变与渐进相结合C. 是个为时短暂的突发事件 D. 对英国社会经济影响巨大20

10、.中国近代有学者称“夫外货舶来品之侵入,关税自主后犹可挽救,独此病人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蛆,不克(不能做到)消除。”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外国在华设厂加重中国经济的危机 B.领土主权受损影响经济的独立发展C.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 D.丧失关税自主权引发列强开厂热潮21.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上诉材料表明16世纪的欧洲正在进行(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光荣革命 D.科技革命22. 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

11、富庶的意大利那场华丽而感性的文艺复兴,而是贫穷的北欧那场质朴而深刻的宗教改革。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宗教改革( )A宣传了早期天赋人权思想B突显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C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D摧毁了欧洲传统的宗教信仰23.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量也不少)”。这反映了(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24. 1880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90年代末,美国已有2700座发电站,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

12、千瓦时。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材料说明美国( )A. 基本实现了电气化 B. 取代英国世界第一的地位C. 成为工业革命中心 D. 生产集中推动生产力发展25. 1884年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在中国宗教一书中提出“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他们(指日本)没有如同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那种卓越的发明。”1933年,日本侵占热河、察哈尔时,陈登原编写的高中本国史最早出现“四大发明”一目。当时把“四大发明”的概念引入历史教科书是为了A.强调西方传教士的论述 B.证明社会环境推动科技发展C.印证古代科技的影响力 D.重塑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6小题25分

13、,27题13分,28题12分,共50分)26.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科举意在“尚贤”,但又竭力维护公平,以应对“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故明清两代科举,严格限定知识范围,而以“四书”为准,否则,科考便须“多买书,多求学,平民寒士的力量多半办不到,那么考试起来一定还是图书满家的贵家子弟占有优势”。但“四书”经义要“讲是非,是非转无标准”,遂以朱熹集注为圭臬,“则是者是,非者非,既是人人能讲,则录取标准又难定”,复又严格限定文体,强调答卷的格式化或标准化,即考生作答须用八股文,因其“文字必有一定格律,乃可见技巧,乃可评工拙,乃可有取舍之标准”,且令评卷者难逞一己之私

14、意。此外,殿试、锁院、弥封、誊录、截角等,无不意在维护公平。清代还规定官员子弟参加乡试,须另立“官卷”以区别于“民卷”,并发展了明代南北分卷的做法,通过“分省取中”避免倾轧文风不振之地。同时,明清两代还屡因科场案件而兴大狱,涉事官员动辄杀、遣、革、降。-改编自杨国强衰世与西法、钱穆国史新论等材料二 在科举废后不久却称赞科举的伟人是孙中山。民国刚成立,他就说:“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和讲究人情与关系的民族性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后来在看到民国建立以后各路军阀拥兵自重、强权决定官员选任的状况之后,一再对科举制作出赞美的评价。 -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科举考试维护公平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措施有何积极影响?(15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孙中山两度称赞科举制的政治意图,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选官制度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