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民族政治文化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卜桂花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6089184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民族政治文化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卜桂花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发展民族政治文化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卜桂花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展民族政治文化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卜桂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民族政治文化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卜桂花(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8 构建和谐社会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一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 信 仰和感情” ,“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 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 。 1 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 政治文化 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作用。无论是在提高公民个体政治素质 的微观层面上, 还是在指导整个政治共同体的政治行为、 维持政 治关系的宏观层面上, 政治文化都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 2 。 民族地区指的是西北部地区蒙、 宁、 甘、 青、 新五省区和西南 地区川、 藏、 云、 贵、 桂五省区以及吉林、 湖南、 湖北、 海南等省的 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西部民族地区地域辽阔、 资源丰富, 仅民族 区域自治地

2、方的面积就有6 2 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 的6 4 % 3 。 因此, 不断提升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 是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基础,应当积极推进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政治文 化建设, 创建和融进的民族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由于 历史原因,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族习惯, 因此 每个民族的政治文化就存在一定差异。民族政治文化建设既要 考虑到每个民族的特点,又要符合我国建设一个统一的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要求兼容并包, 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 允许存在一定的差异, 更要借鉴各民族的优良传统, 形成团结进 取、 各具特色的民族政治文化。 要达到以上目标,民族政治文

3、化建设的途径和对策至少应 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 大力发展民族生态经济, 为民族地区政治文化 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任何政治文 化的形成和发展最终要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要实现 我国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 大力发展生产力, 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物质 基础。 和谐社会应是生产力发达,人们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的社 会。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贫穷无法使社会和谐。 加快经济发展, 发 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不仅可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奠定坚 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可以缩小当前我国在全球化中与西方国家 的差距,

4、 尽快改变落后的状况, 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政治认同感, 坚定人们的政治信念和提高人们的民族自信心,最终从政治心 理和政治思想层面上影响政治文化。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 的确立, 不仅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手段, 而 且能够培育出积极活跃的政治参与主体,能够拓展民主政治发 展的广度和深度 4 。但是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 要因势 利导, 因地制宜, 照顾到地区差异, 实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在我国, 由于其自身地域和发展程度的限制, 少数民族地区 的生态环境较之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受破坏的程度要轻微一 些。正是这些因素组成了建构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经济模式的有 利的政策性环境。 渐

5、进式的发展基调, 让现代文明在少数民族地 区的渗透力呈现出极大的弹性空间。再加上少数民族本身浓厚 的环保意识,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机会历史性地摆在人们面前。 在这个时期, 政府用现代化的生态经济理论加以引导, 建构少数 民族地区的生态经济模式所遇到的阻力将趋向更小,也就更容 易合理而充分地发挥少数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各种优势,在相 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执行合理的公共政策。生态经济的特点之 一就是格外关注环境承载力的临界线, 摒弃单线性发展, 注重可 持续性发展。 在保护与开发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的利益博弈中, 要 注意生态伦理与市场原则不一致的问题, 坚持统筹发展, 力求防 止和摆脱 “一抓就死, 一

6、放就乱” 的被动局面。 二、 优先发展民族素质教育, 培育民族地区现代公 民意识, 提高政治文化素养 公民意识指的是公民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和社会 责任的一种自觉认识。它体现了社会成员对自己基本身份的认 同, 是公民支配自己社会行为的基本价值观念。 公民意识的培育 是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公民意识为民主制度的运作和巩 固提供深层次的有效的合法性支撑 5 。民族地区由于经济落后, 信息闭塞, 教育不发达, 基础设施不健全, 公民意识尤其现代公 民意识薄弱, 缺乏政治参与和监督意识。因此, 大力提高少数民 发展民族政治文化,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卜桂花 1 陈元中 2 郭建甲 3 (1 .

7、2 .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广西南宁5 3 0 0 0 6;3 .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 1 3 0 2 2)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 政治文化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 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为此, 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生态经济, 优先发展民族地区素质教育, 提高和强化少数民族政治认 同感和政治信任感,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促进民族融合, 共同建设和谐社会主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民族政治文化生态经济现代公民意识民族融合 传承2 0 0 7年第5期传承2 0 0 7年第5期 5 9 构建和谐社会 族地区公民素质, 培育

8、现代公民意识, 使人的发展与社会整体发 展相统一, 是民族政治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只有少数民族的公 民具有了良好的公民意识,才能更好地参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建 设,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水平。 现代公民意识与社会的平等、 自由、 法治和人格的独立互为 因果, 是人类进步的产物, 也是人类文明的体现。 然而, 现代公民 意识不会自发形成, 它需要精心的培养。为此, 必须增强现代公 民的参与意识, 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政治活动的参与者, 使他们 认识到可以通过自身政治参与来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实 施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增强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积极性。此 外, 还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监督意

9、识, 在广大人民群众中 树立起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在社会主义的条 件下, 国家、 社会和个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社会有权力监 督国家、 约束国家, 从而确立公民对国家实行监督的观念。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提高国民素质, 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 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样, 现代公民意识的培育也离不开教 育事业的发展。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不仅可以提高现代公民 意识也可以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能力。阿尔蒙德对美国、 英国、 德国、 意大利和墨西哥五国 6 的研究表明, 教育程度和参政比例 成正比。为此, 各级政府应切实加大民族地区的教育投资, 大力 发展民族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

10、提高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同时, 各级政府和公众媒体还必须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 三、提高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对社会主义建设 的政治认同, 增强对党和政府的政治信任 政治认同包括对政治体系的归属感、政治行为认同感两个 方面。政治信任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所持的一种开放与合作的 态度, 是 “对其他政治活动的一整套认识、 信念、 感情和判断” 。 “政治信任的问题影响公民为实现政治目标而同他人通力合作 的意愿, 也影响领导人同其他集团结成联盟的意愿” 。 7 我国各民 族对社会主义事业和现行社会制度形成了政治认同,对党和政 府的领导形成了政治信任。 但是, 也有极少数人对党的执政方略 和执政绩效持

11、有不同看法,特别是有的少数民族存在着文化本 土化倾向, 有些群众对本民族干部比较依赖和信任, 而对外族干 部包括汉族干部则抱有排斥心理等现象。少数地方还存在着民 族分离意识。这些都是国家统一、 社会和谐的消极因素。民族政 治文化是政治行为的逻辑前提, 是政治稳定的社会基础。 8 我们 应高度重视民族政治文化建设这项工作, 建设健康、 积极的民族 政治文化, 使各民族将本民族和国家的政治认同一致起来, 并能 把对社会主义政治体系的认同置于最高地位;把执行党的路线 方针政策当成自己的责任,把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当成自 己的义务, 形成对国家的责任感。同时还必须加强教育引导, 使 少数民族建立和保

12、持对党的执政宗旨和社会主义本质、对党的 民族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等执政方 略的政治信任, 从而建立和融统一的民族政治文化, 为和谐社会 创造良好的民族政治文化环境。 四、 加强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民主法制建设, 强化法律意识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法制意识的健全和完善。新中国建 立后, 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现在我们在科学阐述民主与 法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提高人们的法 制意识, 改变了以前传统的 “人治型” 的政治文化。但是, 封建政 治文化的遗毒还没完全从人们的头脑中洗去,特别是一些偏远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教育落后, 法制宣传力度不够, 人民大众

13、对法 律的认识能力不强,所以在一些地方的旧习惯和人治的现象还 没有得到改善, 法制意识淡薄, 人民还迷信于领导的权威, 甚至 于还迷信本民族的图腾标志。 为此, 应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教育, 培植现代法治文化元素、 培养法治精神, 逐步实现法治型 的政治文化和治理方式, 这是民族走向理性,社会趋向安定有序, 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根本保证。 “不抑不扬, 不塞不流。” 必须坚决杜绝一些不良风气, 大力 弘扬法制新风, 肃清封建流毒、 宗法意识和闭塞思想。 移风易俗, 建设和谐的民族法治型政治文化, 这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需要党和政府的大力提倡。各民族都要按照党的 “十六大” 的要 求,

14、全面提高民族政治文化素养,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 力夯实民族政治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 6 7 美加布里埃尔A .阿尔蒙德, 小G .宾厄姆鲍威尔.比 较政治学: 体系、 过程和政策 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 9 8 7: 2 9、4 4、2 1 7 . 2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4: 4 7 - 5 8 . 3 程苹.以人为本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 J .黑龙江民族丛 刊,2 0 0 5,( 4 ):3 4 - 3 9 . 4 5 孔祥宁.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J .社会 主义研究,2 0 0 5,( 6 ):9 8 - 1 0 0 . 8 陈元中.夯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文化基础 J .理论探 索,2 0 0 6,( 3 ):1 9 - 2 1 . 作者简介 1 .卜桂花( 1 9 7 8 -), 女, 江苏徐州人, 广西民族大学 政法学院2 0 0 6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政治文化;2 .陈元中 (1 9 5 6 -) , 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 政法学院 院长, 研究向: 政党政治和政治文化;3 .郭建甲 (1 9 7 7) , 男, 河 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讲师。 传承2 0 0 7年第5期传承2 0 0 7年第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