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细节促进情感生成.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6086152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课堂细节促进情感生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注课堂细节促进情感生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注课堂细节促进情感生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注课堂细节促进情感生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课堂细节促进情感生成.pdf(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科 口 孙彩群 ( 杭州市留下 中学, 浙江杭 州 3 1 0 0 2 3 ) 新课程教学目标, 是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三个维度的立体教 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 目标, 位 于上述立体 目标之首。 对于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 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思 想品德课来说 , 更 应该重视人 性教育 、 促 进学生人 格的完善; 更应该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导地 位。 要促进情感 目标的达成 , 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细 节非常重要。 一 、影响情感生成的因素 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情感体验是否 深刻 的因素是教材 、 学生 、 教师三方

2、面 。 从教材看 , 人教版思品教材侧重于用一事一议 的形式 , 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实现情感的体 验。 然 而思品教材的说理性决定 了它不能像文学作 品那样能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致刻画和对事情发 展的深入描写 、 叙述来 震撼读 者的心 , 从而产 生深 刻的情感体验。学生往往把思品课看成是说教课, 单靠教材无法让学生有强烈的情感体验。 从学生角度看 , 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导致对教材 体验的程度不同, 更多的表现为过眼云烟型, 即看 教材的当时有感觉, 过后又无动于衷, 体验不持久; 另外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 对思品课的重视程度不 同都对情感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从教师层面看, 教师上课

3、的行为( 如是否有 激情 、 是否关注学生等) 极大地影响学生情感体验 的形成。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克所说: “ 高水平的 情感不是遗传下来的, 而是对每个儿童加以培养的 结果 。 ” 通过 教材 、 学 生 、 教师 三方 面的分 析 , 笔者 认 为, 将“ 死” 的教材用活, 让学生产生积极持久的情 感 , 是教师主要的责任 , 情感的细腻性要求教师关 注课堂细节 。 学生 的一个 眼神 、 一 句不经意 的话 和 哪怕是简单的面部表情, 恰恰表达了他们内心的真 实感受 , 有利于情感的生成 。 二 、 关注细节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的生成 ( 一) 关注细节是情感目标酝酿和设计的基础 情

4、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 为反应, 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 时 , 就能引起积极的 、 肯定 的情感 。 而情感 的流露又 通过主体的面部表情 、 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表达出 来 , 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 中 , 就要关注这些表情 , 否 则上课 就失去 了针对性 。 以往在上初二思品课 我爱我家 时, 都会出现 一 个细节: 只要老师刚说完课题就会有学生小声议 论 : “ 怎么和小学 的思想 品德课一样 的” 然后就 是一脸的漠然,或用不屑一顾的眼神看着老师。 这 种没有任何忌讳的直接表露, 究其原因是 : 这个内 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教育, 又加强了认识历史的 直观性

5、 。 总之,我们应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 把 作业变成课程动态的生长性延伸, 成为学生成长道 路上的一种生活需要、 学习需要, 人生需要。 切忌布 置一些急功近利、 简单机械的作业, 否则, 作业就完 全丧失了其引导学生“ 再学习、 再发展” 的价值。 如果我们能运用现代教育理念, 设计出符合学 生心理需要及个性差异特点的作业 , 同时创新作业 评价机制 , 势必将有效地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 积极 性 , 激发学 生 了解历史 与社 会 的兴趣 , 最终促 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 2 丽00 9 2 T 学科 容在小学 已上过 , 缺乏新鲜感 ; 父母 的爱来 得太容 易 。 正

6、是关注到这一细节 , 所以在 上课 前有准备 , 尤 其在讲到夸夸 自己家庭和父母时 , 我采用了“ 欲擒 故纵” 法, 不要求学生马上回答, 而是听我声情并茂 地读 世界上最爱舟舟的那个人走了 , 当我读到舟 舟的母亲在死前告诉舟舟一些寄托思念的方法时, 教室里有同学小声哭泣着, 甚至连班上最淘气的学 生也是 眼圈红红 的。 接下来让学生夸父母 这一环节 也就水到渠成 了。 “ 假如写在脸上的东西你都看不 见 , 那么没写在脸上的东西你就更看不见 了” , 正是 对 这个细节 的注意 才能让教 师迅速调 整教学 的手 段和方法, 为情感目标的达成作铺垫。 ( 二 ) 关注细节是情感互动与 沟

7、通的桥 梁 师生双方在课堂上主要是以情感作为载体进 行交互影响的, 师生互动的实质是师生主体间情感 的互动, 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之间借助一定的客 体, 产生情感的交互作用, 以及由此带来 的心灵激 荡、 思维碰撞 、 生命体验的过程。 因此 , 作 为课堂这一特殊群体 中的两个 独立的 主体教师和学生 , 必然要通过情感 的交流和互 动才能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中老师要做到目中有人 , 在讲课时要和学 生有眼神的交流, 在我讲到“ 爸爸 、 妈妈, 我想和你 说” 这一教学内容时, 同学们个个举手发言, 我忽然 看到班 上患有严 重 口吃的那位 同学也犹 豫地举起 了手又放下来 , 从他的举动

8、 中我分 明看到 了他 激动 的情绪, 我为了小心保护他的自尊, 灵机一动, 让他 们 自告奋勇把要给父母说 的话写在黑板上 。 他一个 箭步冲到黑板前写下了不止一句话 , 并且赢得了同 学的一片掌声, 而他激动地对老师亮出一个“ V” 。 我 突然醒悟 : 在课 堂上 , “ 表达” 也是他 的一种权利 , 只 有给他创造表达的机会 , 学生才会和你有心的沟通 和交流 。 ( 三 ) 关注细节是情感得 以延续的载体 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 的稳定 的态度体 验 , 如 对一个人 的爱 和尊敬 , 可能是 一生 不变 的, 但这是反复体验 的结果 。 因此 , 情感 的稳定 不是短期

9、就能达到的, 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一个长 期 的过程 。 针对青少 年 的心 理特征 , 我们在 上课过 程中往往会发现, 教师在讲某问题时, 学生当时的 情绪非常激动, 过后却一动不动了, 如何将 良好的 2 0 0 9 2“ F L 情绪体验生成情感 , 我认为离不开教师对 教学细节 的关注 。 在课堂教学评价 中, 我设计 了一张很 简单的表 格, 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反馈加强对学生的继续教 育, 促进情感的稳定。 今天的课题 今天课 堂上我参与了吗 今天你认 为老师注意你了吗 我想 我说 ( 写本节课 上最有 体会 的 , 可 以针对上课 内容 、 同学 的发言 以及对 老师的心 里话等

10、) 由于课堂 4 5分钟 的限制 、学生性格 的差异 和 表达能力的程度不同, 教师不一定能完全掌握每个 学生 的课堂反应 , 而这张表格 的设 计就成 了学生情 感得以延续的载体。 其中有位同学在“ 我想我说” 一 栏 中写道 : 可能我 的想法是有一些 奇怪 , 但有些 老师只关 心班 里学习成绩好 的学生 , 却对别 的成绩差 一点 的 学生冷 眼相待 , 这种老 师还没绝 迹 。 有 时上课我 也 很想举手 ,想到每次举手都不会受 到老师注意 , 我 连思 品、 社会课也懒得说 了 , 老 师的眼里没有我 。 今 天我终于有机会回答问题 ,并且受到了老师的表 扬, 就冲着老师的表扬我对

11、 自己说 : 一定要加油! 如果没有这个情节 , 我就无法体验学生当时的 心里感受 , 教育也就失去了有效性和针对性 。 三 、 教师要学会关注细节 诗人顾城说 :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 它来寻找光明 。 那么 , 课堂给 了我 展示的平 台 , 我要 学会用心去发现细节 , 让教育细节焕发出迷人的光 彩 。课 堂上 除 了要 经常性 地和学 生有 目光 的交流 外 , 我认为课堂细节还应从 以下几个方 面去关注 : ( 一 ) 关注教师课堂提 问的细节 关 注教 师课 堂提问 , 具体表现 为“ 如何提 问 、 如 何引导” 。 我们 在设计 问题时 , 应该从学生 的角度 出 发

12、 , 注意 有 目的性 地设计 问题 , 注意 问题 设计 的梯 度。 简单 或过难 的提 问不会激发 起学 生 的积极情 感, 反而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 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思维水平的有效提问则会激起学生更多的思维火 花。 如讲到九年级经济全球化时 , 教师结合实际利 型 口 胡爱斐 ( 柳 市职业技术学校 , 浙江乐清3 2 5 6 0 4 ) 目前 的中学 英语教学设计 大多 以学 生为 中心 设计教学, 对学生接触文本与文本对话的几个环节 设计也往往能做到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 由整体到 局部 , 其环节设计 的程序大体如此 : 1 激趣 导人 , 引 人话题; 2 联系实际, 创设

13、情境 ; 3 确定话题, 合作 探究; 4 说演结合 , 提高兴致 ; 5 拓展延伸 , 重新训 练 。 在五个程序的设计与实施中, 我们可以发现整 个教学过程中, 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发展始终是 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很多课听下来以后 , 给人的强烈感觉是虎头虎脑 、 马尾蜂腰 , 尤其是不 少教师在“ 合作探索” 的名 目下让学生讨论问题 , 据 此设计 和进行 的教学活动就 不大可能有 意识有 目 的地利用学生自身的有利条件进行教学 , 其效果往 往是不同的活动之间衔接性少,活动显得支离破 碎。 因而尽管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 , 但对文本却 用 温家宝的融冰之旅进行提问 : “ 在历

14、史上 , 中 日关 系并不一帆风顺 , 曾经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 伤痛, 那么总理为何还要进行这次访问? ” 学生一下 被问题吸引住 , 陷入了沉思, 接着就有同学说“ 我们 不能沉浸在永远 的伤痛 中” , “ 中国的发展 不能离 开 其他国家” , “ 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 ,闭关锁国只能 挨打 , 我们不能重蹈历史的覆辙” 这样的提问 打 开了学 生的思维 , 激发 了学生 的热情 , 从 而水 到 渠成地实现 了教学 目的。 ( 二 ) 关注课 堂上 学生讨论的细节 新课程实施后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课堂变 热闹了, 同桌讨论 、 小组讨论等形式很多, 似乎是每 个学生都参与了, 气氛

15、很好。 但我们往往发现, 很热 闹的讨论却 收不到理想 的效果 , 原 因之一是 : 教师 在讲台前等讨论结果。 如果老师俯下身去关注我们 的学生在讨论什么, 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上 走 进法律 这课, 其中有一环节是让学生讨论生活中 你看到有哪些行为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该受何种 处罚? 一开始学生吵吵闹闹, 直到老师走过去才进 入讨论的主题, 后来我也参与其中仔细观察每一组 的讨论状况,结果发现有一位学生脸上直冒汗, 下 课后我把他叫到没人的会议室,他说自己闯祸了, 原来课堂上他们组讨论的是偷窃行为及通过查阅 资料明白应受到法律制裁, 而他偷了家里的近两千 元钱上网吧用, 同时又买了假

16、身份证。 好在及时发 现问题, 才把该同学从错误的道路上拉回来。 我想, 对于这位同学来说这次课堂的讨论从某种意义上 说挽救 了他 , 在他的心灵深处产生震撼。 ( 三 ) 教育无痕 , 用爱心去发现细节 真正的教育是走进孩子心灵的教育, 是润物细 无声的教育。 教师不经意的一次提醒, 一个宽容的 微笑、 会心的眼神, 教师无意的一个举动, 都会对学 生产生深刻 的影 响 。 就如那 个患 口吃 的学 生 , 在后 来 的思品 日记中写道 : “ 我从来没有 在课 堂上如此 顺 利地 回答完老师的提问 , 今 天老师竟然让我把 回 答 写在黑板上 , 免得我尴尬 , 知我心者 , 老师也 。 ” 从 学生的 日记中我们 已经领悟到了教师人性化关怀 的力量, 也许老师早已忘记这个情节, 但学生却牢 牢地记住了这份感动。 有人说: “ 学生走出校门, 忘记学校所教内容后 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的成果。 ” 是的, 那就是在学生 心中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