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旅游赏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47838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旅游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园林旅游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园林旅游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园林旅游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园林旅游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旅游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旅游赏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文学赏析一 学习园林文学的意义园林 文学 文化园林是一种对美的创造和对美的欣赏美学旅游和旅行普遍存在对旅游的态度猎奇。便是猎取天下奇俗异景,这本是旅游的一大快事。猎,是寻找,是捕捉,而我们更多的时候,只是被名气或俗气捕获,被动地填充着那些人满为患的景观。 目的:把园林与文学、文化、美学结合起来,去欣赏园林、理解园林。二 怎样去欣赏园林作品两种途径:旅行许巍文化苦旅余秋雨旅行 阵阵晚风吹动着松涛吹响这风铃声如天籁 站在这城市的寂静处 让一切喧嚣走远 只有青山藏在白云间蝴蝶自由穿行在清涧 看那晚霞盛开在天边有一群向西归鸟 谁画出这天地又画下我和你 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 谁让我们哭泣又给我们惊喜

2、 让我们就这样相爱相遇 总是要说再见相聚又分离 总是走在漫长的路上 文化苦旅主要通过山水风物探求文化灵魂、人生真谛、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既表现了历史的深邃荒凉,又展现了江南文化的清新婉约;既展示中国文人的艰难心路,又不忘揭露世态人情。从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不仅有着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同时也具备非凡的艺术表现力。 三、 简易欣赏残缺,却掩饰不了的生机勃发简单,却有如阳光般的温暖朴素之美,源于细节艺术作品所以真正优于自然界实在事物的并不单靠它的永久性,而且还要靠心灵所灌注给它的生气黑格尔美学。凡诗文书画,以精神为主,精神者,气之华也方东树园林具有深刻的主题,标志着作为诗画艺术载

3、体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园林如果只有景而无意,那只是花草、树木、山石、溪流等物质材料的堆砌,充其量不过是无生命的形式美构图,不能算是真正的艺术。 以诗文造园,是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最重要原因。四、园林艺术的发展进程 园林 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汪菊渊)中国:1、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囿 。涉及土方工程技术。2、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人工造山,秦汉出现大规模的挖湖堆山工程,汉代上林苑中的建章宫内建太液池,内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山,这种“一

4、池三山”之制成为后世池山的布置范例。3、南北朝自然山水园:魏晋到南北朝360余年间,自然山水园得到发展,由单纯的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进行概括、提炼甚至于抽象化,如南齐文惠太子开拓元圃园,多聚奇石,妙极山水;湘东王造湘东苑,穿池构山,跨水有阁、斋、屋;斋前有亭山,山有石洞,蜿蜒潜行二百余步。4、唐宋写意山水园 :从洛阳名园记中可知,在面积不大的宅旁地里,因高就低,掇山理水,表现山壑溪池之胜,点景起亭、揽胜筑台、茂林蔽天、繁花覆地、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巧得自然之趣。说明筑山、理水灵活运用造景元素在唐、宋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 。5、元、明、清的宫苑:多采用集锦的方式 园林成就:a、堆山技术(采石、运石、

5、安石)达到炉火纯青b、水景工程与实用相结合c、园路工程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d、理论专著西亚:公元前604-562年,巴比伦国王布加尼撒二世修建的悬空花园意大利台地园:埃斯特庄园 第一章 中国古典园林文人背景的起源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因为建筑与园林结合得好人们称之为有“书卷气的高雅建筑”,也被誉之为“雅洁明净,得清新之致”,两者意思是相同的。足证历代谈中国园林总离不了文人。 桃花源 文人诗画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文化形态从它的产生、成长、兴盛、衰落直至消亡的全部过程,自始至终都不能脱离其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的制约影响。中国,日本,西方文化对比中国南北方性格对比中国园林文人背景:在欧亚

6、大陆东南、太平洋西岸的中国国土范围内,其中的自然生态最优良的发达地区,所呈现山岳景观、平野景观、河湖景观、海岛景观、天象景观、植物景观等等,为兴造风景式园林之利用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创造山水地貌,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极为多样的模拟对象。一 经济(一)以农立国与园林(二)园林的重农安土思想(三)园林建筑材料与农耕文化(一)以农立国与园林元朝的“汉人无补于国”,与清朝的汉化康熙,黄宗羲,宁波天一阁(公元1561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1、中华黄土情节女娲捏黄土为人,大自然是中华始祖身体皮肤所化,所以皇家以黄色为至尊。华夏:华花,夏芽。农作物的收获和种植的象征。社稷:社土神,稷谷神

7、。代表祖国河山。2、重农抑商的国策税收:春秋时期管仲:“士农工商四民,不可使杂处”。农家着绸纱绢布,商贾不得着绸纱。垄断:宋,商人不得参加科举考试,盐在周代,铁在汉代,茶在唐代都为官营。到明朝才有所改善。思维定式:北宋的陆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切不可迫于衣食.戒之戒之。清朝的曾国藩:养鱼,喂猪,种菜,种竹为家政四要。徽商修建祠堂和扬州园林。国外这样描叙神秘的中国金字塔:在建筑物顶端的是神在这世界里的化身天子,紧接着是加固金字塔顶端和棱边的大军机处、总督、巡抚和整个文官等级体系;只有他们能用特有的语言来阅读和书写。他们的任务是把皇上的旨意和帝国的价值传达给群众。然后是农民,他们是整个生存所必需

8、的广大群众,是真正的生产者;其他阶级的存在都是为了他们能生产;再下来是手工业者,对他们的要求是对农民提供工具。最下面是商人,他们不是生产者,而纯粹是寄生虫。他们靠贸易为生;他们不创造财富;他们只是靠损害他人来获取金钱、他们虽然富裕了,并不因此得到尊重。3、土地政策中国的士人多出身于大中小地主阶级,本身拥有一定的土地,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一旦通过科举考试走进官场,就广置田产。也就是恒产。范进、苏轼、清朝的许多官员二)园林的重农安土思想 农、渔、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主二副,成为士大夫文人心理最稳定,最安全的退路,其象征就是田园、江湖和山林。1、植物栽培 园林兼有的经济功能。上林苑39种植物中就有1

9、7种果树。2、劝耕南亩 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承德避暑山庄的东南部,康熙时也曾开辟为农田等。颐和园如意庄主体建筑乐农轩,崇尚农业3、崇义拙利的农耕文化心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自我满足和封闭内向的特点。 重伦理如:怡老园,怡园。农耕文明不追求外在刺激,偏重于内向道德的人格取向,通过调节自身以适应外在自然,达到内心和外在双重和谐的另一种自由。(三)园林建筑材料与农耕文化1、震阳生富、代代更新 在中,木是太阳升起的方位,色彩为青色,是植物生长的颜色,代表着春天和清晨,是一年四季之初和一天的开始,是朝气勃勃的方位。金子塔是法老上天的阶梯,从那登天成神2、简洁、实用的农耕心理。木材:简

10、单,与人亲和,形体轻灵,吸水。具有墙倒屋不塌的功能。石才:费工费时意大利建造的107米主教堂穹顶花了50年,而中国的紫禁城建造只花了5年3、木构技艺的成熟性和因循性 世家密传与缺乏创新二 政治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园林皇家气派 士做为社会精英,紧密地联系着当代政治,士又是社会雅文化的领军者,把高雅的品位赋予园林。 三 意识1 儒仁,礼,君子比德,人化自然,中庸之道,以和为贵使园林整体呈现一种和谐的状态。2 道返朴归真,太极思想,神仙思想造就了园林的浪漫情素和飘逸风格。3 释悟性,成佛,完全依靠直觉体验,通过内心的体验,通过内心的观照来把握一切,无需客观理性,也不必遵循一般认识事物的

11、推理和判断程序,使艺术创作更强调“意”,使园林作品达到情,景和哲理交融化合的境界。由这三家柔合而形成中国园林意识形态发展的背景: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4 天人合一有三层含义(1)人是天地生成的,所以强调“天道”与“人道”的相通和统一。(2)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自然和人为也是相通和统一的。(3)天人感应所以:中国园林为了达到这种统一,力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5寄情山水由于对自然的崇拜和神秘的祭祀,还有自然风景本身的美丽,使热爱大自然风景成为一种文人圈子里的一种集体意识。全唐诗有一半与山水有关。文人又对自然山水建设的贡献(苏轼和白居易与杭州西湖)6

12、崇尚隐逸(1)隐逸精神的产生老子在道德篇中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成是一种有序的统一体。正是这种文化精神开启了传统艺术崇尚自然、追求天趣的质朴之美,也对园林艺术的审美趣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深受“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双重人格的困扰,出、入、隐、士是他们内心深处一直面临的深层冲突,而协调这种冲突的正是田园之隐、山林之隐。于是,园林成为他们失意后的精神寄托,成了他们出仕与退隐的调节场所。(2)隐逸精神的形成玄学的兴盛,文士对清淡生活的追求,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文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定的文化社会环境造就了大批名士和名士文学家,他们身逢乱世,林泉之隐,田园

13、山水之乐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和感情的寄托。 竹林七贤 、陶渊明 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就是一部活的行动的美学史,文人士大夫以隐士的姿态去叙述他们周围的环境和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山水诗的兴起,是伴随着隐逸行为日渐普遍,从而带动了人们对景物的欣赏,成为名士们的群体意识.于是,更有了“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的演绎。(3)隐逸精神的成熟随着唐代诗论中“意境”这一美学范畸的首先提出:“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木一石,总关乎情,情景交融,相互渗透”第二章 文学与园林美学原理第一节 形式美法则一、对比与调和二、稳定与均衡三、比例与尺度四、节奏与韵律五、变化与统一六、主从关系一、对比与调和辞海:

14、对比,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园林设计:对比,借两种或多种性状有差异的植物之间的对照,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显,提供给观赏者一种新鲜兴奋的景象。对比和微差都是植物造景中不可缺少的因素。2 调和的概念调和是通过布局形式、造园材料等方面的统一、协调,使整个景观效果和谐。在对比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配合和协调。就一个公园来说,对比是局部的,整体是调和的。3 对比的形式量:大小、多少、长短、宽窄、厚薄等方向:纵横、高低、左右、前后、水平和垂直等;形:曲直、钝锐、点线面体等;材料质感:软硬、轻重、疏密、光滑和粗糙等;色彩:黑白、明暗、冷暖等;其他:动静、连续、中断

15、、开合、虚实等4 对比和调和手法在造景中的运用在景观设计中,常见的对比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空间对比疏密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体量对比(1).空间对比: 具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空间毗邻地安排在一起,借两者的对比作用而突出各自的特点。 (2).疏密对比:疏密指在构图时位置不可分布均匀,而应该达到疏密有致。 音乐:“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绘画:“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植物造景中的疏密对比主要体现在花木的配置方面。在种植设计中,疏密对比表现为密林、疏林、草地只有密集没有稀疏,游人便张而不弛;只有稀疏没有密集,游人则弛而不张。疏密结合,驰与张的节奏感3).虚实对比: 通过虚实之间的相互穿插而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中又有实,使园林的景观变化万千,玲珑生动。园林建筑立面的虚实对比苏州网师园漏窗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