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语文 6 琵琶行(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6037984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语文 6 琵琶行(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语文 6 琵琶行(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语文 6 琵琶行(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语文 6 琵琶行(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语文 6 琵琶行(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语文 6 琵琶行(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语文 6 琵琶行(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琶行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背诵第一、二节;理解分析诗中描写音乐的诗句的特色。2.掌握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重点难点】 目标2 【学法指导】 诵读法、探究法【学习过程】任务一朗读前两节,完成下列练习1. 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嘈嘈”形容琵琶声的粗重,“切切”形容琵琶声的轻细。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2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2、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3.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_;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_,_”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满座重闻皆掩泣”,_”作侧面描写。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45题。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

3、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4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5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冰泉”“凝绝

4、”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任务二有感情地诵读第二段,回答下边的问题,品味诗中的意境。 1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直接表现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 2.说说琵琶女所演奏的乐曲有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

5、并指出乐曲高潮之所在。 3第二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4、朗读、背诵诗的第一、二节,体会诗人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任务三 课堂练习 诗句填空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_,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_。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_。_,添酒回灯重开宴。_,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_,似诉平生不得志。_,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_,小弦切切如私语。_,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_,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_。银瓶乍破水浆迸,_。 _,四弦一声如

6、裂帛。 _,唯见江心秋月白。 任务四、课外拓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 白居易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有人评论这首诗中的“景”和“情”全由第三句关联,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第二课时参考答案:任务一1.(C “别有”句表达了琵琶女的“幽愁暗恨”之情,而不是听众内心的愁思和怨恨。)2.(D“惨”是悲伤的意思,而不是悲惨之义。)3.(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江州司马青衫湿 )4.(C并不是“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而是用大小珠子落玉盘的声音写琵琶弹奏的清脆悦耳。)5.(B“广阔的想像空间”应为

7、“悠然不尽的无穷韵味”。)任务二1 运用了多种手法来直接表现音乐。第一种,用摹声的手法。如“嘈嘈”“切切”等象声词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第二种,用比喻的手法。以声喻声,如用“急雨”之声、“私语”之声、“莺语”之声等;以形喻声,如“银瓶乍破”、“刀枪鸣”、“铁骑突出”、“裂帛”等。第三种,直接描写。如“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等。2.诗人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动作入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然后分两个阶段写她的演奏内容。开始演奏的大概是她根据当时的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因为诗人从那“掩抑”的琴声中听出了愁苦和“平生

8、不得志”的诉说。与此同时,诗人又描写了她的演奏姿态,从“低眉信手续续弹”中看到了她技艺的娴熟。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虽是淡淡的几笔,却有引人入胜的魅力。接着写她演奏琵琶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这原是一件难事,但诗人写得很巧妙:他只写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乐段,并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的美妙乐音和旋律的发展变化。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第二乐段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著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了;接着又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

9、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果然,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得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紧张的场面。读了这一段文字,掩卷沉思,会有“余音绕梁”之感!3.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极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任务四同意。本句携景入情,朋友刚刚出发,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同时,揣度行踪,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诗人便想到“日暮片帆何处泊”,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前三句饱涵感情,非常含蓄,末句卒章显志。朋友别离,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心潮汹涌。这样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依据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