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6028490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试卷(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章丘四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A. 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B. 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C. 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答案】C【解析】材料“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反映出分封造成了不同族属的混居,打破了以往聚族而居的氏族社会的基

2、本状态,为各种文化的融合、形成统一国家的民族 文化创造必须的历史前提,因此,周代的分封制促进了中国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转变,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直接”。点睛:材料“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是解题的关键信息。2.公元前115年,桑弘羊提出“均输”方案,规定:凡各地应贡物品,一律改折为当地出产的物品抵充,然后将该贡物运往需要的地区出售。后来,西汉政府又于京师设平准机构,贱时买进物资,贵时卖出。上述措施A. 增加了政府的收入B. 加重了农民赋税负担C. 旨在限制商业发展D. 消除了各地经济差异【答案

3、】A【解析】从材料“提出均输方案”“又于京师设平准机构”中可以看出,西汉推行的均属平准政策,有效调剂物资供应,控制市场,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农民负担的问题,故B项排除;C项包含在A项之中;D项说法错误,错在“消除”。3.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材料意在强调A. 社会传统信仰改变B. 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C. 儒学自身存在不足D. 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答案】C【解析】从材料“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中可以

4、看出,儒学传统中没有佛教和道教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因此材料强调的是儒学本身存在着不足,故C项正确;材料“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说明A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文化的多元化,故D项错误。4.1900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楼兰发掘出252年、265年、310年等魏晋纸本文书,大多为麻纸。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泊汉烽燧遗址首次发现片麻纸,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由此推知A. 西汉时纸已传到西域B. 造纸技术最早发明于新疆C. 汉代造纸业十分发达D. 魏晋时新疆普遍使用麻纸【答案】A【解析】材料中“公元前49年”是西汉时期;从材料“在新疆罗

5、布泊汉烽燧遗址首次发现片麻纸,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中可以看出,西汉时期内地的纸已传到西域地区,故A项正确;材料中无法得出“造纸技术最早发明于新疆”,故B项错误;材料“同时出土者有公元前49年的木简”说明C项错误;从材料“魏晋纸本文书,大多为麻纸”中无法得出“普遍使用麻纸”的结论,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中“公元前49年”是解题的关键时间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5.郭嵩焘反对“严夷夏之大防”,痛斥士大夫“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主张“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积渐之功”。这反映了郭嵩焘

6、A. 坚持传统的“夷夏之辨”B. 具有近代民族主义观念C. 倡导“中体西用”思想D.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以快其议论而为名高”体现郭嵩焘放弃“天朝上国”思想观念,认识到民族危亡的严重性,具有民族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反对严夷夏之大防”说明A项错误;材料“窃以为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积渐之功”可以看出,郭嵩焘主张了解西方政治经济军事的得失,没有体现出“中体西用”的思想,故CD项排除。点睛:对材料“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

7、,以快其议论而为名高”的理解至关重要。6. 1904年,上海商人朱爵谱打算在海门设厂,张謇利用自己的状元及“总理通海一带商务”的身份,两次上书商部,说朱爵谱“因羡生贪,因贪生妒”“利令智昏,无理取闹”,要求商部命令朱爵谱“另行择地”。结果,朱爵谱被迫放弃计划。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矛盾重重B. 张謇借助封建官府势力垄断市场C. 民族资产阶级有强烈的竞争意识D. 封建势力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张謇利用自己的状元及“总理通海一带商务”“要求商

8、部命令朱爵谱“另行择地”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清政府阻碍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故D项正确,AB项错误;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答案选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封建势力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名师点睛】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积极因素:西方列强侵华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冲击了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面对时代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2016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使实业救国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

9、抵制洋货和提倡国货运动的不断兴起。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重大国内政治变革运动(如辛亥革命)等都有一定推动作用。(2)消极因素:它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束缚。主要因素、根本原因;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人才、技术、市场、思想观念等条件;由于其先天的不足和列强的压制与掠夺,造成民族工业在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上呈现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7.1925年,中共“四大”决议指出,我们参加民族运动

10、若是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而沉溺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民主运动中,便遗无产阶级不容易挽救的大害,并且足以减少民族革命之革命性。这说明中共认识到A. 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B. 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艰巨性C.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D. 国共合作中应保持党的独立性【答案】D【解析】材料“1925年”“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而沉溺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民主运动中,便遗无产阶级不容易挽救的大害”体现出第一次国共合作过程中中共逐渐认识到国共合作中保持党的独立性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共在国共合作中保持独立性的重要性,没有体现出中共掌握领导权、

11、革命任务的艰巨性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故ABC项排除。8.1961年,教育部开始调整北京等地区的高等学校,采取定(发展规模)、缩(缩小发展规模)、并(与他校合并)、迁(迁离北京)、放(下放地方领导)、停(撤销停办)的方法。这一政策旨在A. 摆脱计划管理体制对教育的影响B. 适应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C. 缓解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的矛盾D. 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均衡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至1960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大跃进”的狂潮中受到严重的冲击,为了缓解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因此1961年教育部开始调整北京等地区的高等学校,故C项正确,B项错误;当时的经济体制没有发生变化

12、,故A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错误在“均衡发展”。点睛:“1961年”是关键时间点。9.古代雅典公民对于城邦戏剧活动非常热心,据说每年都有一千多雅典公民参加戏剧演出。演出的经费由城邦来负责,各项剧目在城邦的有序组织下进行。上述城邦集体活动A. 保证了雅典各阶层的权利B. 意在培养雅典人的艺术素养C. 成为传播民主思想的舞台D. 增强了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公民对于城邦戏剧活动非常热心”“演出的经费由城邦来负责”信息可知,这些活动体现出雅典的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故D项正确;材料中城邦集体活动无法保证公民的权利,故A项错误;B项包含在D项之中

13、;材料没有体现出城邦集体活动传播民主思想,故C项排除。10.16世纪以来,英国的土地继承逐渐普及了长子继承制。长子继承制避免了家庭财产的平均分配,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并向资本转化强大的贵族群体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这一制度A. 受到古代中国宗法理念影响B. 有利于英国政治制度的转型C. 导致了英国中央集权的削弱D. 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答案】B【解析】从材料“16世纪以来”“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并向资本转化强大的贵族群体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中可以看出,英国“长子继承制”维护了贵族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同时有利于限制王权,为英

14、国近代政治制度的转型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是否加强,故C项排除;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故D项错误。点睛:材料“16世纪以来”“有利于家庭财富的积累,并向资本转化强大的贵族群体逐渐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反对派组织”是解题的关系信息。11.多少世纪以来,把某些休闲活动保留给地位高的人,已成为西方社会结构中的一个要素,例如18世纪的农民不跳小步舞,不玩惠斯特牌游戏。19世纪末期以后,休闲越来越成为人们沟通的桥梁、交往的纽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 工业革命的推动B. 自由主义的传播C. 世界市场的形成D.

15、 社会主义的兴起【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世纪末前“某些休闲活动保留给地位高的人”到“19世纪末期以后,休闲越来越成为人们沟通的桥梁、交往的纽带”的变化,是由工业革命推动的,故A项正确;BCD项都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但材料中去没有体现出。点睛:注意材料中变化的时间是“19世纪末期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12.1970年,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国情咨文,把只是针对亚洲的“关岛主义”正式发展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尼克松主义”,提出了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为“三个支柱”的“新和平战略”。这说明美国A. 放弃了与苏联争霸B. 对外战略由亚洲转向全球C. 力图维护世界和平D. 争取对外关系的主动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7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从实力地位出发,通过对话和谈判稳住苏联;承认西欧、日本同美国的平等地位,即“伙伴关系”,来获得盟国的支持,牵制苏联,达到战略收缩的目的;同时利用中苏矛盾,制约苏联,使美国在外交上有更大的主动权,因此D项正确,C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放弃”;美国对战略的重点是欧洲,故B项错误。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康熙初年苏州城门外“庐舍栉比,殆等城中”,闻门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