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博馆讲解词(六)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02733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船博馆讲解词(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船博馆讲解词(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船博馆讲解词(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船博馆讲解词(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船博馆讲解词(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船博馆讲解词(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博馆讲解词(六)教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讲解词大家好!我是博物馆的讲解员XXX,欢迎各位参观船政文化博物馆。船政文化博物馆原名近代海军博物馆,自2004年改版以来已先后接待了中外游客80余万人次,其中包括了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胡锦涛、李长春、朱镕基以及董建华、曾荫权、连战等港台政要。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五层建筑,从五个部分展示了船政的发展及其成果。眼前的这组浮雕展示了船政独特的文化内涵,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马尾的标志性建筑“罗星塔”又称为“中国塔”,塔下的这两位是船政的创办人左宗棠、沈葆桢。船政自1866年创办以来最大的成就在于培养人才,这四位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从左至右分别是启蒙思想家严复、外交家翻译家陈季同、“铁路之父”詹

2、天佑、海军名将萨镇冰。造船是船政的首要任务,眼前的这艘扬武号是船政全照外洋兵船式样制造的第一艘军舰,它造于1871年,1872年下水之后,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巡洋舰,船长63.33米,吨位1560吨,作为旗舰参加了1884年的中法马江海战。现在看到的这艘模型是按照1:13的比例制作的。二楼展厅设计成船政衙门。当年衙门落成后,船政大臣沈葆桢亲自撰写了多幅楹联,以激励船政人员艰苦创业。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幅“以一篑为始基,从古天下无难事;致九译之新法,于今中国有圣人。”大致意思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就能取得成功。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中国也会出人才。这是对船政学生在学习上的勉励。另外一幅是

3、“见小利则不成,去苟且自便之私,乃臻神妙;取诸人以为善,体宵旰勤求之意,敢惮艰难。”大致意思是抛掉眼前的蝇头小利,去掉自私自利的心,才能取得崇高的成就;有好的意见,就要采纳,为了国家的发展,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不敢有任何畏难情绪。从中可以看出作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要求船政官员在工作中要做到廉洁自律,勤于政务。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船政衙门。进入衙门首先看到的这两尊铜像分别是:左宗棠和沈葆桢。左宗棠和沈葆桢去世后,后人为纪念他们,在马尾修建了一座“左沈二公祠”。祠内有一幅海军总长林建章所题写的楹联“开山两伟人,文襄文肃垂千古,择地多深意,铸舰铸才充四方”。二楼展厅为船政概览,福建船政是洋务运动的重要产物

4、,它的创办对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船政的创办人左宗棠。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举人,历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1866年在马尾创办船政,制造轮船,旋任陕甘总督。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收复天山北路、南路、遏制外国侵略,建设新疆,并在兰州设织呢局,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光绪七年(1881年)入京任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七月调任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力主抗法,病死于福州,有左文襄公全集。1866年6月25日,闽浙总督左宗棠向清政府提交了第一份关于在马尾

5、设立船政的奏折,眼前的这一份是当时奏折的节选,其中有这么一句: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这份奏折受到清政府的大为重视,前后只有十九天就做了批示,同意左宗棠在马尾设立船政,可见清政府也意识到加强海防的重要性。在船政的创办过程中,有两位很重要的人物:一位是胡光镛,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另一位是法国海军军官日意格,日意格协助左宗棠创办船政,被聘为船政正监督,因此船政创办初期的工程师大多来自于法国。正当左宗棠积极筹备船政建设之时,朝廷下令将其调往陕甘任总督。调任之前,他向清政府推荐沈葆桢为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福州人,林则徐的女婿也是林则徐的外甥,先后

6、担任江西巡抚、首任船政大臣、两江总督等职务。沈葆桢一生勤勤恳恳,清政廉明,晚清名士何绍基评价他“官声清过两江水”。经过沈葆桢的一番苦心经营,福建船政在两、三年之内就成为远东地区规模最大、最早、最专业的造船基地,所以后人评价福建船政是“创于左宗棠,而成于沈葆桢”。展柜中陈列的是中国人参与铺设的第一条海底电缆的一部分,1887年受台湾首任巡府刘铭传之邀,船政学堂下设电报专业的学生参与铺设了这条由闽江口的川石岛到台湾淡水的海底电缆,全长117海里,被誉为“海上电信丝路”。船政的功能有哪些?大家请看这张船政管理体系图。在船政,最高的行政长官称为总理船政大臣,船政下设轮船局和求是堂艺局,轮船局相当于现在

7、的造船厂,下设十三个车间。求是堂艺局后来更名为船政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分为前、后学堂。前学堂聘请法国老师,法语教学,开设造船和设计专业;后学堂聘请英国老师,英语教学,开设驾驶专业。1879年,清政府将船政制造的舰船和船政学堂培养的人才为主体,组成了我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舰队福建水师。这是一份船政职官年表,罗列了所有管理过船政的大臣名单。显而易见,沈葆桢作为首任船政大臣,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长达九年之久,在沈葆桢的主持下,船政是步步紧跟西方的造船技术。到1875年就制造出16艘舰船,像当时停泊在天津、上海、杭州、厦门、广东、台湾一带的舰船都是由船政制造的,并统一由船政管理。展柜

8、内陈列的是由沈葆桢孙子沈黻清撰写的船工纪事,其内容包括船政创办、财务收支及船政员绅的工作分工等,这是一本研究福建船政不可多得的史料。1874年,当船政和外国教师签定的五年包教会合同期满时,同治皇帝特此颁发了御赐奖牌来嘉奖有功之臣,奖牌分为金牌和银牌,大家现在看到展柜内陈列的是御赐金牌。1912年,孙中山先生南下回广东老家途经福州,特地造访了这座著名的船政工厂,参观之后对其成就大为赞赏,评价道:船政造船颇多,足为海军根基。我们将船政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综合归纳,称为船政之最。船政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祥地;是近代远东规模最大的造船产业基地;开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之先河;是中国制造肇端之地;是中国近代海军的

9、摇篮;是中国现代航空业的萌生地;创立了留学生制度,派遣中国第一批留欧学生;是中国近代新文化的传播地;近代先进科学技术之倡首;制订近代中国第一个国际标准罗零标高。接下来,请大家上三楼。左宗棠和沈葆桢十分重视教育,提出“船政根本在于学堂”,于是创办了求是堂艺局。由于当时校舍没有建好,就借用福州城内的白塔寺和城外的亚伯尔顺洋房做为临时校舍。1867年艺局迁往马尾,沈葆桢将其更名为“船政学堂”,同时根据学堂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分为前学堂和后学堂。展柜内陈列的是船政后学堂驾驶专业学生黄季良的毕业证书,这份毕业证书是按照1:1的比例复制的。这幅影雕作品描绘了船政学堂首次招生的情景,学堂招生不分民族,不论出身

10、,年满13岁都可以报名,为表示重视船政大臣沈葆桢亲自出题“大孝终生慕父母”。13岁的严复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船政后学堂驾驶专业。1867年船政学堂开设了艺圃,这是我国第一所技工学校,培养了近代中国第一批的产业技术工人。艺圃的学生称为“艺徒”,他们白天下厂工作,晚上学习理论知识,可谓“理论实践相结合”。船政学堂前后共聘请了40余名外籍教师,他们大多数认真负责,和学生相处融洽,像船政第一任正监督日意格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法语,于1868年编撰了我国第一部中法辞典福州船政学堂常用技术词典,有了这本工具书再加上同学们的聪明与勤奋,让他们在短期内就掌握了法语。船政学堂采用三种的教学方式:堂课、厂课和舰课,展柜

11、内陈列的罗经、六分仪、望远镜和海图尺等等都是学生上舰课时要使用的学习工具。1876年,船政学堂下设了电报专业,从广东、香港等地招收懂英语的学生就读。截止到1882年培养了140多名电报电气方面的专业人才,刚才我们在二楼见到的第一条海底电缆就是由这个专业的学生参与铺设的。船政学堂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全国影响广泛,采用这种模式全国各地陆续创办了多家水师学堂,如“昆明湖水操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天津水师学堂”、“黄埔水师学堂”等等,而且学堂的影响广泛同时还体现在学生毕业后在各地水师学堂担任要职,像严复在天津水师学堂从总教习担任到会办、总办,所以李鸿章赞道“闽堂是开山之祖”。我们现在看到

12、的这个场景是模拟的船政前学堂学生上课的情形,前学堂开设制造专业,聘请法国老师法语教学。教室墙壁上悬挂的是求是。堂艺局章程,相当于现在学校的规章制度。章程规定学堂只在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时放假,而且学堂每三个月要考核一次,考一等者赏银十元,考三等者记惰一次,连考三次三等者勒令退学,连考三次一等者另赏衣料,可见学堂赏罚分明。下面我们来了解学堂开设的课程:前学堂开设制造专业,聘请法国老师法语教学,培养的是造船工程师;后学堂开设驾驶和轮机专业,聘请英国老师英语教学,培养的是海军人才。学堂开设非常广泛的课程,学生除了学习算术、几何、三角、微积分等基础课程外,还要学习相应的专业课程。学堂非常重视理

13、论与实践相结合,制造专业学生半天堂课半天厂课,驾驶专业学生五年堂课两年舰课。同时学堂还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送往国外留学深造。中国的第一次公费留学是在1872年,清政府派遣四批120名幼童到美国留学,像当时11岁的詹天佑也是留美幼童之一。但这批留学生大多数没有完成原定十五年的留学计划,于1881年被提前撤回国。直到1877年3月由船政学堂派遣38名毕业生到欧洲留学,这次留学不但获得成功,并且形成了一项军事留学制度,当时前学堂的学生派往法国留学,后学堂的学生派往英国留学。像严复、叶祖珪 、萨镇冰等人考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这里有两张从英国复印回来的在“英国皇家军舰服役的外国军官名单”上面也有

14、我们中国人的身影,如“方伯谦、林永升、叶祖珪 、萨镇冰”。1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军工产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作为中国的留欧学生,他们亲身感受到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截止到辛亥革命,船政一共派遣了107位学生到国外留学深造,专业不仅涉及军用,在民用和社学科学等领域也有所涉及,这些学生归国后活跃在军事、科学、外交、文化等领域,为推动我国的近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现在看到这几位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严复,福州人,驾驶专业第一届毕业生,第一届留欧学生,北京大学首任校长、复旦大学第二任校长。是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詹天佑,驾驶专业第八届毕业生,组织监造了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被誉为“中

15、国的铁路之父”;魏瀚,福州人,著名的造船专家,留学期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接下来看到的这几位是近代海军将领叶祖珪、刘冠雄、萨镇冰、黄钟瑛、林元铨,其中萨镇冰在1920年担任代国务总理。著名外交家、翻译家陈季同,将中国的古典文学红楼梦、聊斋志异翻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此外陈季同还用法文写了一系列小说,像中国人的自画像、中国人的快乐等等,让西方社会更好的了解中国,由此陈季同被誉为“中学西渐”第一人。与此相对应的是 “西学中传”的王寿昌、林纾,他们二人合作翻译了巴黎茶花女遗事轰动了当时中国文坛。当时由王寿昌口述故事情节,林纾则用扎实的文言文书写。高鲁,福州人,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北京天文台首任台长,发

16、明了我国第一代打字机。截止到辛亥革命,船政学堂先后共培养了629名学生。船政学堂自1866年创办以来,历经搬迁与合并,走着艰难而曲折的道路,现在就来看一看其历史沿革。1866年创办的求是堂艺局后来更名为船政学堂,学堂分为前学堂和后学堂。辛亥革命之后,船政学堂归民国海军部管辖,前学堂更名为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后学堂更名为福州海军学校,1917年冬,国民政府在马尾创办了“海军飞潜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培养飞机潜艇人才的高等专科学校。1926年5月,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和飞潜学校并入福州海军学校,更名为“马尾海军学校”。1931年12月改称“海军学校”。1938年10月,抗战爆发,海军学校迁贵州桐梓办学,史称“桐梓海校”。1946年 12月奉命同上海中央海军军官学校合并,迁青岛办学,1947年4月改称“青岛海军军官学校”。1949年迁到厦门,同年9月迁至台湾左营,1954年在台湾高雄复校,也就是现在的“台湾海军军官学校”。前面我们提到1938年学校迁贵州桐梓办学,由于战争原因招生工作一度暂停,一直到了194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