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色故事书有感【红色经典】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601937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红色故事书有感【红色经典】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读红色故事书有感【红色经典】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读红色故事书有感【红色经典】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读红色故事书有感【红色经典】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读红色故事书有感【红色经典】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红色故事书有感【红色经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红色故事书有感【红色经典】(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红色故事书有感【红色经典】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我看不然,至少还有一种情势能让男儿泪流不止,那就是寻访历史足迹,重温红色经典,英灵们的真实故事赋予的那份感动。 作为xx年江西省首批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我有幸随县委组工干部再次赴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期间在互动教学课上,观看的红色故事井冈母亲曾志深深触动到我的神经,眼眶湿润,泪水打转,难以控制。在这堂互动教学课上,老红军、原中组部副部长曾志的孙子石金龙讲述了自己家人与奶奶的感人故事,让在座的所有学员无不为之潸然泪下。缅怀这些英灵,我们会发现,曾志身上代表的那辈英灵们传递出来的时代使命感、革命传统精神乃至人格魅力,才是从内心世

2、界真正打动我们的原因。 井冈母亲曾志里简单描述了这样一幕,1928年冬天,怀有七个月身孕的曾志,和战士们一起上山砍木头、锯板子,参与修建了红军小井医院。1929年1月,曾志随朱毛红军转战赣南以西,为了不拖累红军,忍痛割爱,将出生仅26天的儿子托付给了井冈山一户农家。这一别,就是整整24年。 忍痛割爱,曾志所奉献的远远超出一个女人,她为了革命胜利,为大爱舍弃小爱,她把自己作为革命时代的一份子,在关键的时候,选择把继续革命放在第一位,这就是那个时代曾志的使命,为革命奋战到底,舍我其谁? 这样的红色故事,数不胜数,我们还能从地道战、建党伟业等红色故事中同样受到教育,革命时代,那辈人身上展示出来的宁死

3、不屈的气节和视死如归的气魄足以深深打动我们这代人的心,让我们自觉增强了历史使命感,主动扛起时代责任,永续我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简单24字概括了井冈山精神,它到底有多大影响力和感召力?我们可以从曾志给阔别24年的儿子石来发的一番话语中读出真谛。 “你是井冈山人民在艰难岁月里养育成人的,你养父一家为了你的成长,含辛茹苦,经历各种难关,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代价,前辈的革命遗志还需要你继承,井冈山的革命传统需要你们发扬光大。”这就是曾志初次见面送给亲生儿子的“厚礼”。石来发听了母亲感人肺腑的谆谆教导后,放弃在广州工作的机会,在井冈山上担任了

4、几十年的护林员工作,不辞辛苦地巡逻在崇山峻岭之中,为管理、保护好井冈山的绿色森林而兢兢业业地工作。这就是曾志、石来发两代人给予我们这辈人的精神财富。 曾志、石来发两代人,井冈山精神的现实化身,散发着革命传统精神的光芒,他们随同烈士们的灵魂,在小井医院墓地附近紫色小花的映衬下,永远存活在共和国的大地。这种几代人传承下来的井冈精神,引导着我们这一代代后人,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屑奋斗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聆听曾志生前的遗嘱生命熄灭的交代,这是每个学员泪腺最为发达的感人时刻,泪感直接曾志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 “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设灵堂,京外家里人不要来京奔丧,北

5、京的任何战友都不要通告打扰。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决不要搞什么仪式,静悄悄的,三个月后再发讣告” 1998年7月1日,曾志魂归巍巍井冈山,融入革命红土。从此,曾志的肉体灵魂合二为一,与井冈山融为一体。井冈山上苍翠的松柏、绚烂的杜鹃,把她和其他红色英灵们长眠照耀得格外光灿。曾志,她是捧着灵魂上路。 为什么活?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我们这辈人乃至后辈人,或许都在扪心叩问自己。在我们身边,物欲横流和急功近利的人群随处可见,作为社会人的迷失往往是因为只活在人生的表层,他们更多地关注眼前的实用价值,而忽视了作为人

6、的精神性。试问,人格魅力缺席的课堂,能否有精彩的人生出彩?我们在学习曾志和红色故事汇里其他先烈之时,那代革命人超凡脱俗的境界给我们感召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心怀感恩,理解今天生活幸福的不易,继而善待我们今天的工作。(瑶田镇党委涂小勇) 郁达夫曾经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毫无希望的生物之群。英雄是时代的见证者,是一代又一代人脑海中那一串串热血沸腾的名字,是人们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和符号。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我们具备一种英雄主义精神。英雄主义使人类的生存具有了生命的律动,它不断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还为人类社会带来不竭的奋斗动力。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副总监任学安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中国什么都不

7、缺,但好像又什么都缺。”可见,中国不缺历史,但我们需要更多的历史反思。社会的变革带来新的问题,现代化带来了人们精神上的危机和信仰的缺失,人们渴望心灵得到净化,追寻那些离我们似乎已经遥远的高尚品质。由吕科创作、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剧本青年帅孟奇的故事,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反思。 青年帅孟奇的故事讲述的是帅孟奇青年时期的英雄故事,展现了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英雄在成长的革命道路上演绎出的荡气回肠的热血风采。无论是帅孟奇联合狱友绝食七天的英勇果敢,还是她与许之桢革命夫妻的那种相濡以沫感情,都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创作视角独到,抓住了当下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青年人成才问题,将故事情境放到风云

8、变幻、大浪淘沙的大革命时期,借助青年帅孟奇的英雄故事来指涉当下,通过颂扬帅孟奇不畏艰险追求真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启发青年读者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有机结合,引导青年读者正确对待现实社会问题,教育青年读者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可谓寓意深刻,立意深远。 该剧本以传统的英雄故事母题为基础,但又不单纯地把英雄主义作为剧本内容的要核,而是将所要表达的丰富宣传教育内蕴置入故事情节之中,通过具体可感、可亲可敬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启发读者、教育读者。在创作过程中,吕科没有运用以往红色经典剧中女性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单一、扁平化的艺术塑造方法,而是将青年帅孟奇刻画成一

9、位集湖南乡村女子的善良质朴、读书人家闺秀的聪慧伶俐,以及时代浪潮学子的果敢坚毅等性格于一体的新女性,由此丰满、立体地展示了这位革命女英雄的高贵品质和崇高形象。 红色经典一种集体无意识。许多年纪大的观众心中有着对那个时代的美好集体记忆。红色经典电视剧就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重温这种难忘的记忆,激发我们的怀旧情绪和集体无意识。该剧本总体呈现出一种红色青春偶像剧的风格,这与剧本所写的人物风华正茂、所处的时代风云激荡、所讲的故事扣人心扉、所述的爱情感天动地密不可分,可谓“革命前史、青春版本”。吕科在剧本中大胆地借鉴了青春偶像剧清新唯美的风格特征,如多次出现的蓝天湖面场景带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在此基础上,剧本

10、的重点还是放在了“红色内容”的展示上,从而提升了作品的人文内涵和思想价值。作者还试图在人物设置和形象塑造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为青年编剧的剧本创作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电视剧具有大众文化属性,吕科用平民化的视角来描述青年帅孟奇等一批年轻的革命先辈,展示各类人物复杂的人性,在展现历史感的同时注入了更多的人情味,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故事情节更加真实、可信。如今,在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下,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方式也发生了转变,模式更趋向多元化发展。青年帅孟奇的故事并不完全是纯粹的革命故事,而是融斗争、人性、亲情、爱情为一体。吕科试图用“好看”的电视剧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欣赏,以此达到教育更多的观

11、众的目的。在吕科的笔下,帅孟奇不再是过去那种枯燥乏味的“高大全”革命者形象,阅读完整个剧本,你会看到帅孟奇由一个普通人成长为具有英雄品格的现代女性革命者的蜕变过程,从而潜移默化地体会到革命前辈们精神的伟大。由此可见,青年帅孟奇的故事不仅仅是对那个遥远时代英雄精神的重拾,也是对我国当前主旋律文化的重新诠释。 青年帅孟奇的故事打破了主旋律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壁垒,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回顾激扬的革命岁月以及时代弄潮儿,展现了作者剧本创作中难能可贵的气度和胸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

12、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这是屈原的一首诗,但这首诗同样也是中国人民的抗战史。 60多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变的枪炮声拉开了第二次中日战争的序幕。6年后的卢沟桥畔,日本侵略军又把这场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浩劫的灾难推向了高潮。8年的漫漫长夜、遥遥征程,古老的华夏大地颤栗于隆隆的枪炮声中、燃烧于侵略军的“太阳”旗下。鲜血和泪水、不屈和抗争,展示着一个古老民族决不低头的个性,描绘出中国抗日历史的雄壮画卷。 从“九?一八”至武汉会战结束,是日军在中国大地上最为疯狂的战略进攻阶段,也是中国奋起抵抗、承受着最大压力的战略防御阶段,在中共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

13、承担正面战场作战的国民党军,尤其是那中下层爱国官兵,浴血奋战在抗日战场上,用自己的血肉、血汗、血泪,抒写着一曲慷慨雄浑的悲歌。 救民众于水火,挽民族于危难。在强敌压境、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爱国壮士挺身而出,为国家争国格、为民族争生存,奋战沙场直至壮烈牺牲。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国民党正面战场与解放区敌后战场相互支援、相互配合的场景,无不体现着一个民族威武不屈、同仇敌忾的民族传统,显示着中华儿女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毛泽东在总结抗战时曾客观地评价道:“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的这一段时间内,国民党政府的作战是比较努力的。” 聂荣臻元帅为一本书作序时也曾指出:“许多为民

14、族独立而英勇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士的精神,与在抗战期间为抗击日本侵略军而壮烈牺牲的无数共产党员、我军将士和人民群众一样,令人崇敬不已。”历史昭示不该忘记:国共合作是众望所归,合则国兴,分则贻害。历史这部人类的传记,并不因岁月的流逝而为人们所遗忘,更不会因此而有所改变。中国不会忘记,世界更该记住:中国是第一个投身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中国自始至终抵御着强敌,甚至在绥靖逆流甚嚣尘上时也没投降,中国是抵抗时间最长的国家。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尽了力,中国抗战当之无愧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魂常驻,精神永生。15个月鲜血飞溅的战略抵抗,近百万中国将士血染沙场,含笑九泉。中国的大地是红的,天空是红的,江水是红的,太多的血水写的故事,难免悲壮。这是一幅用热血写就的瑰丽斑斓、雄浑悲壮的历史面卷。我们应该学习国殇精神,遇到挫折迎难而上,勇敢面对挑战,不抛弃、不放弃,无论结果如何,坚持到最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这个社会,需要你努力和拼搏。 外国语学院英语1401班宋佳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