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6018769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特别提醒 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1)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 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 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 板块碰撞挤压 形成的。 (2)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 、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 属于印度洋板 块;格陵兰岛 、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 洲板块。 (3)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 界; 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 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 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中美地峡 要点三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重点) 分类判断依 据 形成地貌成因实例 褶 皱

2、 背斜 岩层向 上 拱起 山岭岩层上拱成山喜马 拉 雅 山 、 阿尔 卑 斯 山 山谷 顶部因受张力 ,易被侵蚀成 谷地 向斜 岩层向 下 弯曲 山谷岩层下弯成谷 山岭 槽部受挤压, 岩性坚硬不易 被侵蚀而成山 岭 分类判断依据形成地貌成因实例 断 层 地垒 两条断层之 间岩块相 对两侧上 升 块状山地 或高地 岩块相对 上升 庐山、泰 山、华山 地堑 两条断层之 间岩块相 对两侧下 降 谷地或低 地 岩块相对 下降 东非大裂 谷、 汾河谷地 断层 构 造带 岩层断裂破 碎地带 沟谷或河 流 岩石破碎 ,易受 风化侵 蚀 雅鲁藏布 江谷地 特别提醒 (1)根据地层分布特点判断地壳变动过 程的方

3、 法 根据地层性质 根据地层,尤其是沉积岩层组 成物质的颗粒 大小、组成成分和颜色等,可以推断沉积时 的环境特征。例如,根据石灰岩地层可推知当 时为 ;根据含煤地层可推知当 时 ,森林茂密。 海洋环境 气候温暖湿润 根据地层厚度 地层厚度大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内 地壳下降快、时间长 ,或者是沉积物来源丰 富; 地层厚度小,说明地壳下降慢、时间 短,或 沉积物来源少。 根据地层相互关系 a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 老到新连续 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 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 化 。b.若地层出现倾 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 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 生褶皱。地 层颠

4、 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 烈,岩层强烈褶皱 所致。c.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 一是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发生地壳隆起, 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 程;二是 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 被剥蚀完毕。 d.记住后形成的比较完整,因为是在先形 成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后判断岩石形成先 后也一样! 发生场合 (2)地质构造的判读 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 从形态 上去判断,而应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行研 究。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 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 ,岩性 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若单纯 凭 借岩层形态判断,往往得出错误结论 。而从 岩层

5、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则比较准确:中心岩 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 两翼岩层老,为向斜。 例如,下图中A、C为背斜,而B、D为向斜。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 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 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 、位移。只有 同时具备这 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 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 断裂。 (3)地质构造及规律的意义如下表所示: 构造 名称 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 背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 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 储油、储气(因天然气最轻,分布 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 地下水在底部) 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6、,隧 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如果 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 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 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构造 名 称 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 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 “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洼,易汇集水,两翼的水向中间汇 集 ,下渗形成地下水,故可在向斜槽部打井 水库坝 址选择 点物质坚实 ,基础牢固 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 部分构造处 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 如煤、铁矿 石等,往往 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背斜顶部易被 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 运 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 河谷发育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 出露;岩石破碎,易被 侵蚀为 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

7、公路、桥梁、 水库等应避开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 断层活动,破坏工程 ;水库水易渗漏 要点四外力作用与地貌(重点) 内力作用为大自然提供了地表形态的“粗毛坯”,而要 把“粗毛坯”雕塑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则离不开外 力作用,其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 运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 ,碎屑物残留在 地表形成风化壳 普遍 侵蚀作 用 风力侵 蚀 形成风蚀洼地、风 蚀柱、风蚀蘑菇 等地表形态 沙漠地区 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 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 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 表形态 河流流经的高原山 地 形成溶洞及钟

8、乳石、石笋 、石柱等 河流流经的中低纬 度的可溶性岩石 地区 冰川侵 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 高纬度地区 海浪侵 蚀 形成海蚀地貌海滨地带 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 侵蚀溶蚀 作用对地貌的 影响 分布地区 风力搬 运 “飞沙走 石”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 及海滨地带作用强烈 流水搬 运 “泥沙俱 下” 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作用明显 冰川搬 运 物质迁移 冰川活动地区 海浪搬 运 物质迁移 海滨地区 搬运作用 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地区 沉 积 作 用 冰川沉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 积,形成冰碛地貌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中 下部地区和高纬 度地区 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三 角洲、

9、冲积平 原 沉积物颗粒 大的先沉 积,颗粒 小的后沉 积,具有 分选性 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风力沉积形成沙漠(静止沙 丘、移动沙丘 )和黄土地 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 海浪沉积 形成海 岸地貌 滨海地带 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普遍 特别提醒 (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斜、向斜、褶 皱山脉、断层、地堑、地垒、断层山脉、裂 谷)及海岸山脉,岛弧链。岩浆活动形成的 火山喷发 及内生矿床,金属矿床。变质 作 用形成的变质 岩。地震及地热资 源。 (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及风力、流水、冰川、波浪对地表岩石及 风化产物所造成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及堆积作用 。干旱半干旱地区,

10、风化作用及风力的侵蚀、搬运 、堆积作用明显,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的侵蚀、 搬运、堆积作用明显。如: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是 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 的形成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华北平原是流水堆 积作用形成的。 (3)流水、风力沉积物颗粒大小具有分选性,而冰川 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是杂乱无章的。 (4)河流地貌 山区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下切,形成V形河 谷,一般多峡谷,流速快,谷底沉积物较粗大。在 河流出山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 阔,水流速度放慢,携带的砾石和泥沙大量堆积下 来,形成扇形、锥状堆积体,即冲积扇。一般顶部 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边缘一般多为沙、粉沙

11、 及亚黏土,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 干旱地区绿洲一般位于冲积扇边缘,在我国天山山 麓、太行山东部山麓、昆仑山和祁连山北麓有较大 面积的冲积扇。 平原地区河流,河道开阔,水流平缓,以堆 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河底沉积物颗 粒较细 小,曲流发育,往往在凹岸侵蚀而在 凸岸堆积。这里一般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水 源充足,有航运和养殖之利,人口、城市密集 。在河流入海口处,受潮水顶托等影响,流速 减慢,泥沙堆积成多个沙洲,逐渐发 育成为 三角洲。 (5)理解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方法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 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 岸水面略高

12、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 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 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 由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 曲。 (6)喀斯特地貌的形态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 类型形态成因 地表喀斯 特地貌 石芽石林峰林、峰丛 孤峰残峰 侵蚀 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落水洞 地下喀斯 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 石钟乳、石笋、石柱沉积 (7)如何根据河流的流向、水文形状和水文特征 判断地理特征 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 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断地形类型 a若水系为向心状,该地形为盆地。b.若水 系为辐 射状,该地形为山顶。 根据河流

13、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a含沙量大,则说 明河流上游植被覆盖率低 ,水土流失严重。b.若河流有结冰现象,则 说明该河流冬季气温在0以下。c.若河流出 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 说明该河流在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 利亚等地也出现两次汛期。 根据河流的河床宽度、弯曲程度可判断地形 若河流河床较宽 ,则说 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 。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 (1)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 地质作用依次是( )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 (2)图乙中,E、F示意的 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 流的( ) A、 B、 C、

14、 D、 【剖析】 第(1)题,读图 直接分析该河谷形 态是U型,同时又形成狭窄的谷地,因此可判 断为冰川作用和流水作用。第(2)题,E、F分 别是山区河谷地貌和平原河谷地貌,对应 分析 判断D项正确。 【答案】 (1)C (2)D (1)形成岩浆浆岩的物质质来源于( ) A岩石圈 B地壳 C地幔 D地核 (2)图图中( ) A甲地可能发现发现 地下溶洞 B乙地的河流自南向北流 C乙丙相对对高度小于1 000米 D夜晚时时,风风从丙地吹向乙地 (2010北京西城二模)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岩石 与1月均温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剖析】 第(1)题,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

15、岩浆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的软流层,故选C 项。第(2)题,溶洞应在石灰岩广布的湿热地区发育 ,甲地为变质 岩,故A项错;图中等温线凸向低值 区,表明等温线弯曲最大处气温比两侧高,故乙处 为一谷地,且越向北地势越高,乙地河流自北向南流 ,B项错;地势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乙丙温 差大于6,故乙丙相对高度应大于1 000米,C项错 ;夜晚时,山坡近地面降温快气压高,风从山坡吹 向谷地,故选D项。 【答案】 (1)C (2)D 例2 (2010重庆)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 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过( )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山 D背斜山 (2)图图中甲地多见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层应为 ( ) A页页岩 B板岩 C石灰岩 D花岗岗岩 (3)若河流沿岸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则图则图 中乙地常见见植被类类型 最可能为为( ) A常绿阔绿阔 叶林 B落叶阔阔叶林 C针阔针阔 混交林 D针针叶林 【剖析】 第(1)题,据图知高速公路穿过处 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且地势较 两侧 高,为山地。第(2)题,喀斯特地貌可形成石 芽、溶洞等地形,石灰岩在湿热的条件下易发 育成喀斯特地貌。第(3)题,柑橘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