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与固相反应.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95888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扩散与固相反应.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扩散与固相反应.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扩散与固相反应.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扩散与固相反应.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扩散与固相反应.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扩散与固相反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扩散与固相反应.(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 扩散与固相反应 n扩散概念。 n扩散是由于大量原子的引起的物质 宏观迁移。 n物质的迁移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 n扩散是固体中物质传输的方式。 7.1 扩散现象及分类 (1)扩散现象: (2)晶体中扩散的基本特征: n明显的质点扩散开始温度。 n晶体结构限制质点每一步迁移的 (3)从不同角度对扩散进行分类 n按浓度均匀程度 n按扩散方向分 n按原子的扩散方向分 (4)原子的扩散激活能 7.2 扩散动力学方程 固体中许多反应都受扩散的控制,对扩散 的研究主要有2方面: n对定向扩散流建立数学方程式,总结宏观规 律。 已知边界条件和扩散系数,计算浓度分布情况; 通过实验,利用公式,求扩散系数。

2、 n搞清微观本质,探讨微观运动与扩散系数的 关系,分析影响扩散的因素。 (1)菲克第一定律 n内容 n稳定扩散: 菲克第一定律 n扩散通量 J : 量纲: 单位: 菲克第一定律 n若扩散沿x轴单向进行,则菲克第一定律的数学 表达式为: 扩散过程中溶质原子的分布 菲克第一定律 n注意: 关系式不涉及系统内部原子运动的微观 过程; 扩散系数反映系统特征,不仅仅取决于 某一组元的特征; 菲克第一定律 适用于系统的任何位置,而且适用于扩 散过程的任一时刻。 0,扩散由向进行,扩散 的结果是浓度在不同空间位置的差别 ,即扩散; 0, 溶质原子流动方向与浓度降低方向一致 (2)菲克第二定律 n非稳态扩散:

3、 n若扩散沿x轴单向进行,菲克第二定律的 数学表达式为: 菲克第二定律 对于一维扩散问题: n初始条件:在 时浓度随坐标x的变 化规律 为已知函数。 n边界条件:在边界 处,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规律 为已知函数。 n求得 ,即:体系任何时间t,任 何位置x处,扩散质点的浓度c。 菲克第二定律 n若在空间三个方向均有浓度梯度,且三个 方向的扩散系数相同,则三维扩散的第二 定律为: 菲克第二定律 n第二定律的数学解: n若实验测得 ,即可求得扩散深度与 扩散时间的近似关系: 7.3 扩散的微观机制 n原子的扩散可沿晶体表面进行,也可沿 晶体中进行,在晶体内通过晶体点 阵进行。 n晶体中原子(离子)扩

4、散的微观机制主 要有两种:。 (1)间隙机制 n间隙扩散: n间隙原子在跳动时必须克服一个。 n在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扩散是间 隙扩散 (2)空位机制 n空位扩散: n实现空位扩散的条件是: 扩散原子邻近有 原子具有 n在固溶体中,溶质原子和溶剂原子 的迁移就是通过空位机制实现的。 空位机制 空位扩散机制中有空位扩散通量, 其大小与原子扩散通量相等,方向 相反。 柯肯达尔效应 n将一段纯Cu棒与一段纯Ni棒对焊,焊面 上嵌入W丝作为焊面位置标记。 n将Cu-Ni扩散偶加热(但不出现液相), 由于浓度差别,Cu(或Ni)原子会越过标记 面(有W丝)向另一侧扩散。 n经长时保温后发现:标记面向Ni

5、的一 侧移动一定距离;成分分布如图中曲 线所示。 柯肯达尔效应的分析 n惰性的W丝不可能因扩散而移动。 nNi原子直径D=1.32(六方)、D=1.24 (立方) ;Cu原子直径D=1.27 n二者原子直径相差不大,向对方等量扩散时, 不会因原子直径差别使界面两侧的体积产生这 样大的差别。 n唯一可能的是Ni原子向Cu一侧扩散的多,Cu向 Ni一侧扩散的少,使Cu一侧伸长,Ni一侧缩短 。 柯肯达尔效应的解释 nNi原子比Cu原子扩散的快,有一个净Ni原子流 越过W丝流向Cu一侧,同时有一个空位流越过 W丝流向Ni。 nCu一侧空位浓度(低于平衡浓度),则Ni一 侧空位浓度(高于平衡浓度)。

6、n当两侧空位浓度恢复到平衡浓度时,Cu一侧将 因空位而伸长,Ni一侧将因空位而缩短,这 相当于W丝向Ni一侧移动一段距离。 两种机制比较: n原子扩散时的“中转站”: n间隙位置本身是不能移动的,而空位是 可以移动的。 扩散系数 n扩散系数与跃迁距离的平方、跃迁 方向几率、跃迁的频率成正比。 是与有关的参数。 以立方结构为例: 间隙扩散: 即 空位扩散:还需引入一个相关因子 。 扩散系数 同样与有关。 简单立方: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扩散系数 与扩散物质本身、扩散机制、温度密切 相关。 n只有能量较高的原子的振动,才能克服能 垒,产生跃迁。 n设原子总数为,能垒,能产生跳动的 原子数为,原

7、子振动频率为,则与的 关系为: 扩散系数 n除原子跳动的能量条件之外,还需满足 条件。 间隙扩散:空的间隙位置数近似等于 。 置换扩散:某一原子周围的空位数取决 于平衡。 扩散系数 n为方便起见,习惯上将各种晶体结构中空位 或间隙扩散系数统一于如下表达式: 扩散系数 n对扩散激活能而言: 间隙扩散:只与有关(迁移能) 置换扩散:等于。 n实际晶体的1nD1T图,得到而 不是直线。因为实际晶体中的空位有两 部分:缺陷、缺陷。 本征扩散与非本征扩散 n本征扩散: n非本征扩散: 本征扩散与非本征扩散 n体系中的空位浓度(N)包含两部分。 即: n1nD1T图出现有弯曲或转折现象,是 由于两种扩散的

8、差异所致。 7.5 扩散驱动力 n称为扩散驱动力。 n热力学研究表明,扩散的驱动力是 n无论下坡扩散、上坡扩散,都要满足热 力学原理,要求不同空间位置的化学位 差越来越。 非化学计量氧化物中的扩散 n除掺杂点缺陷引起非本征扩散外,还可 发生在非化学计量氧化物晶体材料中。 n典型的非化学计量空位形成方式: n同时考虑本征缺陷空位、杂质缺陷空位 及非化学计量空位对扩散的贡献,1nD 1T图由含个转折点的直线段构成 。 7.6 影响扩散的因素 (1)扩散介质结构的影响 n扩散介质结构越紧密,扩散越 n对称性差的单晶中扩散系数的各向异性。 (2)扩散相与扩散介质的性质差异 n扩散相与扩散介质性质差异越

9、大,扩散系数 也越。 影响扩散的因素 (3)温度与杂质的影响 n温度的高低是相对的;不同的物质应考虑 其熔点。 n利用杂质对扩散的影响是人们改善扩散的 主要途径。 影响扩散的因素 (4)结构缺陷的影响 n实验表明,在金属材料和离子晶体中,原 子或离子在晶界上扩散远比在晶粒内部扩 散来得。 n n缺陷所占体积份额很小,它们对扩散的影 响与温度有关,只有在,短路扩散才 起显著的作用。 影响扩散的因素 (5)固溶体类型 n扩散机制不同,激活能大小不同。 (6)晶体组成复杂性 n实际晶体中,具有多种化学成分,扩散 是集体行为。 n互扩散系统: 7.7 固相反应 n广义: n狭义: n反应历程: 接触。

10、 化学反应,生成产物层。 部分产物由界面转移。 固相反应特征 n是发生反应和物质输送的先决条件。 n固态物质间的反应是直接进行的,气、液 相没有或不起重要作用。有少量气、液相 参加时,固相反应速度变化。 固相反应特征 n烧结温度: n海得华定律: 固相反应分类 n按参加反应物质的聚集状态分: n按反应性质分: n按反应机理分: 固相反应分类 n从反应物的组成变化方面分: 发生组成变化:固液(气、固)、分解 不发生组成变化:相变、烧结 n从固体中成分的传输距离来分: 短距离传输反应:相变 中距离传输反应:固相聚合 长距离传输反应:烧结、固液(气、固) 7.8 固相反应动力学 n讨论固相反应速度及

11、影响速度的因素。 (反应体系、反应随变化的规律) (1)一般动力学关系 n整个过程的速度由其中速度最的环节控制 。 n整体反应速度与各阶段反应速度间关系: (1)一般动力学关系 由扩散和化学反应构成的固相反应: n当时,称化学动力学范围。 n当时,称扩散动力学范围。 n当扩散速度和化学反应速度可相比拟时, 称为过渡范围。 (2)化学动力学范围 n过程特点: n化学反应速度用表示。 n反应速度还与反应物间的有关。 化学动力学范围 n转化率G: nG与t的函数关系 (3)扩散动力学范围 过程特点: n大多数由扩散控制的固相反应,实际上 由速度控制。 抛物线型速度方程平板模型 反应物A、B 产物AB

12、,产物层厚x 平板间接触面积为 S 浓度梯度为dc/dx dt 时间A迁移的量为dm 平板模型 n反应产物层厚度与时 间的成正比。 n镍的氧化增重曲线 n局限性: 杨德尔方程球体模型 反应物是等径球粒。 n反应物A 是扩散相,A 成分总是包围着B 的颗粒,A、B与C完全接触。 n反应自球表面向中心进行。 nA在产物层中的浓度是线性的。 n扩散层截面积一定。 球体模型 n带入平板模型抛物线速度方程 n微分 球体模型 n适用范围:反应初期(G较小时) n碳酸盐和氧化物间的反应实验表明:反 应初期都基本符合杨德方程式,而后偏 差就愈来愈大。原因: 金斯特林格方程三维球体模型 nA是扩散相 nB是半径

13、为R球形颗粒 n反应沿B整个球表面进行 nA和B形成产物AB,厚度x, x随反应进行而增厚。 nA扩散到A-AB界面的阻力通过AB层的扩散阻 力。 nA-AB界面上A的浓度为C。,A在B-AB界面上的 浓度为0。 三维球体模型 n求解得: n微分得: 方程比较 n随着 G 值增加,两式偏差越来越。 n杨德尔方程在时适用。 G 0.3 金斯特林格方程在。 G 0.8 n两方程未考虑产物与反应物差异带来的 体积效应,引出卡特方程。 升华速度控制 u动力学方程为: u积分后: 反应条件改变对动力学控制过程的影响 u固态物之间反应动力学与反应机理和条件密切 相关,当反应条件变化时,控制反应速率的机 制

14、可能发生变化。 u用速度或速度常数对温度的倒数作图,所得直 线如果在某处出现转折,此转折就意味着速度 范围的改变。 7.9 影响固相反应的因素 (1)反应物化学组成的影响 化学组成是影响固相反应的内因,是决 定的重要条件。 n热力学角度: 结构角度: (1)反应物化学组成 n同一反应系统中,各反应物间的比例。 改变 A、B 比例会影响反应物,改变 产物层厚度,影响反应速度。 n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矿化剂(或原料中 的杂质),常会对反应产生特殊的作用。 (2)反应物颗粒及均匀性 n速度方程: n机理: n反应物料粒径的分布: (3)反应温度 温度是影响固相反应速度的重要外部条件。 n一般随温度升

15、高,质点热运动动能增大, 能力和能力增强。 n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加速作用一般比对扩散过 程大。 (4)压力和气氛 对不同反应类型,二者的影响也不同。 n在两相间的反应中,增大压力有助于颗粒 的,加速物质传递过程,使反应速度 增加。 n有液、气相参与的反应,扩散过程主要不 是通过固体粒子的直接接触实现的。提高 压力有时不起作用,甚至适得其反。 n气氛可改变固体吸附特性、缺陷浓度等。 (5)反应物活性的影响 同一物质处于不同结构状态时其反应活性 差异甚大。 n晶格能愈高、结构愈完整和稳定的,其反 应活性低。 8.5 材料系统中的热力学 u重点叙述热力学在-体系中应用的特点和硅酸 盐系统热力学计算的两种方法: 热力学在凝聚态体系中应用的特点 u探讨反应发生的方向性比反应平衡性更有实际 意义。 u过程进行判据: 化学反应过程的方向性 u对于纯固相反应 u有气相或液相参与,必须考虑其中与反应有 关物质的活度。 过程产物的稳定性和生成序 u对于组成确定并可能生成多种中间产物的固 相反应,应用热力学原理估测反应发生顺序 及最终产物的种类。 u产物生成序与稳定序关系3种情况: 与稳定序正向一致; 与稳定序反向一致; 毫无规律性关系。 经典热力学应用的局限性 u硅酸盐系统的热力学过程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