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1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94804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174 大小:17.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系统1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呼吸系统1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呼吸系统1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呼吸系统1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呼吸系统1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系统1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系统1教材(1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解剖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HUMANANATOMYandPHYSIOLOGY宁德师范学院生物工程系生理学教研室第八章第八章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第一节概述呼吸(respiration):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呼吸道:鼻、咽、喉(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及分支(下呼吸道)呼吸器:肺第二节呼吸器官的结构(一)鼻1.外鼻鼻尖、鼻翼、鼻孔、鼻中隔2.鼻腔(1)鼻前庭(2)固有鼻腔上、中、下鼻道一、呼吸道1.外鼻鼻根鼻背鼻尖鼻翼鼻骨皮肤软骨构造鼻孔分成左右两腔2.鼻腔经鼻后孔向后通咽1)壁构造2)交通4)鼻中隔3)分部5)外侧壁6)鼻粘膜骨、软骨、粘膜或皮肤

2、鼻中隔经鼻孔向前通外界黏膜黏膜l嗅部l呼吸部3.3.鼻旁窦鼻旁窦l额窦l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l筛窦(前中群)(后群)开口于上鼻道l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额窦鼻旁窦蝶窦位于鼻腔前上方位于鼻腔后上方蝶骨内开口中鼻道额骨内开口蝶筛隐窝上颌窦筛窦位于鼻腔上部外侧,前中群开口中鼻道后群开口上鼻道位于鼻腔下部外侧,上颌骨内筛骨内底邻上颌磨牙牙根开口中鼻道鼻咽部(二)咽口咽部喉咽部(三)喉软骨连结喉肌喉腔1.位置喉下端平第6颈椎下缘接气管后方邻喉咽位于颈前正中前方被舌骨下肌群覆盖上接舌骨毗邻2.2.喉软骨喉软骨ll甲状软骨甲状软骨ll环状软骨环状软骨ll会厌软骨会厌软骨ll杓状软骨(成对)杓状软骨(成对)会厌软骨

3、甲状软骨杓状软骨环状软骨板上方在喉前外侧壁甲状软骨居舌骨后方在喉下端环状软骨在喉后壁上角下角喉结前角甲状软骨板环状软骨板环状软骨弓前面观后面观环状软骨杓状软骨前面观后面观声带突肌突尖喉口会厌3.喉软骨的连结弹性圆锥甲状舌骨膜环杓关节环甲关节声韧带环甲正中韧带弹性圆锥尖附于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底连于和环状软骨上缘杓状软骨声带突甲状舌骨膜环甲正中韧带环甲关节环甲关节环杓关节环甲关节环杓关节4.4.喉肌喉肌l声门开大肌:环勺后肌l声门缩小肌:环勺侧肌、勺斜肌、勺横肌l声带紧张肌:环甲肌l声带松弛肌:甲勺肌5.5.喉腔喉腔l两对皱襞前庭襞声襞两个裂前庭裂声门裂(喉腔最狭窄部位)三个部分喉前庭喉中间腔声门下

4、腔侧壁有两对粘膜皱襞声襞喉粘膜皱襞前庭襞声襞覆盖声韧带共同组成声带声门裂前庭裂和声带肌喉中间腔声门裂前庭裂喉口声门下腔喉室喉前庭声门下腔喉前庭(四)气管和支气管(四)气管和支气管1.1.气管气管由由14161416块块“C”C”形气管软骨构成,后部形气管软骨构成,后部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膜构成膜壁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膜构成膜壁。沿食管前方下行上端平第7颈椎体上缘接环状软骨下缘颈部胸部分部下端平胸骨角形成气管杈和第4胸椎下缘2.气管的形态1620个气管软骨气管软骨半环形称膜壁长筒形管道后壁平坦无软骨横断面“D”字形2.2.支气管支气管项目右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形态粗、短(23cm)细、长(45cm)走

5、向陡直较平与中线夹角小(约2530度)大(约4050度)特点异物易落入3.气管和支气管壁的结构黏膜层黏膜下层外膜气管兔气管黏膜的表面兔细支气管黏膜局部放大二、肺二、肺(一)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1.位置胸腔内纵隔两侧2.2.形态形态l一尖:肺尖l一底:肺底l两面肋面纵隔面l三缘前缘下缘后缘l分叶左肺两叶(叶间裂)右肺三叶(叶间裂、右肺副裂)右宽短左窄长肺小叶轮廓轻软半圆锥形淡红灰黑海绵状光滑肺底肋面前缘肺尖心切迹下缘一尖一底三缘三面后缘肋面膈面前缘下缘内侧面膈面上叶叶间裂中叶下叶上叶下叶叶间裂右肺副裂肺裂和分叶将肺连于纵隔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共同组成肺根支气管树肺内支气管肺叶支气管肺段支

6、气管支气管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肺内导气部肺内呼吸部肺小叶肺小叶(pulmonarylobule)(pulmonarylobule)支气管树(支气管树(bronchialtreebronchialtree)3.肺(Lung)微细结构实质:支气管树+肺泡间质:结缔组织、血管、神经、淋巴管等。肺(Lung)实质微细结构组成:支气管树+肺泡按功能分导气部肺内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多少无混合腺多少无软骨多少无平滑肌少

7、增多完整环行“三多三多三少三少三无一环三无一环”肺的导气部管壁结构变化规律肺内小支气管B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respiratorybronchiole)管壁:不完整单柱单立平滑肌:少肺泡管(alveolarsac)管壁:间断结节状膨大单层立方上皮平滑肌极少肺泡囊(alveolarsac)管壁:数个肺泡开口单层扁平上皮平滑肌无肺泡:(pulmonaryalveolus)肺泡肺泡隔与肺泡孔模式图肺泡隔中弹性纤维肺泡隔:肺泡间结缔组织大量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维持肺泡形状,有利肺泡回缩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尘细胞(dustcell):吞噬,防御(alveolarse

8、ptum)肺泡孔(alveolarpore):平衡气压II型肺泡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尘细胞尘细胞(dustcelldustcell)肺巨噬细胞(Pulmonarymacrophage)肺巨噬细胞和尘细胞6层1m厚(二)呼吸膜的结构正常呼吸膜非常薄,通透性与面积极大(70-80m2)。CO2O2气-血屏障(呼吸膜)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其液体层I型肺泡上皮上皮基底膜间隙毛细血管内皮基底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气血(respiratorymembrane)内皮细胞肺泡上皮基膜气血屏障(气血屏障(blood-airbarrierblood-airbarrier)电镜图)电镜图.肺泡表面张力说明肺泡内液-气界面(

9、表面张力)是否存在,与肺的弹性阻力有着密切关系。肺泡内的液-气界面,因界面层的液体分子受力不均匀,表现的内聚力(表面张力)方向是向中心的使肺泡缩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来源:肺泡型细胞分泌,单分子层分布于肺泡液-气界面上,其密度随肺泡的张缩而改变。成分:二棕榈酰卵磷脂(DPL或DPPC)。作用:a.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降低吸气阻力;b.减少肺泡内液的生成防肺水肿的发生;c.维持肺泡内压的稳定性防肺泡破裂或萎缩;(三)肺的血液循环功能血管:肺动脉肺静脉营养血管: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胸主动脉肋间动脉支气管动脉毛细血管网支气管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肺静脉左心房三、胸膜、胸膜腔和纵隔三、胸膜、胸膜腔和纵隔l(一

10、)胸膜与胸膜腔l胸膜与胸膜腔概念l胸膜脏层l胸膜壁层(二)纵隔胸腔胸胸膜膜腔腔的的概概念念膈胸膜胸膜顶胸膜顶纵隔胸膜肋胸膜肋胸膜纵隔胸膜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的器官和组织纵隔第三节第三节肺通气肺通气一、肺通气的动力二、肺通气的阻力三、肺容量与肺通气量四、人工呼吸一、肺通气的动力呼气肺内压大气压缩小肺脏吸气肺内压大气压胸廓呼吸肌缩小收缩舒张扩张原动力: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外界大气压间的压力差。扩张(一一)呼吸运动呼吸运动1.定义:呼吸肌收缩、舒张所造成的胸廓的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2.主要的吸气肌为:膈肌(diaphragm)和肋间外肌(externalintercos

11、talmuscle)3.呼气是一种被动过程,用力呼吸时,肋间内肌和腹壁肌的收缩参与呼气。胸骨肋骨呼气肋间内肌收缩肋间外肌松弛肋间外肌收缩肋间内肌松弛肋骨胸骨吸气膈肌舒张呼气膈肌收缩吸气呼吸运动呼吸运动吸气主动、呼气被动1.平静呼吸(1)平静吸气-主动膈肌收缩膈下移胸腔上下径增大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和胸骨上提肋骨稍转向外侧胸腔的前后左右径增大胸腔容积扩大肺容积扩大肺内压下降并低于大气压空气顺压力差进入肺内吸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气流停止(2)平静呼气-被动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回缩肺容积缩小肺内压升高超过大气压空气顺压力差出肺呼气末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气流停止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间内肌和腹壁肌收缩胸

12、廓容积和肺容积显著缩小肺内压升高明显大大超过大气压空气顺压力差迅速出肺2.用力呼吸(1)用力吸气:除膈肌、肋间外肌加强收缩外,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也收缩。(主动)(2)用力呼气:(主动)腹式呼吸:膈肌收缩,膈下降,胸廓扩大,吸气;主动过程膈肌舒张,膈上升,胸廓变小,呼气;被动过程腹肌收缩引起主动呼气。主动过程胸式呼吸: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举,胸廓扩大,吸气;主动过程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下降,胸廓变小,呼气;被动过程肋间内肌收缩引起主动呼气。主动过程l一般情况下,人是腹式、胸式呼吸并用。安静时,肺容量的变化中75%是膈肌活动的结果,25%是肋间肌活动的结果。安静时吸气是主动过程,呼气是被动过程。用力

13、呼气时,吸气呼气都是主动过程。肺通气原理肺通气原理动力:呼吸肌的运动吸气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大吸气肌舒张吸气大气压肺内压胸廓缩小肺缩小肺内压大气压呼气呼吸肌运动(原动力)胸内压变化(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差变化(直接动力)肺通气(二)呼吸时胸内压和肺内压的变化(二)呼吸时胸内压和肺内压的变化1.肺内压:肺内压是指肺内气道和肺泡内气体的压力。肺内压大气压=大气压大气压肺内压肺内压吸气呼气停止2.2.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压(1)概念:胸膜腔内的压力为胸膜腔内压,可测得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称之胸膜腔负压。无论吸气相还是呼气相,胸膜腔内压总是负压。(2)成因:有少量浆液的密闭腔;肺和胸廓是弹性组织;胸

14、廓自然容积肺容积;壁层胸膜紧贴于胸廓内壁大气压对其影响极小。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胸内负压的形成:胸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平静吸气末及呼气初肺内压=大气压胸内压肺回缩力?肺回缩力弹性回缩力,13肺泡液体层表面张力,23平静吸气时:胸内压大气压=0.71.3kPa平静呼气时:胸内压o2与Hb亲和力260倍;co与Hb的结合位点与o2相同;异常Hb:Hb的运o2能力(如地中海贫血)胎儿Hb:胎儿Hb的4条肽链为22(成人为22)构成,其Hb与o2亲和力成人,这与胎儿所处的低氧环境是相适应的。Hb的Fe2+Fe3+:Hb失去结合o2的能力(如亚硝酸盐)(5)Hb本身的性质(4)Pco(二)CO2的运输1.

15、物理溶解:62.化学结合:94(1)HCO3-的形式:87反应过程:CO2H2O反应特征:反应速度极快且可逆,反应方向取决于PCO2差;RBC膜上有Cl-和HCO3-特异转运载体,Cl-转移维持电平衡,促进CO2化学结合的运输;需酶催化:碳酸酐酶加速反应0.5万倍,双向作用;在RBC内反应在血浆内运输。碳酸酐酶H2CO3HCO3-H+(2)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7反应过程:HbNH2+CO2反应特征:在组织在肺脏HbNHCOO-H+反应迅速且可逆,无需酶催化;CO2与Hb的结合较为松散;虽不是主要运输形式,却是高效率运输形式,因肺部排出的CO2有2030是此释放的。第五节第五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16、呼吸运动的调节l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的活动,l其深度和频率随体内外环境条件而改变。l呼吸肌本身没有节律性,l它的节律性来自中枢神经系统。一、呼吸中枢呼吸中枢是指(分布在大脑皮层、间脑、脑桥、延髓、脊髓等部位)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正常呼吸运动是在各呼吸中枢的相互配合下进行的。早先分段横切脑干等研究发现:延髓是呼吸基本中枢,脑桥是呼吸调整中枢。(一)呼吸的基本中枢1.延髓呼吸中枢分为两组:背侧呼吸组大多属吸气神经元腹侧呼吸组有吸气和呼气两类神经元2.脑桥呼吸中枢调整延髓呼吸神经元活动,抑制吸气,使吸气向呼气转化。3.大脑皮层对呼吸运动的调节(1)通过对脑桥和延髓呼吸中枢的作用,调节呼吸的节律。(2)通过皮质脊髓束和和黑质红核脊髓束,下传直接支配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调节其活动。意义:意识性呼吸。呼吸节律形成的机制吸气活动发生器吸气切断机制H+CO21.1.肺牵张反射肺牵张反射迷走吸气抑制反射(肺扩张反射)迷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