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厂站施工一级建造师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99462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水排水厂站施工一级建造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给水排水厂站施工一级建造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给水排水厂站施工一级建造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给水排水厂站施工一级建造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给水排水厂站施工一级建造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水排水厂站施工一级建造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水排水厂站施工一级建造师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常用降水方法和布置要求 1、条状基坑宜采用单排或双排降水井,布置在基坑外缘一侧 或两侧,在基坑(沟槽)端部,降水井布置外延长度应为基坑宽 度的一倍至两倍。 第四节 给水排水厂站施工 2、面状基坑降水井,宜在基坑外缘呈封闭状布置,距边坡上 口12m,当面状基坑很小时可考虑单个降水井。 二、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 1.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主要内容包 括结构形式、施工艺及流程、模板及其支架设计。 2.池壁与顶板连续施工时,池壁内模立柱不得同时作为顶板模 板立柱。顶板支架的斜杆或横向连杆不得与池壁模板的杆件相 连接。池壁模板可先安装一侧,绑完钢筋后,分层安装另一侧 模板,

2、或采用一次安装到顶而分层预留操作窗口的施工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分层安装模板,其每层层高不宜超过1.5m;分层留置窗口 时,窗口的层高不宜超过3m,水平净距不宜超过1.5m; (2)当有预留孔洞或预埋管时,宜在孔口或管口外径l/4l/3高 度处分层;孔径或管外径小于200mm时,可不受此限制; (3)安装一层模板或窗口模板的时间,应短于浇筑混凝土间歇时 间的有关规定; (4)分层安装模板或安装窗口模板时,应严防杂物落入模内。 3止水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塑料或橡胶止水带的形状、尺寸及其材质的物理性能,且无 裂纹,无气泡; (2)塑料或橡胶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

3、采用叠接;接缝 (3)金属止水带应平整、尺寸准确,其表面的铁锈、油污应清除 干净,不得有砂眼、钉孔; (4)金属止水带接头应按其厚度分别采用折叠咬接或搭接;搭 接长度不得小于20mm,咬接或搭接必须采用双面焊接; (5)金属止水带在伸缩缝中的部分应涂防锈和防腐涂料。 (6)止水带安装应牢固,位置准确,其中心线应与变形缝中 心线对正,带面不得有裂纹、孔洞等。不得在止水带上穿孔或 用铁钉固定就位。 4.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管、预埋件的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 。安装前应清除铁锈和油污,安装后应作标志。 5整体现浇混凝土的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 (1)侧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

4、棱角不因拆除模板 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 (2)底模板,应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达到表 1K414012规定强度,方可拆除。 序 号构件类型构件跨度 L(m) 达到设计 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标准值的百分率() 1板250 28100 2梁、拱、壳875 8100 3悬臂构件275 2100 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水池相比较,装配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水 池更具有比较可靠的抗裂性及不透水性,在钢材、木材、水泥的消 耗量上均较普通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水池节省。 三、装配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水池施工 抗浮措施 选择可靠的降低地下水位方法,严格进行排降水工程施工,对排降 水所用机具随时作好保养维护,并有备

5、用机具。 构筑物下及基坑内四周埋设排水盲沟和抽水设备,发生基坑内积水 即排除。 备有应急供电和排水设施并保证其可靠性。 雨季施工,基坑四周设防汛墙,防止外来水进入基坑,并建立防汛 组织,强化防汛工作。 可能时,允许地下水和外来水进入构筑物,使构筑物内外无水位差 ,以减少浮力值。 水池壁板安插在底板外周槽口内 1. 水池壁板构造 无搭接钢筋的壁板 有搭接钢筋的壁板 构件吊装前,应结合水池结构、直径与构件的最大重量确定 采用的吊装机械,吊装方法,吊装顺序及构件堆放地点等。常用的吊 装机械多采用自行式起重机,如汽车式和履带式起重机等。 吊装顺序可按选定的机械性能而定。通常有两种吊装顺序, 一种是连续

6、吊装柱、梁、盖板,由中心向外进展,然后吊装壁板;另 一种是依次分别吊完柱、梁、壁板后再吊装顶盖板。 构件吊装校正之后用水泥砂浆连接或预埋件焊接。采用预埋 件焊接可提高结构整体性及抗震性,而且不须临时支撑。 壁板吊装前,在底板槽口外侧弧形尺宽度的距离弹墨线。吊 装前,弧形尺外边贴墨线,内侧贴壁板外弧面,同时用垂球找正,即 可确定壁板位置,然后用预埋件焊接或临时固定。 壁板全部吊装完毕后,在接缝处安装模板,浇灌豆石混凝土堵 缝。 2.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构件吊装 预制安装混凝土水池,分圆形和矩形两种,圆形水池依靠高强钢丝 缠绕并施加预应力箍定,矩形水池用四角现浇混凝土壁板及预制壁板缝间 钢筋结

7、构保证水池整体性,故矩形水池在板缝混凝土浇筑前必须严格按设 计要求,完善板缝钢筋施工。 板缝混凝土内模宜一次安装到顶,外模随混凝土浇注随陆续安装并 保证不跑模不漏浆。分段支模高度不宜超过一块板高度。 板缝混凝土浇筑前,应将壁板侧面和模板充分湿润,并检查模板是 否稳妥,模内是否洁净。 板缝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设计规定时,其强度等级应 大于壁板一个等级,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 浇筑板缝混凝土,应在板缝宽度最大时进行,以防板缝受温度变化 影响产生裂缝。有顶板水池,由于壁板受顶板约束,一般当日气温最高时 板缝宽度最大。 板缝混凝土分层浇筑高度不宜超过250mm,并注意混凝土和易性,二 次混凝土

8、入模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采用机械振动并辅以人工插动,确保不过振和混凝土密实。 作好混凝土养生,确保连续湿润养生不少于7d。 3.板缝混凝土的浇注 4. 池壁环向预应力施工 水池环向预应力钢筋张拉工作应在环槽杯口,壁板接缝浇注的混凝土 强度达 到设计强度的70开始。 缠丝工作是利用缠丝机完成的。 缠丝应从池壁顶向下进行,第一圈距池 顶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但不宜大于500mm, 如缠丝不能按设计要求达到的部位时,可与 设计人洽商采取加密钢丝的措施。缠丝时严 格控制钢丝间距、缠到锚固槽时,用锚固锚 定。 每缠一盘钢丝测定一次应力值,以便及 时调整牵制的松紧保证质量。 钢丝需作搭接时,应使用

9、1820号钢丝密排绑扎牢固,其搭接长度不 小于250mm。 对已缠钢丝,要切实保护,严防被污染和重物撞击。 (1)将池内杂物清理干净,并修补池内外的缺陷;对局部蜂窝、麻面和 螺栓孔、预埋筋等,须在满水前修补、剔除。 (2)设置水位观测标尺、标定水池最高水位,安装水位测针。 (3)准备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 (4)临时封堵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孔等,并检查进排水阀门。 (5)注水的水应采用清水,并做好注水和排空管路系统的准备工作,必 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照明等标志应配备齐全。 5. 水池满水试验 试验准备 向池内注水应分三次进行,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3。对大中型 水池,可注水至池壁底部的施

10、工缝以上,检查底板的抗渗质量,当无明 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 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 少于24h。 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注水过程中, 对池外观进行检查,渗水量过大时停止注水,进行处理。当设计单位有 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5. 水池满水试验 注 水 池内水位注水至设计水位24h以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测读水位的末读数与初读数的时间间隔应不小于24h。 水位测针的读数精度应达到0.1mm。 连续测定的时间可依实际情况而定,如第一天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 准,应再测定一天;如第一天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

11、标准,而以后的渗 水量逐渐减少,可继续延长观测。 5. 水池满水试验 水位观测 有盖水池的满水试验,对蒸发量可忽略不计。无盖水池的满水试验 的蒸发量,可在水池内固定直径50cm,高30cm,水深为20cm的敞口钢板 水箱,并设有测定水位的测针。测定水池中水位的同时,测定蒸发水箱 中的水位。 5. 水池满水试验 蒸发量的测定 按照规范规定,水池渗水量标准按照池壁和池底的浸湿面积计算 ,钢筋混凝土水池不得超过2L/(m2d)。 工程名称 水池名称 施工单位 水池结构 允许渗水量(L d) 水池平面尺寸(mm)水面面积A1() 水 深(m) 湿润面积A2() 测读记录 初读数 末 读 数 两次读数差

12、 测读时间(年、月、日 ) 时、分 水池水位E() 蒸发水箱水位e() 大气温度() 水 温() 实际渗水量 m3/d Ld占允许量的百分率 参加单位人员 建设单位 施工单 位 监理单位 水池满水试验记录 预应力钢筋保护层的施工应在水池满水试验合格后的满水条件下进 行。试水一旦结束,应尽快进行钢丝保护层的喷浆,以免钢丝暴露在大 气中发生锈蚀。 喷浆前,必须对池外壁污物进行清理检验。 喷浆应沿池壁的圆周方向自池身上端开始;喷口至受喷面的距离应 以回弹物较少,喷层密实确定; 每次喷浆厚度为1520mm,共喷三遍,总厚度不小于40mm; 喷浆应与喷射面保持垂直,当受障碍物影响时,其入射角不应大于 15; 喷浆宜在气温高于15时施工,当有大风、降雨、冰冻或当日最低 气温低于0时,不得进行喷浆施工; 喷浆凝结后,应加遮盖湿润养护14d以上。 6. 水泥砂浆保护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