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解决方法与措施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8434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解决方法与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解决方法与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解决方法与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解决方法与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解决方法与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解决方法与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解决方法与措施(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解决方法与措施我在网上查到资料,就有这样的一个例子,这个事情发生在一年前天津市有一位13岁少年张潇艺连续打电子游戏36小时,然后从高楼之上,一飞而下,追随游戏里头的虚拟人物去了。这种因无节制玩电脑游戏而引起的事故经常会在报纸等媒体上看到。网络游戏,仿佛是在一夜间闯入安静教育园地的一匹披着羊皮的狼,孩子们对它是一味的热捧和追随,青少年沉溺于某些不健康的游戏之中而不能自拔,网络游戏引发的问题似乎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病。这种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深思: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学生迷恋网络游戏?又会造成怎样的影响?究竟怎么去解决这一问题?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对本校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

2、现状分析迷失在虚幻世界 (一)个案分析 我通过心理辅导(面谈)悄悄话信箱 青少年心理热线等方式与部分迷恋网络游戏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形成过程及心理动因。 例一 :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呢?笔者问。(游戏在现在的约定俗成中,似乎更倾向与网络游戏了。于是,在谈话中,往往就直接用游戏一词代替了网络游戏) 好玩!学生王某的回答简洁明确。 难道人生就是为了好玩吗? 笔者想引导他树立远大理想。 不是。可是也需要适当的放松,需要玩玩的呀。孩子说得很是辩证。游戏是儿童时代的一项权利,网络游戏,只不过是游戏转换了场地,把从生活中摆到了电子平台上罢了。大部分学生,认为玩电子就是一种娱乐。网络游戏总是与人的业余爱好有

3、一定关系:喜欢打扑克、下象棋的就对相关游戏感兴趣;喜欢驾驶的,肯定爱玩赛车游戏。何况,电子游戏具有虚拟性和可逆性,下了一步臭棋可以悔棋;赛车翻车换一辆车就是了,更没有生命危险和财产损失。因此,电脑游戏往往比业余爱好更具有吸引力,可以满足和延伸业余爱好。 例二:韩某,六年级学生,放学后经常迟回家,对家长谎称迟放学或同学家玩,被介绍到心理辅导室,经交谈,才发现他是到网吧玩电子游戏去了。 例三:赵某,六年级学生,晚上等家人睡熟后偷偷溜出来进网吧玩游戏,被治安队发现送回家,后来被介绍到心理辅导室,问其原因是不玩游戏心发慌,不能入眠,已经成瘾。 对于上述两位学生情况,他们已经很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4、其中的社会因素也应引起我们的思考,网吧本来是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的,但许多网吧为了生存不择手段,又缺乏有力的法制管理。 例四:(学生来信)我在同学眼中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但在游戏中却能成为游戏世界的霸主,那感觉是非常棒的。这反映了一部分学生要求平等自由的参与意识和自我实现的愿望。这种游戏适应了学生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使他们可以在游戏中自由表达,平等对话,自主认知。现实生活中平平的学生,也可以成为游戏中的明星,霸主。通过游戏,展示了学生的自信。 例五:一位学生在热线中说到:游戏里面有学校里和家里找不到情感世界,我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尽情释放。 这反映了一部分学生孤独与寂寞的心理。现在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

5、子女,父母又无暇顾及学生。孩子难得与父母谈心,甚至见面。学校对学生的情感也关注不够,这样伴随孩子的必然是孤独与寂寞。游戏成为他们解决孤独与寂寞的途径。 例六:一位学生从小就聪明好学,数学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常常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一些趣味数学题。但是他发现自己与同学之间越来越玩不到一起去了,因为他不懂游戏,而同学们课后闲聊的内容基本上不离游戏。为了与同学有共同语言,他开始钻研游戏。迷恋上了电子游戏后聪明的平平玩游戏也同样出类拔萃,从而深受小伙伴的推崇。由于常常熬夜,在学校上课的时候很难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课,以至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这种情况反映出学生课余活动内容的贫乏。当大家都以游戏为业余话题

6、的时候,那些不玩游戏的学生就成了另类,他们被团体接纳的需要就得不到满足。 二、成因探究现实中的缺失网上补 (一)社会因素 一方面是没有完善的法律制约危害青少年电子游戏的生产与销售,即使是有不准未成年少年进入网吧,不准网吧超时营业这样的硬性规定,但如果这样的规定被违反,也不过是罚款而已。 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电子游戏产业的负面作用,几乎没有什么法律法规或条例加以限制,只要不涉黄涉赌,就没有人认为其不合法,或其中的某一方面实际上已经违法。 电子游戏行业中已经有不少成功人士,他们对于自己从事工作的危害性不会没有认识,但其中最高尚者,也只是以大量捐款来平衡负疚心理而已。也许这些人会这样排解:电子游戏对不同

7、的人情况并不一样,有的人就始终不会上瘾,只不过将其作为休息的一种方式而已。 (二)家庭因素 笔者就孩子第一次上网是在家里还是在网吧? 接触的是什么内容?平日里你对孩子上网进行过哪些辅导?孩子与你探讨电脑和网络吗?你对孩子上网进行过引导吗?这些问题与家长交流时,发现,家长只知道孩子喜欢玩游戏,但是对于里面具体的内容却知之甚少。 很多家长只顾忙工作或生意,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课余活动,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生活在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经常出现阻碍与困惑,导致学生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寻求心理寄托。 绝大多数家长在读书求学时没接触过电脑和网络;工作后可能又因生存、生活的压力太大无暇了解电脑和网络,造成了

8、电脑和网络知识的贫乏,引导和辅导孩子正确上网自然就力不从心了。应该承认,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在电脑和网络知识方面,大多还不如自己的孩子和学生。 (三)心理因素 )幻想、玩乐心理需求 处于发展中的孩子好幻想,但容易脱离现实,一部分会沉湎于幻想而不能自拔,网络游戏为他们的这种心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表现渠道。因为在玩游戏过程中,个体始终存在一种自居作用,即把自己想象成为有超强本领的英雄人物,以此获得成就感。 这里还能享受持续的探究的快乐。网络游戏是没有结局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如果一个人打游戏,一旦赢了,游戏也就结束了,便觉松了一口气,心里直觉得恍惚、空虚,再也不想去理会那个游戏了。反之,如果游戏无穷无

9、尽,没个了结,那就会越打越要打赢它,而这是不大可能的,人的战胜欲望也越燃越旺。再加上好奇心的驱使,更要去探究游戏的深层了。 )心理交往需求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交往需要最强烈的时期,由于心理不成熟,交往经验和交往技巧缺乏等原因,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从而导致交往的失败,交往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让学生以一个虚拟的世界来进行交往。学生就寻求网络游戏这种更随意没有压力的方式。 在这里能找到朋友,找到目标,甚至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努力来实现人生理想。网络游戏里有很多人们想要的东西。现实社会中需要经过很大努力才能得到,甚至付出了努力却仍是什么也得不到的东西,在网络游戏里往往只需更新一下即

10、可得到。这极大地弥补了现实生活中的缺憾。 )强烈的求知欲望 现在学校教学中不够健全,内容陈旧枯燥,更新缓慢,教学形式也不丰富,很大程度上与实际脱节,学生缺乏实践,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网络游戏带给他们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他们有想完成游戏的动力,有渴望探险的愿望,有获得高分的满足感。 )逃避现实的解脱心理 一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危机,他们感到难以应付,网络游戏这个虚幻的空间成了他们逃避现实寻求自我解脱的一个良好的渠道和环境。在游戏世界,奖赏无处不在。这里的世界几乎充满了直观明确的奖赏品。游戏界面设计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随时让玩家注意到可能得到的奖赏,以及这些奖赏有多么必需

11、。大多数游戏都提供了一个比现实生活中奖赏更高、更生动,更明确的虚幻世界。这些奖赏能够让学生忘记现实中的不如意,像一剂精神鸦片,刺激着他们。 学生的心理承受差,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容易在把实际生活中的不满情绪带如电子游戏的虚拟世界是中发泄、解脱,从而过度依赖与虚拟的电子游戏中。 )自制力差 由于青少年在心理素质、行为自控能力等多方面都不如成人,加上生活比较简单,在面对诱惑时,很难做到控制自如,所以当青少年上网往往不能控制时间,产生心理依赖。 适度的玩一些益智类的游戏能调节学生的课余生活,但是由于自制力较差,容易迷恋一些带有刺激性的游戏,不能自拔。不能按照自己预定的时间结束游戏,往往是希望时

12、间能再长一点,更长一点。有些学生在玩后也有后悔心理,但是过后仍会情不自禁地沉迷其间。 三、对策研究既要亡羊补牢更需未雨绸寥 那么如何找到一种相对合理、平衡、有效的教育策略,笔者经过两年的实践,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开展心理辅导加强意识引导 利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和小组辅导、个别辅导等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学会正确处理网络游戏与学习、生活的关系。努力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自制力,让网络游戏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凡事适可而止,电脑游戏说到家是一种业余消遣,一要以愉悦身心为原则,不可沉溺其中,造成过大的心理和生理负担。 、电脑游戏是一种编程游戏

13、,看起来千变万化,实质上是以不变应万变 。因此,人机对垒不可过于认真,应该输赢随意,随遇而安。 、游戏很精彩,人生也很精彩。很多有益身心的业余爱好不可游戏化,更不应沉溺于电子游戏而贻误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如果您玩过游戏后不是轻松愉快,而是感到脑子昏沉、精神倦怠、腰酸背痛、眼睛干涩、手腕发酸,那么就趁早和游戏说再见 、在鱼龙混杂的网络游戏中,能选择健康有意的游戏来玩,并能在玩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判断,不一味地盲从。 (二)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行为指导 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都有不好的一面,只要我们引导到位,我们就能让游戏为学生所用,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健康伙伴。 老师和家长都要努力去了解和理解游戏。

14、据调查而知,大多数成年人是因为不了解、误解游戏而采取排斥的态度。他们只看到了游戏带来的负效应,而对于孩子们在游戏中所受到的人文、历史、艺术等各方面的熏陶及在思维与判断能力方面得到的锻炼视而不见。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孩子玩电脑游戏都是在家里进行的,而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家长自己对网络游戏一窍不通,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去对待网络游戏这新鲜事物。 在笔者的建议下,家长开始去了解孩子在玩什么游戏,去了解游戏的内容,并用心帮助孩子选择游戏内容,不让孩子在游戏中成为失控的野马。 赵汪侃的父母都在杭州工作,下班回到萧山家里都已经很晚了,为了让孩子安心在家呆着,他们允许孩子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玩电子游戏。开始

15、的时候,他们对孩子玩什么游戏也不过问,后来发现孩子的言行中经常有网络中学来的不文雅的举止,为了升级,孩子把太多的心思花在了研究游戏上,学习一落千丈,他们开始担心了。但是不能因噎厌食啊,于是他爸爸就从帮助孩子选择合适有益的电子游戏入手,逐步引导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学校教育中,也可以对游戏进行正面引导。教师可以引导孩子玩一些有利于孩子知情意行发展的游戏,比如提高学生动作技能训练的游戏,提高学生智力技能的游戏,提高学生统筹规划能力的游戏等等。 (三)提高学习魅力转变游戏功能 在教育中,可以将游戏的痴迷的特征引入学习的过程,使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同样痴迷;同时可以分析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国家课程

16、标准在培养目标上的新的要求,进而在学校教育中根据具体需要运用游戏的学习手段,进而促进学习者的根本发展。 游戏在教与学中的应用,可以具体运用在微电子探索,游戏化练习,用于行为培养的日常生活等方面。 让我们来看一个游戏运用与教育的例子吧:英语课堂上,教授完单词后,学生直接进入单词游戏,如救救小松鼠,爬楼梯等。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单词,一边是老师的鼓励,一边是电脑的及时评价。就连班上最调皮、在传统课堂上最不专心的孩子,也在积极地与别的同学商量着怎么功关呢! 这就是电子游戏的魅力!一个记忆单词的过程,换了一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就大不一样! 据报道,在台湾,95%的中小学生都在使用一种在线的互动游戏。该游戏网站也是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指定的网上学习所使用的教育网站。查阅素质教育在美国、我在美国教与学后,发现在美国,电子游戏在儿童中的普及率接近100。 电子游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教育中的应用有赖于老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开放心智,根据学习者和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