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专业建设规划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951441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52 大小:5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专业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专业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专业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专业建设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专业建设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专业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专业建设规划(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专业建设方案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拓宽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增强我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贯彻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文件精神,落实“中职教育支撑产业建设能力提升的要求”,根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产业机构升级和转型的迫切要求,推进我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制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目标以适应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市场急需的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我校的强大动力。市场需求

2、根据深圳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性产业提升规划,深圳将以华为、中兴公司为龙头,建设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打造通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计算机、半导体照明、软件等六大产业链,分布在华为科技城等12个产业基地、光明太阳能等11个产业集聚区;以比亚迪汽车、华星光电等制造基地为依托,推动从加工装配向研发制造转变,打造具有国际化水准的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与组件的研发、制造、出口基地和服务中心。基于深圳大特区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我校选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专业作为今后着力突破发展的专业之一。行业目标本专业面向机械、电子、电工、电器产品制造行业、机电工程安装行业、机电/电气/电子设备运行部门和

3、节能、环保、检测等质量监督部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忠实行为规范、责任心强、爱岗敬业等服务精神,掌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使用机械、电子、电工仪器检测相关产品的质量、或检测相关设备的适应性、可靠性、安全性的能力,可服务于节能、新能源及新材料等创新行业、以自动化成套设备为特征的数字装备制造产业、数字化医疗设备、仪器仪表、办公设备以及电子工业专用设备、环保设备等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应用型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岗位目标1面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原材料、外购件、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检验工作,从事企事业单位的质量监督、管理、质量标准的执行与评估工作。2在五金、机械、电子

4、、电器、计算机设备制造企业,从事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的质检员;从事产品适应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检测的实验员、试验员。3在五金、机械、电子、电器、计算机设备使用企业,从事设备维护和故障检修的设备管理员。4在大型工程建设部门,从事原材料、设备以及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工作的质检员。目标实现措施我校将以机械、电子、电工仪器仪表及检测设备使用功能和操作维护的培养为核心,通过基于实际操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改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通过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带头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依托与企业合作建立的教学实验基地,提高师生对以电工电子产品为主的机电产品质量的检测能力;加强校内生产性教学实验

5、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全面推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课堂实践一体化”等具有鲜明工学结合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使本专业成为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中职学校同类专业及专业群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示范专业。二、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由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专业是一个非常广泛的专业,凡是有产品生产和使用的行业或部门都存在检测和检验过程。这就要求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注意权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应教授有关质量检验的基础理论知识、普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二是应选择某一特定行业,教授该特定行业如机电行业产品对产品质量要求的质检知识、技能;三是应尝试与一些大中型企业联合办实验基地,根据

6、企业对定向产品质检的特殊要求,教授特定企业产品的质检知识、质检技能;四是以特定产品的质检过程为例,教授产品通用的过程控制检测技术;五是在机电产品检验课程建设成熟的基础上,向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特种设备检验、生物化学检验、节能、环保、化工检验等领域拓展课程建设;六是考虑到与高职相关专业的对接。1、教学目标设定鉴于深圳市的区域产业特点,我们首先拟以机电行业作为特定行业,以对机电产品原材料的识别与检测、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参与过程、测量仪器的使用与维护等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通过系统教学,要求学生在基本素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达到如下与社会需求岗位相对接的目标:(1)

7、掌握与质量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2)掌握各种机械、电子、电工仪器仪表及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对相关材料或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并独立完成检测报告;(3)掌握产品质量标准与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应用检测数据分析并判断生产过程半成品和最终产品质量的能力。(4)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具有执行与评估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的能力。2、课程设置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在课程设置上,以质量检测能力的培养为职业核心,以先进机电产品生产技术为导向,将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与维护、质量工具、标准化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作、机械产品质量检验、电子、电工电器产品质量检验、产品质量法关联法规等职业技能

8、培训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中,经过专业教师的重组整合,初步构建包括机械产品质量检验、电子产品质量检验、电工电器产品质量检验3个模块的项目课程体系。其中,机械产品质量检验模块主要包括机械产品质量检验、通用量具的使用方法、几何量计量、无损检测(主要是包括超声检测、射线检测、渗透检测、电磁检测,以下同)、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等课程;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模块主要包括电子产品质量检验、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验、电子产品制造技术与检验等课程;电工电器产品质量检验模块主要包括电工电器产品质量检验、电工学、电工电子仪器与测量等课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与校外行业专家,组建课程改革小组,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革,用

9、一个或几个实训项目囊括课程内容,并将课程标准与项目对应,对项目的目的、来源、内容、知识综合应用程度、实用性、创新性及达成目标提出要求,完善项目过程。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教学方法、国内精品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融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对行业专家的意见进行整理、汇编,按功能模块形成6门具备“课堂实践一体化”特征的核心课程。核心项目课程将包括机械产品质量检验、无损检测、电子产品质量检验、电子产品制造技术与检验、电工电器产品质量检验、电工电子仪器与测量。3、课程建设根据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满足经济发展对岗位职能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并进行动

10、态调整,适应企事业岗位能力的需要,适时改进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结合课程建设的指导思路,在文化课、专业课的教材建设上,结合技能考核要求,形成一定数量、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建立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积极探索实施多种教学方法,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着力提高教学效果。先选取部分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通过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到2013年7月,将电子产品质量检验、电工电器产品质量检验2门课程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到2013年12月,将机械产品质量检验课程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带动本专业其它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到2

11、014年6月,将电子产品质量检验、电工电器产品质量检验2门课程建成校级精品课程;到2014年12月,将机械产品质量检验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在中职学校的同类专业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4、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改革措施培养市场急需人才,突出发展“课堂实践一体化”的特色。根据我校对深圳市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市场调研结果分析,企事业单位所需的质检员、化验员、实验(试验)员、检验员占所需中专生专业技能人才的三分之一,这些岗位可以统称为质量技术监督检验岗位,都需要有基本的质量专业技术要求、相关专业的检测仪器使用和数据分析技能。以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导向,兼顾学生发展的个性与共性,对综合素质的提高与技能证书

12、的获得实施“双向驱动”战略,按照“实践认识-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再实践”的指导思想,尝试在教学内容、教学场地、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根据该专业岗位群对质量技术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行业实践技能的要求,突出“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课堂实践一体化”等具有鲜明工学结合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特色。在课时分配比例上,实践教学课时占到总课时的43%,其中生产性实训占到实践教学课时的80%以上。利用将来的校内生产性教学实验基地,组织学生分时轮流担当产品制造和产品检验的角色,模拟产品制造和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的质量体系和过程控制,使学生及早了解未来的岗位职能对自己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

13、的职业规划目标;与华为技术、中兴通讯、华星光电、信立泰生物医疗器械、比亚迪汽车、中集天达空港装备等公司共创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安排学生在最后1学年进行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实习学生按企业化运作模式进行管理和指导,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工艺培训、质量管控、产品售后质量监督等工作,完成岗位适应性训练,实习成绩由实习企业和指导教师共同评定。实行中职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并行的制度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教学和自学手段,可以考取计算机操作初(中)级、电工操作初/中级、质量专业技术人员初级、无损检测/级等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力争使

14、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的获取率在95%以上,“双证书”的获取率保证在90%以上,技能证书获取与专业的符合度保持在100%,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率均达到95%以上。注重学生检验方向的培养产品质量检验既有行业内容的广泛性,又有很深的专业性。按照“学生具备的技能与行业岗位需求对接”的思路,整合校内实验室资源,增加新的实训室设备,组建机械、电子、电工、电器技能综合实训室(以及将来的校办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电子元件识别与测量、机械、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生产性加工厂阶段性实习等校内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岗位对接能力。通过本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15、:机械产品检验工、电子器件检验工、仪器仪表检验工、计算机检验工、电工器材检验工、照明电器检验工、产品可靠性检验工、产品安全性能检验工、产品适应性检验工、五金制品检验工等。5、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采用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动态更新积累的方式,建设本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建设既符合中职教育特点又突出本专业及其所属行业特色。到2013年12月,重点建设专业教学系统、自主学习系统、行业资源、专业素材资源库等4类教学资源。专业教学系统资源包括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能力模块、课程体系以及核心课程标准等资源;自主学习系统即网络课程资源,包括电子教案、CAI课件、实训范例、实训指导书、习题及参考答案、试题库、实验实训课程录像等资源;行业资源包括国内外知名行业企业介绍、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等资源;专业素材资源库包括与产品质量检验相关的测量仪器设备图片库、仪器设备使用教程视频库、实训项目资料库等资源。通过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整合各种优质资源,促进教学改革,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起公共资源平台,充分发挥示范专业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服务能力,使其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三、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高级讲师2名,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技师1名,讲师5名;兼职教师3名。为了促进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专业的发展,近期,拟组建机电类专业教研室,重点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