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4月份段考试题 理(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949908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4月份段考试题 理(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西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4月份段考试题 理(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西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4月份段考试题 理(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广西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4月份段考试题 理(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广西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4月份段考试题 理(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4月份段考试题 理(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4月份段考试题 理(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春季学期南宁八中高二年级段考政治试卷(理科)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II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第卷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近年来,许多公共文化场馆在春节期间免费开放,吸引了民众,新年有了更多的文化味。这说明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

2、质载体B. 书籍决定了文化的程度C.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互不影响D. 文化素养离不开免费阅读【答案】A【解析】【详解】春节期间免费开放公共文化场馆,有利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说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和享受文化,A项符合题意;书籍作为文化载体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文化程度,但不能决定人们的文化程度,B项说法错误;精神活动依赖于物质活动并对物质活动产生影响,C项说法错误;免费阅读有助于提升文化素养,但文化素养的提升并非依赖于免费阅读,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点睛】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

3、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2.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A. 民族节日 B. 文化遗产 C. 风俗习惯 D. 宗教信仰【答案】B【解析】【详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项符合题意;A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以名录方式确立,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

4、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3.“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A. 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B. 文化背景与行为的评价无关C. 文化背景决定人们之间的交往D. 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现象表明,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D项符合题意;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文化有其共同特征,A项说法错误;材料表明文化背景与行为的评价有关,B项说法错误;文化背景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而不能决定人们之间的

5、交往,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点睛】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表现在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和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等方面。4.民歌作为口头传唱的艺术,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根据地产生了许多革命民歌,人民群众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在民歌中得到真实的反映;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阶段,乐观向上、艰苦创业、英勇豪迈的特点在民歌中有了生动的体现。这表明A.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B.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

6、 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D.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文化,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强调文化的相对独立性,B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强调经济、政治对于文化的决定作用,不体现文化作为精神力量的作用,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点睛】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5.20

7、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指示,高度评价他的突出贡献和崇高精神,发出了向黄大年同志学习的号召,强调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之所以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因为优秀的文化能够为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全体公民所接受,发挥强有力的导向作用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之所以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因为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进步

8、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项符合题意;优秀的文化并不能够为全体公民所接受,项说法错误; 优秀的文化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但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点睛】如何理解文化塑造人生?(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深受震撼,力量倍增)(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6.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这说明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文化文化现象丰富多彩文化现象无

9、处不在没有文化人们已无法生存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说明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生活中充满了文化,文化现象丰富多彩,项符合题意;文化并不是人们生存的物质基础,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7.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节日之多,难以计数。庆祝民族节日是历史文化成就的凝结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民族文化发展的前提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项符合题意;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成就的凝结,项与题意不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而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10、【点睛】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传统节日和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8.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这种差别反映出A. 文化现象无时不有B. 我们的饮食生活就是文化C. 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文化D. 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答案】D【解析】中国人饮食习惯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反映出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即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D项符合题意;ABC项所述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点睛】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1)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11、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2)特点: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形成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9.2017年9月,中国国家武术套路队赴美国参加2017年中美文化交流武术系列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武术、太极拳文化的风采。我国举办此类交流活动的意义在于A. 让外国完全认同我国的优秀文化B. 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C. 尊重差异实现双方文化的融合D. 相互吸取对方的优秀文化成果【答案】B【解析】【详解】我国举办此类交流活动的意义在于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B项符合

12、题意;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和认识中国,而不是让外国完全认同我国的优秀文化,A项说法错误;文化交流是相互借鉴而不是为了融合,C项说法错误;我国举办此类交流活动的意义在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而不是相互吸取对方的优秀文化成果,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点睛】文化传播我们应该如何做?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10.自唐朝初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便成为固定的节日,历经1000多年,吃月饼、中秋祭月等习俗得以保留至今。这说明A.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

13、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 传统文化就是传统性的习俗D. 传统文化的内涵始终不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秋节到唐初至今许多习俗依然保留,B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传统文化的民族性,A项与题意不符;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方面之一,C项说法错误;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点睛】统文化有什么特点?(1)继承性(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

14、的精神纽带。11.我国的吴越文化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热情奔放。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且歌舞极具特色。这一切说明中华文化A. 源远流长 B. 博大精深 C. 独树一帜 D. 唯我独尊【答案】B【解析】题目中表述,我国的吴越文化、滇黔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其特色。这一切说明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故B选项正确入选。A、C选项与题意无关。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12.方块字(一般指汉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A. B. C. D. 【答案】D【解析】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

15、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正确;文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错误;故选D。【点睛】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汉字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通用,也不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文字与汉字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3.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历来是鼓舞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伟大旗帜。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B.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C.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D. 弘扬民族精神,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新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