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分类学概念convertor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94222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类分类学概念convertor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鱼类分类学概念convertor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鱼类分类学概念convertor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鱼类分类学概念convertor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鱼类分类学概念convertor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鱼类分类学概念convertor》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类分类学概念convertor(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鱼类分类学分类学的任务及发展水平分类学有大任务相应地分个发展水平一是 识别、描记和命名物种 分类学鉴定(identification)二是 建立分类系统 分类学分类(classification)三是 研究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及其起源和演化 分类学系统发育(phylogeny)仅包括和这两个分类水平的一般叫分类学(taxonomy or classification)包括所有这部分内容的则一般称系统学(systematics) 物种概念物种是分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基本单位。概念:具有明显而稳定的形态特征,占据一定的空间和范围,种内可相互交配而种间为生殖隔离的自然群体,称为物种。物种形成

2、(speciation): 物种形成前,环境均匀,种群单一。随后由于环境分异或地理分化,造成种群分异,出现小亚群。由于基因流动被切断,以致分异加大,最终出现生殖隔离,即形成新种。 特征(character)是分类鉴定的依据。原则上物种的所有特征都可作为分类的指标。但在分类实践中,首先要分清特征的同源(homologue)和同功(analogue)关系,只有同源特征才可相互比较。 分类特征同源特征是指从同一祖先遗传下来的物种间相同部位的身体构造。如蝙蝠与鼠的前肢虽然其形状与功能不同,但其来源、结构相同,因此是同源。同功特征指物种间虽有相同的功能,但具不同构造的特征。如蝴蝶的翅与蝙蝠的翼其功能都为

3、飞翔,但其构造却完全不同, 因此是同功而非同源。形态特征形态特征是最直观最常用的特征,早期的分类学大都仅依据外部形态特征。外部形态特征: 可数, 可量内部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形态上相似的姐妹种之间难于从形态特征上去鉴别,生物学特征有时可以作为鉴别的指标。大口鮎(Silurus meridionalis)的发现即是成功运用生物学特征的一例S. arotus L. 1758:雌体200mm左右性成熟,粘水草,长江常见0.5-1kg,最大3kgS. meridionalis Chen 1977:雌体700mm左右性成熟,长江常见10-20kg,最大50kg细胞学特征细胞学特征是上世纪年代随着细胞生物学

4、的发展而出现的年代与系统学结合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细胞分类学常用的细胞学特征有方面核型(karyotype):染色体的表型特征,主要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和类型、染色体大小和形态。带型(banding pattern):染色体臂上的结构特征,常用的有C带、G带、Q带和银染等染色体行为:主要包括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交叉频率、交叉定位及同源染色体配对等。生化特征生物体内的生化物质包括 代谢物质和带信息物质 代谢物质包括直接从环境吸入或中间代谢产物,如无机物、氨基酸、单糖等,称初级代谢物。还有一类由遗传因素决定的酶系催化合而成,称次级代谢物,比较稳定,在植物化学分类中应用较广。动物分类学主要用带信息物质,即D

5、NA、RNA和蛋白质它们分别叫初级、次级和三级信息分子。生化技术的引进促进了分类手段的迅速更新和发展最近已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分子系统学(molecular systematics) 获取生化特征的方法已有几十种,可归纳为大类:一是直接测序:即直接测定带信息物质的分子顺序,产生性状数据,它是信息量最大、最精确的分子系统学数据二是间接测序:即用电泳、RFLP、DNAfp等测定信息分子的多态性,再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设由统计方法推断遗传差异(序列差异),获得的也是性状数据三是表型推断:即通过血清学和DNA杂交等方法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的总体相似性,获得的是距离数据,也可以推断遗传变异状况和系统发育关系四是立体

6、结构: 高级结构进化较一级结构保守,可用来推断较高级类元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目前主要集中在某些蛋白质和RNA分子上。已经对细胞色素C、免疫球蛋白、血红蛋白、tRNA和rRNA等进行过比较和结构进化树的构建。形态计量学特征通过多元分析将生物学中的同源和几何学中的形态计量结合在一起,形成形态计量特征,可定量地研究生物类群之间的形态变化规律 动物命名法规开展分类学应遵循的原则鱼类的科学性研究,一般认为从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前-)开始,他记录过Aegean Sea的中鱼类但现代分类学的历史应从林奈()创立双名法时算起林奈的双名法肃清了过去动物名称的混乱局面,成为后来举世遵循的命名法,是现代分类学的真正

7、开始但林奈当时创立的双名法仅为植物而设,动物学命名尚无规定世纪中下叶,英、美、法、德等国分别提出过各自的动物命名法则,但并不统一命名法则是开展分类学的理论基础这里仅介绍我们常用的内容可用名(available name)可用名须符合以下条件:种名须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种名为双名,即属名加种名,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必须在正式出版物上发表;必须有记述或鉴别特征优先律(law of priority)“法规”规定:任何分类单元的正确名称应为最早正确出现(出版)的名称,此即优先律优先律可以保证一物一名异名(synonym)和有效名(valid name)同一个分类单元(种、属等)出现多个可用名

8、的现象叫异名现象根据优先律只有最早出现的那个名才有效,即有效名Cyprinus (Cyprinus) carpio LinnaeusCyprinus carpio Linnaeus,1758Cyprinus rubrofuscus Lacepede,1803Cyprinus nigroauratus,1803Cyprinus viridiviolaceus,1803Cyprinus haematopterus Temminck ,1842Cyprinus flammans Richardson,1846Cyprinus acuminatus Richardson,1846Cyprinus ca

9、rpio yuanjiang Wu et al.1963Cyprinus (Cyprinus) carpio carpio ,1977Cyprinus (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Cyprinus (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同名律(law of homonymy凡两个以上分类单元采用了完全相同的名称时,称同名关系(homonymy)同名律规定同一可用名不能用于等级相同的两个单元,次同名须废止而需给原来带有次同名的单元另起新名5模式概念在新确立一个物种时,除了需要文字描述及图表解释外,尚需将当时确立该种时所用的标本赋予特殊的含义,

10、作为今后稽考的资料。此种标本称模式标本(type-specimens)。模式标本是物种名称依附的实体,即名称的携带者(name-bearer)现代分类学十分重视模式标本的建立 模式标本可分为多种,这里介绍比较重要的种: 正模(holotype):新种定名时作为主要依据的那个标本要永久保存,并用红色标签注明正模字样副模(paratype):如新种定名时所依据的标本不至一个,那么除了正模以外的其余标本均称副模群模(syntype):在未指定正模和副模标本时,新种定名时所依据的这一批标本合称为群模或称全模新模(neotype):如原有的正模确系丢失或损坏,可以指定一个新的模式即新模但指定新模有严格的

11、要求地模(topotype):由正模产地采得的该种标本,都称地模标本我国鱼类学家较看重地模,因中国鱼类的正模多在国外,不易稽考,地模有时可替代正模(我国极大部分鱼类在100年之前首先发表于国外,文献的收集和模式的查考都不易)另外,在研究与地理分化有关的问题时,地模标本也有重要价值4.6 搞清鱼类物种仍是基本任务国人开展中国现代鱼类学研究始于1927年,比西方晚170年虽然其后有较快发展,已基本完成了淡水鱼类的分类 但深海和大洋鱼类的分类还远未完成5 中国鱼类学研究的先驱秉 志(1866-1965)清末举人,满族,河南开封人,1918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起任东南大学、厦门大学、

12、中央大学、复旦大学教授。1921年创办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1928年创办静生生物调查所,方炳文、王家楫、王以康、张春霖、伍献文、沈嘉瑞等当年都是秉志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动物组的学生。 朱元鼎(1896-1986)浙江宁波人早年研究昆虫,1932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哲学博士1931年写出中国第一部鱼类学专著“中国鱼类索引”张春霖(1897-1963),出河南开封。1928年发表中国人研究中国鱼类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南京鱼类。1930年获巴黎大学理学博士。中国人单独发表鱼类分类学论文和新种最早者,也是以鱼类学为论文获得博士的第一人解放前任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动物部主任,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平

13、铺仁大学、北平中法大学的讲师、教授、理学院院长等。 1951年他与张玺等筹备成立中国海洋湖治学会。1952年与陈桢、刘承钊、张玺、寿振黄、陈义、郑作新等筹备成立中科院动物所是中国海产鱼类系统普查的主要发起人和主持人之一。早期研究鲤科,解放后研究鲶形目和海洋鱼类普查陈兼善(1898-1988)台湾鱼类学和脊椎动物学的先驱1978年被聘请为中科院南海所名誉研究员1982年回上海,任上海自然博物馆一级教授,与朱元鼎是密友伍献文(1900-1985)浙江瑞安人1932年获得法国巴黎大学理学博士,早期研究比目鱼,后期研究淡水鱼类,在鲤形目的分类学研究中作出了杰出贡献方炳文(-1945)安徽人,死于巴黎王

14、以康(1900-1957)6 鱼类分类术语第十三章 圆口纲 Cyclosyomata(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第一目 盲鳗目 Myxiniformes具口须,无背鳍,眼埋皮下,口不呈漏斗状吸盘。(我国产 1 种:蒲氏粘盲鳗) 所有的盲鳗均属海产种类,栖息于温带或亚热带水域中。主要以鱼类为食。盲鳗无甚经济价值,但对渔业却有很大危害性。我国现知仅产盲鳗科Myxinidae粘盲鳗亚科2属5种。如蒲氏粘盲鳗、深海粘盲鳗。 第二目 七鳃鳗目 Petromyzoniformes七鳃鳗目:无口须,背鳍两个,眼在成体发达,口呈漏斗状吸盘。半寄生性的种类。完全生活于淡水或溯河产卵。我国仅产1科l属3种。均分布于东北地区(雷氏七鳃鳗、东北七鳃鳗、日本七鳃鳗)。第十四章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板鳃亚纲 Elasmobranchii:侧孔总目(鲨形总目):340种下孔总目(鳐形总目):430种全头亚纲:银鲛目Chimaeriform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