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信用消费存在的制约因素、问题及对策分析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593023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6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信用消费存在的制约因素、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发展信用消费存在的制约因素、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发展信用消费存在的制约因素、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发展信用消费存在的制约因素、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发展信用消费存在的制约因素、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信用消费存在的制约因素、问题及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信用消费存在的制约因素、问题及对策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信用消费存在的制约因素、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展信用消费存在的制约因素、问题及对策分析 谭荣荣 哈尔滨工业大学(150001) 摘摘 要:要:当我们审视国内、外有关信用消费理论研究现状,尤其是当我们观察和比较国内、 外信用消费发展现状的时候,我们不无遗憾的感到了两种差距:第一,与国外有关信用消费 理论研究之间的差距;第二,与国外有关信用消费的经济实践之间的差距。同时,我们也看 到了信用消费在开拓个人信用资源,变预期消费为现实消费,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巨大潜力。 于是,本文在阐述中国信用消费的产生、发展及其充要条件的基础上,着重就中国发展 信用消费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收入

2、水平和观念, 急待解决的问题法律、 法规不健 全;个人信用制度不完善;信用消费成本较高等进行研究,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学者有关 信用消费理论的研究成果以及本人的研究心得, 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案, 以期推动 和保障信用消费在中国顺利、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信用,个人信用,信用消费 1引言 1引言 信用消费,最早出现于 17 世纪的美国,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萧条过后,这种信用消 费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并随二战后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今天,信用消费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 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用消费的发展历程和发达国家所取得的成绩说明, 信用消费 的实行国家、人民、银行都受益。

3、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从银行角 度来说,拓展服务领域,改善银行的资产结构,化解金融风险,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从消 费者角度来说,变预期消费为现实消费, “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 ,是一种新的投资工具。 我国的信用消费,20 世纪 80 年代才发展起来,起步较晚。为了促进信用消费的推广, 我国政府、银行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如关于个人信用消费发展的指导意见 。但是至 今,信用消费在中国仍不普及,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观念上的障碍,个人资信制 度的不健全,缺乏银行保险措施等,严重阻碍了信用消费自身效用的发挥和向全国的推广。 敏锐的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成为我们发展信用消费面

4、临的迫切任务。 虽然目前世界上已存在 信用消费的成功范例,及较完善的理论,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他们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 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学习国外的经验、教训,才能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案,才能真 正的推动和保障信用消费在中国顺利、健康的成长。 因此,发现我国实行信用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案,是 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论题。 2信用消费理论及应用实际 2信用消费理论及应用实际 2.1 信用信用 2.1.1 信用的含义、本质特征信用的含义、本质特征 现代商业社会,信用一般以英语“CREDIT”为其对应词,被解释为: “企业或个人及时 借款或获得商品的能力, 是特指出借人

5、等债权人或其他权利人对于对方有关偿债力和可靠性 所持肯定性意见的结果”1。 信用的核心在于信任, 信用一方面指在主观上是否具有履行义务的能力, 从而能否给他 人以信任的因素,包括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等品格方面的因素与资本状况,生产能力等财 产方面的因素; 另一方面是指履行义务能力在客观上能为他人所信任的程度, 这是来自社会 - 1 - 的评价6。 信用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在, 信用内在的包含着经济关系中的等价交换原则、 公平原则、 守信原则等伦理精神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具体表现在: 1、信用当事人在主观上具有遵守承诺,履行义务的道德品格,在客观上具有兑现或偿 付的能力。 2、信用实质上反映了社会

6、经济关系的普遍准则,体现为人们之间一种债权与债务、责 任与权利的关系。 3、信用的结果具有未来性和预期性,带有对未来经济利益的一种心理预期和要求。 信用的本质特征说明, 人们发生信用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利益, 这也是信用的实质和核心 问题。 2.1.2 信用的基本要素、类型 2.1.2 信用的基本要素、类型 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发生各种具体的信用行为,这一行为过程必有主体、客体和内容,他 们构成信用的基本要素1。 1、 信用主体 信用的主体是指信用行为发生的当事者双方, 是具有各种民事行为能力 的经济主体(包括法人和自然人) 。其中,转移资产的一方为授信人(债权人) ,而接受资产 转移的一方为受信

7、人(债务人) 。 2、信用客体 信用的客体是信用行为中被交易的对象,他可表现为授信方的资产, 可以是有形的(如商品、货币) ,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服务) 。 3、信用内容 信用的内容是指授信人以自身的资产为依据授予对方信用,受信人则 以要约或承诺为保证而取得信用,即信用行为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信用类型按照信用运作的受信人来划分,分为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国家信用三种类 型,根据本文需要,仅对个人信用予以详细论述。 个人信用是指个人及时借款或获得商品的能力, 是特指出借人等债权人或其他权利人对 于对方有关偿债力和可靠性所持肯定性意见的结果。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个人信用成为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也

8、是涉足社会的“通行证” 。良 好的信用记录可以便捷的得到信用消费的支持,而信用劣迹者会是授信人敬而远之。同时, 严格的法律制度和社会准则及由此形成的道德规范, 都对每个人形成种种约束力, 使违背现 实信用的行为终生受害。 当这种个人信用成为全社会遵守的信用准则时, 就能建立良好的信 用秩序,从而减少信用中的道德风险,形成“欠债还钱” 、 “赖帐有罪”的良性信用理念。 2.2 信用消费 2.2 信用消费 2.2.1 信用消费的产生 2.2.1 信用消费的产生 从历史上看, 信用消费是与分期付款买卖联系在一起的, 分期付款买卖作为买卖合同的 特殊形式,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存在。但分期付款买卖形式的广泛

9、应用,则是在 19 世纪以后。 最初使用分期付款方式销售耐用消费品是发生在 19 世纪美国极为发达的家居业,而到第一 次世界大战期间,分期付款成为汽车产业主导的消费方式时,他才显示出巨大的制度价值, 倍受消费者和销售商青睐7。从此,分期付款进一步被推广应用,成为绝大部分耐用消费品 买卖的主要方式。分期付款本质是一种买卖关系,但他又蕴涵着信用消费关系。由于社会经 济对信用买卖方式的需求, 产生了分期付款这一信用消费方式; 分期付款买卖反过来又推动 社会经济的发展,显示自身的制度价值。 2.2.2 信用消费的含义及发展 2.2.2 信用消费的含义及发展 信用消费又叫做消费信用, 是指工商企业、 金

10、融机构以个人信用为媒介向家庭或个人提 供生活消费需要的经济行为。 信用消费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包括分期付款、 消费信贷和赊销等形式, 信用消费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消费信用; 第二阶段是 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有银行媒介其中的 “三位一体” 的消费信用。 以银行为媒介的 “三位一体” 的信用消费活动牵涉到工商企业、银行和消费者三方。从工商企业和消费者双方来说,双方 的交易活动叫信用交易,或者叫商业信用;从消费者的角度,叫信用消费;从银行的角度来 - 2 - 说,是消费信用、消费信贷3。因此,信用消费和消费信用,消费信贷实际上是对同一个问 题从不同角度的

11、不同阐述方式。 2.3 概述美国的个人信用体系 2.3 概述美国的个人信用体系 目前, 美国企业间的信用支付方式已占到社会经营活动的以上, 消费支出占国民 总产值的。 美国信用消费产生很早 ,这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 ,国民收入较高有很大关 系14。60 年代 ,国市场饱和 ,居民储蓄居高不下 ,这种情况下 ,银行与企业联合推出信用 消费这种超前消费形式 ,结果大受欢迎 ,时至今日 ,信用消费已成为美国的一种消费习惯 和消费形式。据统计 ,美国每年有 6000 万个家庭使用信用卡进行分期付款等信用消费 , 累计债务高达 4000 亿美元。即使一些中产阶级家庭 ,存款也常常不足 3000 美元。 随

12、着信用消费的不断发展 ,美国的信用消费体系也日趋完善。 具体说 ,美国信用消费体 系的建设主要依赖于以下六个方面8 ? 严密的个人信用制度 ? 完善的国家法律制度 ? 健全的风险防范制度 ? 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 ? 多样的信用消费种类 ? 美国信用文化 2.4 中国信用消费产生及发展2.4 中国信用消费产生及发展 2.4.12.4.1中国信用消费的产生及初步发展中国信用消费的产生及初步发展 中国信用消费的最初形式是由工商企业向居民提供的分期付款,但不久就发现,这种 做法反而加剧了企业资金流动的困难, 因此, 我国企业较高的资产负债比例状况迫使消费信 用的实现形式转向银行信用10。 建设银行是我

13、国最早开办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银行。为了适应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需 要,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建设银行率先在全国开办土地与商品房开发贷款、房地产开发企 业流动资金,80 年代末期,开办个人构建房贷款。后期,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也在部分 城市开办了住房金融业务。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在 1993 年开始对高档耐用消费品贷款业务进行探索,并与上海有 关企业共同组建机构,首家推出彩电、空调、电脑等二十多个大类,上千种商品的个人消费 分期付款业务4。 在汽车消费信贷领域,建设银行是国内最早涉足的银行。紧随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 几家银行也纷纷开办了类似的汽车贷款业务。 然而, 1996 年 10 月由于国

14、家宏观政策的调整, 各家商业银行为购车提供的消费贷款业务停止运行。 1998 年以来,我国消费信贷开始重新起步,尤其是 1999 年 3 月 3 日,中国人民银行颁 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以后,商业银行凡响强烈,纷纷行动起来,消费信贷 业务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1998 年, 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鼓励银行发放个人住房贷 款政策, 确定全年全国发放住房贷款 1000 亿元, 并修订颁布了 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 。 1999 年初, 试行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允许有条件的商业银行经批准开办消费信贷业 务, 鼓励商业银行试办一些消费贷款新品种。1999 年 3 月 3 日, 颁布了关于开展个

15、人消 费信贷指导意见进一步扩大个人消费信贷的品种范围和贷款规模。这些政策措施的推出, 将开创我国消费信用的新局面, 对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 都会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2.4.2 中国信贷消费的主要种类及其发展特征 2.4.2 中国信贷消费的主要种类及其发展特征 随着中国消费信贷的发展,中国消费信贷的种类日益增多,目前主要包括: ? 个人住房信贷 ? 汽车消费信贷 ? 教育助学贷款 - 3 - ? 家居装修贷款 ? 旅游度假贷款 ? 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 ? 小额信用消费贷款 ? 个人质押贷款 ? 二手房贷款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受到较大的外部冲击,出口规模锐减,消费和投资 需求

16、严重不足,就业压力增加,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以扩大内需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 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 自此, 消费信贷业务摆上了各家商业银行的重要议 事日程,驶入了规模扩张的快车道,呈现出以下显著特征: ? 增长速度快,规模不断扩张 截至 2003 年末,中国消费信贷余额已从 1998 年的 172 亿元增加至 15732.6 亿元(见图 3-1) ,5 年间规模增长了 90 倍, 年平均增速达到 112%。1998 年消费信贷的增长速度高达 326%,随着贷款余额的增长,消费信贷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2003 年下降到 47.5%。 在这样的高速增长支撑下,消费信贷在银行信贷资产中的比重不断上升。1998 年中国 消费信贷余额占银行信贷总额的比重仅为 0.85%, 2003 年,该比重上升到 9.9%。其中,个 人消费信贷发展最早的中国建设银行这一比重最高,为 17.1%,而消费信贷余额最大的中国 工商银行,这一比重为 12.2%。目前,消费信贷已经成为中国商业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