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临床基础.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2226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临床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超声临床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超声临床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超声临床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超声临床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声临床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临床基础.(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超声的临床基础 河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 何 垚 内 容 人体不同组织的反射类型 不同组织声衰减程度的一般规律 常用的扫查切面 图像方位的标准 声像图分析 超声伪像(声像图伪像、多普勒超声伪像) 一、人体不同组织的反射类型 强回声后方强回声后方常常伴声影,见于结石、含气肺伴声影,见于结石、含气肺 ( (胸膜胸膜- -肺界面肺界面) )、骨骼表面等;、骨骼表面等; 高回声与强回声不同,不伴有声影,见于高回声与强回声不同,不伴有声影,见于 肝脾等脏器的包膜等;肝脾等脏器的包膜等; 中等水平回声见于肝、脾实质等;中等水平回声见于肝、脾实质等; 典型的低回声见于皮下脂肪组织;典型的低回声见于皮下脂肪组织

2、; 典型的无回声见于胆汁、尿液、胸腹水典型的无回声见于胆汁、尿液、胸腹水 ( (漏出液漏出液) )等等纯纯液性物质。液性物质。 高回声高回声 等回声等回声 低回声低回声 无回声无回声 强回声强回声 生理 病理 强回声 含气肺 骨骼 结石(n) 高回声 皮肤 肝脾包膜 血管瘤(n) 等回声 肝脾实质 低回声 皮下脂肪 肾椎体 子宫肌瘤 无回声 液性无回声 胆汁 尿液 胸腹水(漏出液) 衰减性无回声 骨骼后方 纤维化后方 均质性无回声 淋巴结 淋巴瘤 胆汁 腹水 衰减性无回声(Echo free of the attenuation) 均质性无回声 淋巴瘤淋巴瘤 液体均是无回声的,固体均是有回声。

3、 (y/n) 引起回声增强的常见原因:均质性液体中混 有许多微气泡;新鲜的出血、新鲜的血肿、 静脉内血栓形成;纤维化、钙化。 回声形态命名 点状强回声:细小的亮点回声,直径通常小于 0.2cm 斑片状强回声:为片状明亮回声,直径为03 05 cm 团状强回声:为大于05 cm的团样明亮回声。 带状强回声:为线条样明亮回声。 环状强回声:为圆环状明亮回声。 透声:声波能良好地透过组织或病变,致后方回声 增强。 脂肪组织的特殊性 脂肪组织属于疏松结缔组织,根据其内胶原 纤维含量和血管成分的不同,不同部位的脂 肪组织可以有较大的差别 低回声:常见于皮下脂肪组织。 高回声或强回声:肾中央区、腹腔动脉和

4、肠 系膜上动脉周围脂肪组织、大网膜中的脂肪 组织。 (why) 声像图中人体组织的回声强度顺序 肾中央区(肾窦)胰腺肝、脾实质肾皮 质肾髓质(肾锥体)血液胆汁和尿液; 正常肺(胸膜肺)、软组织骨骼界面的 回声最强,软骨回声很低,甚至接近于无回 声; 病理组织中,结石、钙化最强;纤维化次之 ;典型的淋巴瘤回声最低,甚至接近无回声 。 人体不同组织声衰减程度的一般规律 组织内含水分愈多,声衰减愈低 液体中含蛋白成分愈多,声衰减愈高 组织中含胶原蛋白和钙质愈多,声衰减愈高 一、组织内含水分越多,声衰减越低 血液是人体中含水分最多的组织,比脂肪、肝、肾、肌肉等软组 织更少衰减。但是,血液比尿液、胆汁、

5、囊液等衰减程度高,后 方回声增强程度远不及尿液、胆汁、囊液显著。 声衰程度 极低 甚低 低 中等 高 极高 不同组织 尿液 肝脏 肌腱 骨 和体液 胆汁 血液 脂肪 肌肉 软骨 钙化 囊液 心腔 瘢痕 肺 胸腹水 脑 声影 - - - - +/- + 后方回声 增强 + +/- - - - - 二、液体中含蛋白成分越多,声衰减越高 由于血液蛋白含量比胆汁、囊液、尿液高 得多,故声衰减较高,后方回声增强不显著 。声像图上血液和囊液、胆汁后方回声增强 的显著区别,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三、组织中含胶原蛋白和钙质越多,声衰减越 高 例如,瘢痕组织、钙化和结石、骨组织 均可有显著的声衰减,而且常伴有声影

6、。 从前表中可以看出,人体组织中以骨骼 和含气肺衰减程度最高,而且均伴有声影( 注:骨骼或结石后方声影边界清晰;含气肺 的后方声影的边界模糊不清)。 常用的扫查切面 (1)纵向扫查。 (2)横向扫查。 (3)斜向扫查。 (4)冠状面扫查。 即扫查 面与人体的长 轴平行。 即扫查面 与人体的长轴 相垂直。 即扫 查面与人体 的长轴成一 定角度。 即扫查面与人体的额状面平行 。 超声图像反映人体某一断层的图像 ,每一断层的图像均有相应的空间位置 ,目前国内通用的标准有: 图像左侧示被检查者右侧,图像右侧示被检 查者左侧。 图像左侧示被检查者头侧,图像右侧示被检 查者足侧。 声像图分析 外形:脏器的

7、外形正常、肿大或缩小,形态 变硬或表面不平对疾病的诊断有价值。肿块 外形是圆球形、条状、分叶状或不规则。肿 瘤往往呈圆球形或椭圆球形,在探测时有球 体感。 边界回声:肿块有边界回声且平滑者,说明 存在明显包膜。反之,无明显边界回声或形 态不规则者,多为无包膜的浸润性病变。 声像图分析 内部回声:器官和肿块的内部回声来自其内 部结构的界面反射和微细结构的散射。实质 内有无弥漫性病变或局限性病变,以及肿物 的物理性质(囊性、实性、混合性)。 声像图分析 后方回声:器官和肿块的后方若出现声影,表示其 衰减系数极大,反之,如果后方回声增强,表示其 衰减系数较低。某些质地均匀、衰减较大的实质性 病灶内部

8、完全表现为低回声,声像图上酷似囊肿, 但无后壁和后方回声的增强效应 毗邻关系:正常器官与周围结构保持一定解剖关系 ,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识别,如根据脾静 脉来识别胰腺等。同时,在产生病变时,也可以根 据周围脏器的位置来鉴别肿块的来源,或根据毗邻 结构的受压、浸润情况来了解病变情况。 声像图分析 活动度和活动规律:正常器官和组织有一定的活动 规律。病理改变时,器官的活动受限,提示存在粘 连、浸润或外伤。同时,某些特定的活动规律是疾 病的诊断依据,例如可滚动的强回声团块是结石的 诊断依据。 硬度:正常的器官有其各自的柔软度,如产生病理 变化时,其原有的柔软度可消失或减退。 排空:空腔脏器的排

9、空功能是某些疾病的诊断依据 。 囊肿和实质性肿块的声像图比较 囊性肿块超声表现:外 形呈圆形或椭圆形,内 部呈无回声,前壁和后 壁回声增强,侧壁回声 失落;后方有回声增强 。 囊肿和实质性肿块的声像图比较 实质性肿块超声表现 :外形不定,内部呈 高/等/低回声,边界 回声不定,侧缘声影 不定,后方声影衰退 或伴声影。 囊肿和实质性肿块的声像图比较 肝囊肿 肝肿瘤 2、囊肿和实性肿物的比较:(表2) 表2 囊肿和实性肿物的声像图特征 囊肿 实性肿物 外形 圆、椭圆 不定(可圆、椭圆) 边界回声 清晰、光滑、整齐 不定(可光滑、整齐) 内部回声 后方回声增强 显著 不显著,衰减声影 侧边声影 有

10、不定 无回声、可有低水无回声、可有低水 平回声,分隔平回声,分隔 有回声,无分隔有回声,无分隔 声像图典型的囊肿和实性肿物是容易鉴别的。 但是,单凭外形(圆、椭圆)、内部回声、后方 回声增强和侧边声影有无鉴别均不可靠。例如, 有不少囊肿合并感染或出血,内部可以出现回声 ;有的淋巴瘤呈圆形、椭圆形,边界清晰、光滑 、整齐、内部无回声,有时酷似囊肿;又如部分 小肿瘤(3cm)因有假包膜,其边界清晰、光滑 ,呈圆形,可有轻度后方回声增强等。总之,根 据若干声像图综合分析才是可靠的。 超声伪像 声像图伪像(伪差,artifact)是指超声显示的断 层图像与其相应解剖断面图像之间存在的差异。这种 差异表

11、现为声像图中回声信息特殊的增添、减少或失 真。 超声成像中可出现多种形式的伪差。其成因多与超声成像中可出现多种形式的伪差。其成因多与 超声的物理特性有关,有的与仪器设计性能及调节有超声的物理特性有关,有的与仪器设计性能及调节有 关,有的与人体生理或病理等情况有关。关,有的与人体生理或病理等情况有关。 伪像(伪差)在声像图中十分常见。理论上讲几乎 任何声像图上都存在一定的伪像(伪差)。而且, 任何先进的现代超声诊断仪均无例外,只是伪像在 声像图上表现的形式和程度上有差别而已。 识别超声伪像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可以避免伪像 可能引起的误诊和漏诊;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某 些特征的伪像帮助诊断,提高我

12、们对于某些特殊病 变成分或结构的识别能力。我们不仅善于识别超声 伪像的种种表现,还有必要了解这些伪像产生的物 理基础。 超声伪像:混响 混响(reverberations) 超声垂直入射声阻 抗差大的平整大界面如胸、腹壁上时,在界 面与探头之间多次反射所形成的伪像,其形 态呈等距离多条回声,回声强度依深度递减 。例如膀胱等表浅部位常出现回声延续的假 性回声。 混响伪像 (reverberations) 适当侧动探头并适当加压 混响伪像 (reverberations) 多次内部混响(multiple internal reverberations) 超声束在器官组织的异物内(亦称“靶” 内,如

13、节育器、胆固醇结晶内)来回反射直 至衰减,产生特征性的彗星尾征。此现象称 多次内部混响。 超声束在若干微气泡包裹的极少量液体 中强烈的来回反射,产生很长的条状图像干 扰,为振铃效应。 多次内部混响 (multiple internal reverberations) 超声伪像:旁瓣伪像 旁瓣伪像 (side lobe artifact) 由主声束以外 的旁瓣反射造成。在结石、肠气等强回声两 侧出现“披纱征”或“狗耳征”图形,即属旁瓣 伪像。 旁瓣伪像(side lobe artifact) 由超声束的旁瓣回声造成,在结石等强回声两侧出现 超声伪像:镜面伪像 镜面伪像(mirror artifa

14、cts)遇到深部的镜 面,即声阻抗差异较大的平整大界面时,在 近侧的结构同时在图像的该界面另一侧出现 的伪像。 镜 面 伪 像 超声伪像:部分容积效应 部分容积效应(partial volume effect)由于 声束宽度引起周围组织重叠的伪像,也称为 切层厚度伪像。 部分容积效应 (partial volume effect) 因声束宽度太宽,把邻近靶区结构 的回声一并显示在声像图上。 超声伪像:后方回声增强 后方回声增强(enhancement of behind echo) 在超声扫描成像中,当声束通过声衰减甚小的器官 或病变(如胆囊、膀胱、囊肿)时,其后方回声增强 超过同深度的邻近组

15、织的回声。这是由于距离增益 补偿(DGC)对于衰减很少的液体,仍在起作用的缘 故。例如,囊肿等液性结构的后方回声增强,而且 内收,呈蝌蚪尾征(tadpole tail sign)。临床上 可以借此伪像鉴别液性与实质性。 后方回声增强 (enhancement of behind echo) 超声伪像:声影 声影(acoustic shadowing) 当声束遇到强 反射(如含气肺)或声衰减程度很高的物质 (如瘢痕、结石、钙化等),声束完全被阻 挡时,在其后方出现条带状无回声区即声影 。 声影(acoustic shadow) 折射声影(侧边声影) 声束通过囊肿边缘或 肾上、下级侧边时,可以由于折射(入射角 度超过临界角)而产生边缘声影或侧边“回声 失落”。改变扫查角度有助于识别这种伪像。 边缘声影也见于细小的血管和主胰管的横断 面,呈小等号“=”而非小圆形。 折 射 声 影 (refractiv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