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名词解释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22137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评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环评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环评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环评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环评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评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评名词解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评名词解释一、水环境水资源总量:一定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和,不包括过境水量。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地下水资源量:指当地降水和地表水对饱水岩土层的补给量。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指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部分,即在河川径流量中包括一部分地下水排泄量,地下水补给量中包括一部分来源于地表水的入渗量。供水总量: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地表水源供水量:指地表水体工程的取水量,按蓄、引、提、调四种形式统计。从水库、塘坝中引水或

2、提水,均属蓄水工程供水量;从河道或湖泊中自流引水的,无论有闸或无闸,均属引水工程供水量;利用扬水站从河道或湖泊中直接取水的,属提水工程供水量;跨流域调水指水资源一级区或独立流域之间的跨流域调配水量,不包括在蓄、引、提水量中。地下水源供水量:指水井工程的开采量,按浅层淡水、深层承压水和微咸水分别统计。城市地下水源供水量包括自来水厂的开采量和工矿企业自备井的开采量。其他水源供水量:包括污水处理再利用、集雨工程、海水淡化等水源工程的供水量。用水总量: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按用户特性分为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四大类。农业用水:包括农田灌溉和林牧渔业用水。林牧渔业用水指林果地灌溉

3、、草地灌溉和鱼塘补水。工业用水:按新水取用量计,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水量。生活用水: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城镇生活用水由居民用水和公共用水(含服务业、餐饮业、货运邮电业及建筑业等用水)组成;农村生活用水除居民生活用水外,还包括畜用水在内。生态用水:仅包括河湖人工补水和城市环境用水。用水消耗量(简称耗水量):指毛用水量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农田灌溉耗水量包括作物蒸腾、棵间蒸散发、渠系水面蒸发和浸润损失等水量;工业耗水量包括输水损失和生产过程中的蒸发损失量、产品带走的水量、厂区生活耗

4、水量等,一般情况可用工业用水量减去废污水排放量求得;生活耗水量包括输水损失以及居民家庭和公共用水消耗的水量。城镇生活耗水量的计算方法与工业基本相同,即由用水量减去污水排放量求得。农村住宅一般没有给排水设施,用水定额低,耗水率较高(可近似认为农村生活用水量基本是耗水量);对于有给排水设施的农村,应采用典型调查确定耗水率的办法估算耗水量。节水灌溉:指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收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一种灌溉模式,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节水灌溉面积包括:喷灌面积、微灌面积、管道输水面积、渠道防渗面积和其他节水灌溉面积。喷灌面积:喷灌是利用喷头等专用设备把有压水喷洒到空中,形成水滴落到地面和作

5、物表面的灌水方法。不包括用简易方法临时抗旱的面积。微灌面积:微灌属于局部灌水方法,主要包括滴灌、微喷灌等。该技术是根据作物需水要求,将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工业废水排放量:指报告期内经过企业厂区所有排放口排到企业外部的工业废水量。包括生产废水、外排的直接冷却水、超标排放的矿井地下水和与工业废水混排的厂区生活污水,不包括外排的间接冷却水(清污不分流的间接冷却水应计算在废水排放量内)。直接排入海的:指经企业位于海边的排放口,直接排入海的废水量。直接排放指废水经过工厂的排污口直接排入海,而未经过城市下水道或其他中间体,也不受其他水体的影响。工业废

6、水排放达标量:指报告期内废水中各项污染物指标都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的外排工业废水量,包括未经处理外排达标的,经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的,以及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百分率,计算公式为: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指排放的工业废水中所含汞、镉、六价铬、铅等重金属和砷、挥发酚、氰化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氨氮等一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本身的纯重量。它可以通过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其中污染物的浓度相乘求得,也可以通过物料衡算或经验计算公式求得。(可参考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污染物的浓度,均以在企业排放口所测的数字为准(含有一类污染

7、物的废水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出口取样测定),无论测出的浓度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均应统计在内。废水治理设施数:指报告期末企业用于防治水污染和经处理后综合利用水资源的实有设施(包括构筑物)数,以一个废水治理系统为单位统计。附属于设施内的水治理设备和配套设备不单独计算。已经报废的设施不统计在内。化学需氧量(COD):测量有机和无机物质化学所消耗氧的质量浓度的水污染指数。废水治理设施本年运行费用:指报告期内企业维持废水治理设施运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能源消耗、设备折旧、设备维修、人员工资、管理费、药剂费及与设施运行有关的其他费用等。工业废水中污染物去除量:指企业生产过程排出的废水,经过各种废水治理设

8、施处理后,除去废水中所含汞、镉、六价铬、铅等重金属和砷、挥发酚、氰化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氨氮等一般无机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本身的纯重量。计算公式是:二、海洋环境清洁海域: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一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较清洁海域: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二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轻度污染海域: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三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中度污染海域: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仅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和海洋开发作业区。

9、严重污染海域:劣于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中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首要超标污染物:全海域或海区平均超标倍数最大的污染物。三、大气环境平均气温:气温指空气的温度,我国一般以摄氏度为单位表示。气象观测的温度表是放在离地面约1.5米处通风良好的百叶箱里测量的,因此,通常说的气温指的是离地面1.5米处百叶箱中的温度。计算方法:月平均气温是将全月各日的平均气温相加,除以该月的天数而得。年平均气温是将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累加后除以12而得。年平均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气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气压之比,通常以(%)为单位表示。其统计方法与气温相同。全年日照时数:日照时数指太阳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通常以小时为

10、单位表示。其统计方法与降水量相同。全年降水量:降水量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地面上积聚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表示。计算方法:月降水量是将该全月各日的降水量累加而得。年降水量是将该年12个月的月降水量累加而得。工业废气排放量:指报告期内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大气的含有污染物的气体的总量,以标准状态(273K,101325Pa)计算。测算公式为:生活及其他SO2排放量:以生活及其他煤炭消费量和其含硫量为基础,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工业SO2排放量:指报告期内企业在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入大气的SO2总量,计算公式为:燃料燃烧

11、过程SO2排放量:指燃料燃烧过程中排入大气的SO2量。它可以根据实测、物料衡算或排放系数计算求得。凡安装连续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并与当地环保局监测站联网的单位,必须采用实时检测数据的汇总数作为排放数据。未安装连续自动在线检测设备的单位,在采用实测法计算排污数据时,为保证检测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须多次测定样本取值,并须经当地环保局监测站认定。其结果还须与使用燃料含硫量计算得出的排放数据进行对照验证,如计算结果偏差较大,应进行核实调整。生产工艺过程SO2排放量:指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排入大气的SO2量。它可以根据实测、物料衡算或经验公式计算求得。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指除工业生产活动以外的所有社会

12、、经济活动及公共设施的经营活动中燃烧所排放的烟尘纯重量。以生活及其他煤炭消费量为基础进行测算。工业烟尘排放量: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中夹带的颗粒物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指报告期内企业排入大气的粉尘量。工业粉尘指在生产工艺过程中排放的能在空气中悬浮一定时间的固体颗粒,如钢铁企业的耐火材料粉尘、焦化企业的筛焦系统粉尘、烧结机的粉尘、石灰窑的粉尘、建材企业水泥粉尘等,不包括电厂排入大气的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可以通过除尘系统的排风量和除尘设备出口排尘浓度相乘求得,计算公式为: 工业SO2去除量:指报告期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废气经过各种废气治理设施处理后,去除的二氧化硫量。燃料燃烧过程S

13、O2去除量:指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各种废气治理设施后去除的SO2数据,它可以根据实测、物料衡算或经验公式计算求得。生产工艺过程SO2去除量:指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各种废气治理设施后去除的SO2量,它可以根据实测、物料衡算或经验公式计算求得。工业烟尘去除量:指企业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各种废气治理设施处理后去除的烟尘量。工业粉尘去除量:指报告期内企业对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过各种废气治理设施处理后去除的粉尘总重量(不包括电厂去除的烟尘)。它可以根据实测计算求得。除尘系统进、出口的粉尘浓度,应以实测的数字为准。废气治理设施数:指报告期末企业用于减少在燃料燃烧和生产

14、工艺过程中排向大气的污染物或对污染物加以回收利用的废气治理设施数。附属于设施内的治理设备和配套设备不单独计算。已报废的设施不统计在内,锅炉中的除尘装置属于“三同时”,应统计在内。脱硫设施数:指在治理设施中有专用(或兼用)的脱硫设备(或系统),其脱硫效率要达到40%及以上,脱硫后不再释放出SO2,比如使系统中有足够的碱性物质与SO2反应,生成稳定的盐类物质或采用活性炭吸附制酸等方法进行脱硫的设施数。废气治理设施本年运行费用:指报告期内维持废气治理设施运行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能源消耗、设备折旧、设备维修、人员工资、管理费、药剂费及设施运行有关的其他费用等。四、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指报告期内企

15、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状、半固体状和高浓度液体状废弃物的总量,包括危险废物、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物和其他废物等;不包括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和掘进废石(煤矸石和呈酸性或碱性的废石除外)。酸性或碱性废石指采掘的废石其流经水、雨淋水的PH值小于4或PH值大于10.5者。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易氧化性、毒性、腐蚀性、易传染性疾病等危险特性之一的废物。放射性废物:指含有天然放射性核素,其放射性比活度或污染水平超过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的固体废物。其他废物:指工业垃圾、污泥及燃料燃烧过程中去

16、除的烟尘等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垃圾指机械工业的切削碎屑、研磨碎屑、废砂型等;食品工业的活性炭渣;硅酸盐工业和建材工业的砖、瓦、碎砾、混凝土碎块等。污泥指工业废水处理中排出的固体沉淀物(以干泥量计)。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指报告期内企业将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排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场所以外的量。不包括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和掘进废石(煤矸石和呈酸性或碱性的废石除外)。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计算公式是: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固体综合利用量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指报告期内企业以综合利用或处置为目的,将固体废物暂时贮存或堆存在专设的贮存设施或专设的集中堆存场所内的数量。专设的固体废物贮存场所或贮存设施必须有防扩散、防流失、防渗漏、防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