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精河县七年级生物上册 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920978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精河县七年级生物上册 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疆精河县七年级生物上册 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疆精河县七年级生物上册 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疆精河县七年级生物上册 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精河县七年级生物上册 3.3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生物的生活离不开水,自然界中水循环的正常进行是万物赖于生存的前提。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是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之后编排的,是对前面内容的延伸和深化,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此外,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知道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分大量散失,从而理解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这些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甚至在环境保护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学习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而且已经

2、能比较熟练地使用显微镜。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而且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验,家里养的花草树木都需要经常浇水,知道在在森林地区雨量比较充沛。基于以上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本节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3、描述绿色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4、能接受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能力目标: 1、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 2、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情感目标: 认同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

3、用促进了水循环、稳定了水循环,间接地保护了环境,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 1、水分的运输途径 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高度认识大量根毛吸水的意义。 3、叶片的结构。 4、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教学难点:1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2气孔开闭的机理。3水分通过气孔散失的过程。教学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认知叶片的基本结构,设置矛盾,激发讨论蒸腾作用的意义,启发思维,开拓视野形成一定的生态学观点2、教学方法以实验探究为主多种方法优化组合,并辅助多媒体教学。3、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指导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

4、实际问题的能力。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展示实验):展示实验:茎吸收染色液体后其叶片发生红色,而茎并不见红色。为什么引起学生兴趣。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途径通过实验中染色液体的流动过程及以往的知识基础,学生分组讨论:1、尝试说出植物体吸收水分的途径?2、除了水,还有其他物质也是由这条通道进入植物体内吗?为什么?3、根有哪些特点适于吸水?1、根茎-叶-花2、无机盐,无机盐只有溶解于水中才能被吸收3、根的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提高了根的吸水面积。茎对水分的运输教师提供红墨水浸泡过的带叶的枝条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将茎横向切开发现什么?将茎纵向切开,发现什么?输导组

5、织的细胞有哪些特点?如果水中溶解的不是红墨水,而是无机盐,是不是也随着水分一起被根吸收,并沿着茎运输?延伸:如果工厂任意排放各种污水、废水,对动植物和人会有什么影响?学生按要求观察并讨论后,每组派代表交流展示。蒸腾作用:叶片气孔1、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水分从叶片三散失,说明叶片上应该有水分的出口,如何验证?2、演示实验:将刚摘下的叶片浸入70度的热水中,观察叶片表面的气泡,并比较上下表面的气泡的数量。3、学生阅读课本112-113页文字,理解气孔的作用。延伸:为什么大树底下好乘凉?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学生阅读课文学生思考回答植物体吸收水分后在生物圈的循环绿色植物怎样参与了水循环?学生阅读文字和图片的出结论小结:练习:课本114页习题作业:板书设计:淀粉酶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获得,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可释放淀粉酶分解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为了提高酶的产量,研究人员欲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能产生较多淀粉酶的菌株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