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师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2016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师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二战后国际关系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理解能力。关键信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

2、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获取民族解放,故题干反映不结盟运动国家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C项正确;A项仅指向美国的说法是错误;B项题干无法反映;题干没有涉及经济方面,D项排除。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不结盟运动2读下表可以得出战争朝鲜战争(1950195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西欧(法国)参加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3、,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B苏联对西欧的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大的后盾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表格中的西欧(法国)在朝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对美国的态度由服从到反对到明确反对,日益强硬的表现,可以推断出美国主宰资本主义世界的时代已经结束,世界格局当然会向多极化发展,故选择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美欧关系的演变。3这是一场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这也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

4、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这场战争是A朝鲜战争 B柏林危机 C古巴导弹危机 D海湾战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卷入、“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可以推断出这场战争是朝鲜战争,因为最后签署的是朝鲜停战协定。故选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朝鲜战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4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欧洲经济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格局”状态,没有形成整个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A经济区域

5、集团化趋势在加强 B欧洲社会经济发展失衡C“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立 D欧洲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二战之后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使得欧洲出现于分裂:东欧主要为社会主义国家,西欧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A不对,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应该有利于欧洲各国的联系加强;B没有涉及主要原因;D也与题干不符。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5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2001年,美国在我国近海频繁进行空中侦察;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些事件充分说明A苏联解体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6、 B美国仍在坚持“门户开放”政策C美国奉行政治经济全球化政策 D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苏联解体后,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企图建立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A是说明这些事件的背景;B不对,“门户开放”政策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美国的侵华政策,形成帝国主义列强共同侵华的联盟;C与全球化不符;只有D符合题意。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和平与动荡并存。6以下是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

7、战争状态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上述三段材料分别展示了欧洲走向联合、美苏两大集团的对立。美苏没有完全控制世界,北约和华约处于冷战状态,并非是处于战争状态,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是1955年华约成立,故A、C、D错误;材料表明,虽然美苏依然处于冷战状态,但新的力量(欧洲联合)已经孕育,故选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7美国当代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说:“西方人的生存依赖于美国人重新肯定他们对西方的认同,以及西方人把自己的文明看作独特的而不是普世的,并且团结起来更新和保护自己的文明,应对

8、来自非西方社会的挑战。”西方国家以下行动体现了这观点的是( )A美国支持德国清除法西斯主义,推动法德的和解与欧洲的复兴B美国与西欧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社会主义国家“冷战”C美国和西欧援助东欧,促进东欧“政治多元化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D法德等国成立欧洲联盟,大力弘扬“欧洲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从材料“团结起来更新和保护自己的文明,应对来自非西方社会的挑战”等信息可以看出欧洲的联合是维护欧洲的利益、提高欧洲地位的重要途径,A项体现的是法德和解、欧洲联合的基础奠定,故选A。BC项并非欧洲内部的联合;D项错误,与材料“西方人把自己的文明看作独特的而不是普世的”信息不

9、符。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洲一体化进程。8 2013年是不结盟运动成立52周年。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最大国家,但在当时并未参加该组织。其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不结盟运动是由印度等国发起的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约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结成军事、政治同盟,条约的有效期为三十年。不结盟运动成立于1961年,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所以当时中国并未

10、加入不结盟运动。故选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不结盟运动9看下面的材料美国苏联日本欧洲(德法英意)中国1970年1 038 300(1)433 412(2)202 968(4)619 99991 506(8)1979年2 562 200(1)901 616(3)1 007 173(2)2 264 188263 190(8)*各国 (地区)生产总值(世界排名,欧洲四国各占一名次):亿美元,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司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欧洲经济一体化成效显著B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C苏联大国地位严重削弱D中国GDP地位没变,主要原因是受“

11、文革”的影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1979年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来看,欧洲生产总值突增,一体化成效显著;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严重阻滞了经济的发展。从材料中苏联的生产总值以及世界排名来看,苏联在1979年并没有严重削弱,故本题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经济一体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1020世纪60年代,中法的角色类似: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内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推动中法建交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

12、的是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感召 B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法力图在外交上走独立自主的道路 D中法两国奉行“无敌国外交”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20世纪60年代、“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内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中法角色的共性是向美苏两极霸权的挑战,说明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故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访问印度与缅甸时提出的,故A项错误;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70年代,故B项错误;D项“奉行”无敌国外交“政策,故D项错误。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

13、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走向联合的欧洲。1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音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当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欧洲特别是法国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实质上反映出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C世界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 D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激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但仍然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不能说“丧失”,故A项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崛起并走向一体化,力图摆脱美

14、国的控制,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现象发生在文化领域,没有反映“政治冲突”,故C项错误;美国与法国等欧洲国家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他们之间是国家利益的冲突而非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故D项错误。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世界格局121960年1月美国与日本签署了美日共同合作安全条约,即新日美安全条约,以代替1951年的旧约。新条约确认美国有权继续在日本驻军和保持军事基地,但限定双方必须就此进行协商,并删去了旧约中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骚乱”的条款;此外,规定如在日本管理下的领土上受到武装进攻,双方将采取行动以对付共同危险。这一新条约A使美日经济竞争放缓 B使日本取得了更大自主权C使美日军事同盟松动 D使日本摆脱了战败国地位【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删去了旧约中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骚乱的条款”可以推出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骚乱的权利由日本政府来行使,美国不再干涉,再结合题干“但限定双方必须就此进行协商”等信息可知日本获取了更大自主权,故B项正确。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战后日本的崛起131963年,法国政府拒绝接受由苏联、英国、美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的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