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一般操作规程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1584714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一般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危险化学品一般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危险化学品一般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危险化学品一般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危险化学品一般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一般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一般操作规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业资料:_危险化学品一般操作规程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8 页危险化学品一般操作规程1、配制稀硫酸时,必须在烧杯和锥形瓶等耐热容器内进行,并必须缓缓将浓硫酸加入水中,配制王水时,应将硝酸缓缓注入盐酸,同时用玻璃棒随时搅拌。不准用相反次序操作。2、一切试剂瓶要有标签,有毒药品要在标签上注明。3、溶解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发热物时,必须于耐热容器内进行。4、严禁试剂入口。如须以鼻鉴别试剂时,须将试剂瓶远离,用手轻轻煽动,稍闻其气味,严禁鼻子接近瓶口。5、折断玻璃管(棒)时,须用钢铿在折断处铿一小槽,再垫布折断。使用时要把断口烧成园滑。如将玻璃管(棒)插入橡皮管或橡皮塞时,

2、应垫布插之,防止折断伤手。6、严禁食具和器具混在一起或互相挪用。7、易发生爆炸的操作,不得对人进行。绀锅口不得对着人,并应事先避免可能发生的伤害。必要时应戴好防护眼镜或设防护挡板。8、一切发生有毒气体操作,须于通风柜内进行。通风装置失效时,禁止操作。9、一切固体不溶物及浓酸严禁倒入水槽,以防堵塞和腐蚀水道。10、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应立即洗干净,不得靠近明火。11、开启大瓶液体药品时,须用锯将石膏锯开。禁止用它物敲开,以免瓶子破裂。12、处理后的浓酸和浓碱废液,必须先将水门放开,方可倒入水槽。一切废液,如含有害物质超过安全标准,应先行处理,不准直接排入下水系统。13、高温物体(灼热的磁盘或

3、烧坏的燃烧管等)要放于不能起火的地方。14、取下正在沸腾的水或溶液时,需先用烧杯夹子轻轻摇动后才能取下使用,以免使用时突然沸腾溅出伤人。15、使用酒精灯、煤气灯时,注意无色火焰烫伤。第 3 页 共 8 页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本文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针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危险因素识别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建立在事故发生可能性和后果、危险物质数量和性状以及人员暴露时间等因子基础上的风险评价方法,并提出了从业单位的改进措施。危险化学品行业生产流程长、环节复杂、设备要求高、产品危险性大。因此危险化学品行业既是高风险的行业,也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之一。我国近年来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但事故

4、总量依然很大。xx年初,国务院提出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决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xx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安全标准化工作,并于xx年出台了AQ3013-xx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以下称通用规范)。在安全标准化的实际工作中,一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开展标准化工作的认同度不够,存在企业领导不重视,职能部门没有能力有效开展标准化工作;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文本和运行表单,不注重与自身企业特点和现场状况的结合,建立了一套管理软件,但并不切合本企业实际;与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或综合安全评价等雷同,照搬照抄其他体系;职业危害因素申报不完全,危险源识

5、别不到位,风险评价企业自己做不好,中介机构又不能完全掌握实际情况等。企业内部的实际安全生产反而出现管理死角,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人员缺乏安全管理和专业培训,违章作业时有发生的情况,其内部安全状况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切实开展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措施和重要内容。安全标准化的灵魂是风险管理,必须对企业进行充分的调查、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安全风险评价必须依据我国安全生产和危险物质管理和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安全评价理论为基础,涵盖系统安全全方位内容,深入分析评价体系的复杂结构,清晰表达各子系统的关系,明确识别风险源,区分主次,体现直接

6、因素,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风险评价其程序可以分为:准备(明确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对象资料,制定工作计划)、风险识别和分析(识别和分析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确定其位置和存在方式,挖掘事故发生途径和规律)、安全评价(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确定风险等级)和提出对策措施(针对安全隐患,提出措施,制定期限,确定责任人)4个步骤,其中的难点和重点是企业内部危险源的识别以及安全评价等级的确定。风险因素识别风险识别指用感知、判断或归类的方式对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性质进行鉴别的过程。感性认识和工作经验可以作为风险识别的基础,而对各种资料和事故记录的整理、归纳和分析同样能够有效识别风险因素,进而对各种明显和潜在

7、的风险及损失规律进行研究。风险识别和分析的方法,根据通用规范可以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预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等方法。这些方法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工艺,对分析目标进行研究,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分析。我国国家标准GB6441-xx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采用事故因果连锁模型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这是基于事故原因统计分析方法。事故因果连锁模型(如图1)认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

8、导致了人的失误,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就会造成物的故障,这些情况往往又是由于管理上的缺陷造成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相互影响的,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促成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客观上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物质条件;但二者又是相互结合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所耦合形成的隐患,会直接导致伤亡事故,甚至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的发生。事故因果连锁模型分别对人和物以及管理因素进行分析,对各个因素进行合并、删减、添加、替代和重组等简化操作可以发现:人的因素包含管理人员、现场操作人员和安全人员的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各类人员的安全意识;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操作人员的

9、违章操作、身体和心理状态等。物的因素可分为危险化学品、设备和环境3个要素。其中危险化学品要素包含危险化学品的物性、储存状态和储存量、监控记录、档案和安全标签等;设备要素包含生产设备工艺、工作状态、摆放位置、检修及报废状态、特种设备、安全设备、消防设施、应急设施等;环境要素包含安全标志、照明、噪声、通风、给排水、静电、雷电等。管理因素包括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计划、检修计划、责任制、操作规程、技术培训、安全培训、防护用品管理、设备管理、危险作业审批、危险物储存、运输管理、废物处理、事故应急救援等。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就是对已通过危险源识别得到的安全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将其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确定系

10、统的危险程度,提出改进措施。风险度R是分析评价项目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程度,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格雷厄姆-金尼法(LEC法)认为事故的风险度受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P、人员在危险环境内的持续时间E和事故发生后造成的后果S3个因素的影响,并认为危险性评价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进行分析:R=PES按照格雷厄姆-金尼法的原则,对于单一危险化学品,其风险度R可以表示为:R=MCPDS其中:M为物质系数,C为临界系数,P为事故发生可能性,D为人员在危险区域工作持续时间,S为事故造成的后果。物质系数(M)表述危险化学品在由燃烧或其他化学反应引起的火灾、爆炸中释放能量大小的内在特性。它反映了所处理物料的危险程度。描述危险化学品的物质特性和种类,可参照陶氏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法中的物质系数(MF)。第 7 页 共 8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