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学电子的大学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843749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给学电子的大学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写给学电子的大学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写给学电子的大学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写给学电子的大学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写给学电子的大学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写给学电子的大学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给学电子的大学综述(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人是一名普通高校的学生,离毕业不到一个月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在一个普通的城市度过了我四年的大学生活。此时,我正坐在一间即将不属于我的教室里。在此,我将写下这段时间关于专业知识学习的经历与体会,希望能给还有机会在大学继续学习的学生一点启发或激励,愿他们能够更顺利地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心血浇灌的花木更加茂盛!在此之前,有几点说明。其中,一些内容可能过于具体化,普通性差一些。一、我走的是单片机方向。相对而言,算法方面研究较少,偏硬件。二、不敢说学的多好,总结可能不完全正确、全面,仅供参考,欢迎指正。三、这篇文章的技术含量是一个一般普通高校的学生的水平,主要是为刚入门或准备入门的学生而写,高手请不要见

2、笑。四、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基础知识2、方法3、效率4、一些小点5、学习过程6、经历五、此文发表于2013年 06月 21日 电子工程世界论坛。正文:1、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也是针对单片机方向的,其他方向可能需要些调整。先说一下主要课程。我们学校比较年轻,这个专业更年轻,我们之前只有两三届学生。新成立的往往会有较多的问题,比如,课程安排。安排不好,自己再不会调整,到最后很无奈的。关于学校的课程,我这样理解,真正对以后的实践性学习有帮助的,只有几门基础。这个头开好了,以后基本上全部依靠自学和互学。这些课程是:电路分析基础、数电、模电、c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微机原理、单片机(涉及汇编,若有

3、精力,可看汇编教材)、嵌入式。传感器之类的,个人认为可以忽视,需要什么传感器,再找型号就可以了。如果不负责任一点,数电、模电、c语言、单片机必不可少。基本课程这就差不多,根据方向再添加吧。看一下课程安排,若不合理,制定自己的计划吧,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别等老师讲完课,你也毕业了。我看有的重点大学学生,大一就用单片机做开发。我们上一届,大四第一学期,开单片机课,这就是差距。还有就是一个容易忽视的内容,分立元件的识别与作用的理解。认识常用分立元件,理解所标参数的含义,它们的基本特性。再说一下怎么学习基础知识。你要努力做到两件事情:理解与思考。你学这些是为以后的应用,不是考多少分,不理解,开发时肯定会

4、遇到很大困难。一开始理解不透很正常,但要认真去体会。整体把握后,在实践中去验证你的理解,你一定会有所体会。比如,电容充放电,高中就讲过,但它有什么作用呢?如果搭一个电路,不工作,并一个电容,工作了,你就会意识到“电容使电路保持工作状态”,再根据充放电的性质,可以分析出,电容先被充电,负载工作,电压下降,电容放电,使电压保持在负载的工作电压范围内。上网一搜上拉电阻的作用,一大推,看完是不是会有些茫然呢。直到有一天,你的控制器输出一个信号,负载却没反应,你加个上拉电阻,负载有动作了。一测电压,有明显上升,于是,你意识到,上拉电阻增大了电压幅度。不多说了。先在理论上认识一下,再在实践中去体会。2、方

5、法这些方法源于我自己开发的小东西,不多,主要是针对检测问题的。(1)模拟法。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执行很多动作,现象的变化也比较快,难以准确识别。这时,可以分析一下这个过程,看看能不能手工模拟出这个过程,真正需要研究的往往是一个小的过程,或者可以分解成一个个小过程,不会涉及太多次反复性变化。可以试着人工模拟,看系统到底识别到什么内容。比如,小车运行,靠近边缘的一条黑线,到那一侧的检测电路(比如有至少两个传感器)清晰而稳定地检测到下方是黑线。这个过程,这几个传感器都检测到什么组合信号,又是以怎样的顺序出现?这个就可以模拟一下,尽管与实际速度不同,但可以得到清晰的变化过程,可以发现一些东

6、西,对确定和修改检测程序很有价值。模拟的思想就是认为创造系统运行会出现的过程,通过控制一些量,使信息可以清晰的呈现出来。对过程分析有所帮助,当然,要考虑模拟与实际中的不同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2)原理分析法。有的过程,很难通过一些方式, 把变化清晰地呈现出来。这时,可以从原理出发,看看能不能推出实际结果。分析原理,要明确因果关系,这点很重要。对于电机,我懂得不多,有一点小的体会。电机性能与磁场分布、强度,线圈电阻率、绕法等因素有关。我接触过这样的电机,在电压和脉冲信号一样的情况下,由于外力被迫停止转动时的,尽管电流增大,但平均电压还是小于转动时的值,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这两个电压的差别是比较明

7、显的。我想通过比较超过某个电平的脉冲的频率,来判断电机是转动还是被迫停止。但我却发现,参考电平怎么调,都不能出现明显的不同的频率。如果峰值不同,差异不会小到那种程度。后来,我分析,电机转动的过程。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我意识到,电机转动了,只是刚转一点就因外力而停止。手很难控制得特别牢固,况且,齿轮之间的间隙也为电机转动提供了小的空间。电机在外力作用下,每次都发生微动,电平达到了转动的值。两种情况的频率是一样的。只比较峰值频率是看不出区别的。(3)对比法。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方法,不再举例。一定好控制好各个变量。有时陷入困境,思路可能打不开。不要忘记它3、效率(1)计划。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有计

8、划。就算开始订不好,也要订。计划各段时间应完成的内容,你就有意识要在那个时候达到某个进度,而不是大脑中,只有继续做的思想。做一个流水灯模块,比较简单。不必分太细。程序到什么时候写完。电路到什么时候搭完。调试程序,到什么时候完成。不要以为,这么简单还计划什么。这是一种习惯,当任务复杂的时候,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计划确定了一个顺序,制定计划过程要考虑到前后的关联性。尽量避免出现做了一个内容,却发现应该在之前做另外一件事情,进程遭到破坏。(2)紧迫感。和计划相似,但有所不同。在时间比较紧,任务还比较多时,更能体现出它的作用。在你需要在短时间内万年场一个任务时,这一点一定要努力把握。比如,焊一个模块,看

9、一下表,再看一下当前要焊的元件。告诉自己:要在XX时把它焊完!带着这种意识,你的动作和反应速度都会加快。每个环节省一点,累积起来就能省很多时间。紧迫感,还会增加你动作的协调性,减少等待。比如,把电阻放好,烙铁还未热,可以先在相关位置涂抹助焊剂(如果需要),还不热,做几个标签,稍后会贴到一些导线上,便于识别。激起紧迫感,晚上意识到未完成任务而疯狂地追赶,白天为什么不抓紧呢?夜之痛。当一天刚开始的时候,你很难意识到今天晚上可能会完不成任务,只有你真的到了晚上,才意识到,体会得那么清晰。可是第二天,你就忘记了,于是重蹈覆辙,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吧。记住它吧,当你在阳光下研究的时候,想想那灯光下的夜之痛吧

10、。你还能放任自己吗?说明一下,不是一定要完成当天任务,但一定要避免因为白天时间利用不充分而导致为未完成任务。你的大脑里,要装着两件事。现在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完成它。让自己对当前状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随着进展,这两件事会发生变化,但一定要装着,直到你完成整个工程。(3)问题处理的方式。测试过程,发现现象不对,有地方出了问题。怎样测,是先测可疑硬件电信号,还是改程序,用现象反映情况?有时,可能会有多种考虑方式。你可以先分析一下,出现哪种问题的可能性大,怎样检测更容易,更快捷。(4)假设完成法。意外,随时可能出现。比如,元件损坏,或研究过程中,发现需要新器件,要网购了。东西邮到之前,这个工作不能做。但

11、不要松懈,看看你是不是还能做点别的。哪怕是一点准备工作。假设东西已经到了,比如,需要换件,你可以先把待换器件拆下来,等新的到了,换上。而不是,件到了,发现需要先拆原来的件。(5)注意力。有时,进展很不顺利,这时又出现问题,就可能反应迟钝。这时,你要告诉自己:迅速解决这一问题!这句话,不一定能帮助解决问题,但你大脑里要保持这个意识,避免发呆之后,思绪飘向远方。甚至,你会突然间忘记刚才的事情。这个时候,慢慢地回忆:刚才发生了什么?你可能没有心情立即去解决它,但即使如此,你也可以把它认真地记下来。4、一些小点这些和具体研究内容关系较大,有些杂。程序(1)多次用到的数据定义成变量,多次用到的语句定义成

12、函数,使程序简洁,增强可读性。一些不易于区分的数据,用明显的名称代替。(2)测试函数,用特有的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从而能容易地判断是否执行了这个函数。(3)同步性。定义一个变量,要知道它的含义,表示的是什么,有时,它有对应的标志量。比如,改变timer输出的脉宽,对应改变一个标志量,下一次,查标志量就可以知道脉宽,这样有时可以带来很大方便。但一定要保持同步性。当你改变一个量时,要考虑这个量是否有对应的标志。只改量不改标志,二者失去同步性,对后面的程序的执行可能会带来麻烦。尤其是在调试过程中,发现一个新的地方需要改那个量,这个地方本不在原来的考虑范围内,就容易忘记修改对应的标志量,再查询标志量,

13、就容易出现问题。(4)简约之美。这是编程的一种风格,有些时候可以考虑这种思想。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检测一个状态的切换,从一个状态进入另一个状态,不一定十分干脆,获得的信号不一定十分清晰、明确,可能会发生包括反复出现在内的一系列变化。如果细致地描述这一过程,可能会写出一个很复杂的判断函数。不仅容易出现逻辑错误,一旦出现问题,很难找到具体位置。尽量避免出现一大群switch、if、while在一个函数里尽情地舞蹈的情况。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分析过程,寻找新状态与原状态最大的区别,或是特别的一个简单的变化,抓住它。一个函数,可以有很多行,但结构、实现的功能以及思路一定要清晰。这就是简约之美。

14、可以考虑一下。(5)完整性。不能忽略意外的情况,有if,后面要有else,最好有对应的动作,即使你认为不会出现,意外就是出现了你认为不会出现的情况。运行不完整的程序,一旦出现了你没有考虑到的情况,很容易对现象进行误判。硬件。(1)显示模块。这个太重要了。不能完全依靠电脑显示,很多时候,系统需要单独运行。这个模块应简单,并能清晰地反映多种现象,以便区别多种情况。(2)电源指示灯。反映控制器是否上电,避免每次现象不对,都去测控制器电源电压。(3)器件个体的选择。对一个含有多个相同型号的电路,焊接之前,可检测每个元件的特性。选择特性最接近的个体,以增强输入输出的整齐性,提高个体间功耗的均衡性。一个模

15、块个体间功耗差异越大,模块稳定性越差。(4)确定清晰的检查思路。出现问题,立即测量,却没有发现问题之所在。这时,需要整理思路,列出所有的可能,根据可能性及检测难度,确定检查顺序,进行检测。(5)现象突变。在你认为没有做任何改变的情况下,现象突然发生变化。你或许会想:“怎么会这样?上次明明还没事啊。”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一定发生了变化,或在程序,或在硬件系统本身(包括电池电量等),或在外部环境。一定至少有一个发生了变化。有些细微的变化会在你不知不觉中发生,踏下心来,去寻找它!可以考虑,顺着现象,逐步逆推,认真分析任何可能的影响因素。(6)当你不能控制一个器件,那是因为你没有充分了解它的特性。最

16、基本的资料是手册。认真读手册,建议尽量读英文的,只要你对英语不反感,我指的是不反感,不是有没有好感。翻译的毕竟不如原版。它不难,你能做英语阅读,就能做它。看不懂不是理由,认真地看下去,一点点,坚持着分析。从最简单的开始,一直看,你一定可以。当时,我同学看我看时,感觉了不起,其实那没什么,他看他也懂。认真阅读,体会他的描述,当然,网上典型应用电路域程序也有参考价值,但手册还是第一位的,也有一些几乎不能找到手册的产品,那就从网上找通用的方法吧。首先,确定产生了那个控制信号,再从电压电流上考虑值是否合适。同时,注意影响因素,有的器件对一些物理量很敏感,要发现这些量,格外注意它们的变化。考虑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控制一下,避免可能会出现的麻烦。(7)硬件的偶然性。硬件不同于程序,再复杂的程序,只要逻辑正确,就能得到预期的结果。硬件不同,它有物理上的输入输出,这些信号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