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战略与规划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583883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9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战略与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战略与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战略与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战略与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战略与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战略与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战略与规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0 0 6 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西湖论坛 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战略与规划 杨尚宝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 ( 北京市月坛南街3 8 号,1 0 0 8 2 4 )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海水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战略 与规划研究指出,发展海水利用产业具有现实和战略意义,全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加大自主创新 力度,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统筹规划、强化指导、因地制宜地发展海水利用产 业 引言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 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 2 0 0 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I 4 ,而且水资源分布时空不

2、均。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沿海1 1 个省、区、市,占全国1 5 的土地,4 0 的人口,创造了6 0 - 7 0 的国内 生产总值( G D P ) ,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 的i 4 ,人均水资源量约为1 3 0 0 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6 0 。因此,沿海地 区,特别是北方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 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淡水占2 5 ,而海水占9 7 5 。海水利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 解决淡水短缺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显然,海水利用也是解 决我国淡水资源

3、短缺的重要措施之一。向大海要水、要资源,是解决沿海( 近海) 地区 : 淡水资源短缺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措施,具有现实和战略意义。 1 现状、问题和发展机遇 1 1 海水利用现状 目前,全球有海水淡化厂1 3 万多座,海水淡化日产量约3 5 0 0 万立方米左右,其中 1 6 2 0 0 6 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西湖论坛 8 0 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 亿多人的供水问题;全球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总量每 年约6 0 0 0 亿立方米左右,替代了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全世界每年大约从海洋中提盐 5 0 0 0 万吨j 镁及氧化镁2 6 0 多

4、万吨、溴2 0 万吨等。 我国海水利用也主要在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等三个 方面,海水利用发展的现状是: ( 1 ) 海水利用技术基本成熟,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条件。我国在反渗透法、蒸馏法( 热 法) 等主流海水淡化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3 0 0 0 立方米 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和5 0 0 0 立方米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正在进行万立方米 日级示范:海水直流冷却技术已进入万立方米d , 时级产业化示范阶段;海水化学资源综 合利用技术取得积极进展。 ( 2 ) 海水利用已有一定基础和规模。2 0 0 3 年我国利用海水作冷却水用量达3 3 0

5、亿 立方米左右,应用最多的行业是电力、石化、化工等,电力企业利用海水作冷却水量约 占全国海水作冷却水总量的9 0 左右;目前,我国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产量约为3 1 万立方米日( 苦咸水淡化水产量为2 8 万立方米日) ,海水淡化成本迅速下降,已接近 5 元立方米;海水制盐作为我国传统的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海盐产量已达到 1 8 0 0 万吨。 1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海水利用虽然起步较早,但存在发展慢、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主 要表现在 ( 1 ) 海水利用发展慢、规模小。我国海水淡化水日产量仅占世界的l g o 左右;海水 作冷却水用量仅占世界的6 左右;海洋化学资源综

6、合利用的附加值、品种和规模等方面 与国外都有较大的差距。 ( 2 ) 海水淡化成本仍相对较高。海水淡化吨水成本虽已降到目前的近5 元,但相对 于大部分沿海城市偏低的自来水价格而言,仍然偏高,这是制约海水淡化发展的最直接 和最主要因素之一。 主要原因是: ( 1 ) 对海水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2 )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较少: ( 3 ) 设备制造及配套能力较弱; - 1 7 2 0 0 6 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西湖论坛 ( 4 ) 缺乏统筹规划和政策法规的引导; ( 5 )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市场机制不完善。 1 3 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机遇 沿海特别是北方沿海地区是我国严重缺水地区之

7、一。考虑到北方沿海地区人口增长、 产业结构变化、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用水需求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等因素;同 , 时考虑到南方沿海部分地区的水质性和资源性缺水状况,应该说,沿海地区的缺水形势 十分严峻。 解决我国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开源节流。一是大力开展全面节 水,提高水利用效率;二是大力实施海水的有效替代,优化水资源结构:三是实施必要 的跨流域调水,但调水是受多方面条件制约的。因此,加快海水利用步伐,优化水源结 构是沿海缺水地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目前,我国海水利用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一是海水利用的技术不断成熟,海 水利用成本不断降低;二是以节水为核心的

8、水价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三是我国经济的快 速增长、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这为海水利用产 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发展战略 2 1 提高海水认识、确立战略定位 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海水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海水为沿海缺水地区( 含 海岛) 重要水源的战略定位。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等要积极宣传海水利用的重要 性和战略意义,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因地制宜地发展海水利用产业,把海水利用 作为沿海地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战略措 施。 2 2 加快结构调整、优化用水结构 沿海各地区应根据水

9、资源承载能力,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和布 局。严格限制在沿海缺水地区新建或扩建以淡水为水源的高用水项目,鼓励火电、石 油化工、化工、钢铁等高用水行业使用包括海水在内的非传统水源。优化用水结构、 积极引导海水替代,一是鼓励企业采用海水淡化水作锅炉补充水,直接利用海水作为 工业冷却水和冲厕用水;二是鼓励海水淡化水进入城市供水管网,优化水源结构,推 18 2 0 0 6 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西湖论坛 进分质供水进程;三是通过试点,逐步建立水权交易市场,鼓励有偿转让其因利用海 水而节省的自来水用水指标。 2 3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整体水平 加快海水利用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步伐,加大关键技术

10、和设备制造的自主研发 力度。加强能力建设,强化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建设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水利用产业化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整 合技术资源、促进强强联合,提高我国海水利用技术及装备制造的整体水平。 2 4 实行激励政策、扶持产业发展 研究制定鼓励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金融、价格及财税政策,以激励政 策扶持产业发展。一是研究制定包括新扩建项目取水及用水结构、海水淡化水进入管 网、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等在内的相关产业政策:二是加快水价改革,建立反映资源 稀缺性的水价形成机制;三是对从事有关海水利用特别是海水淡化的企业给予必要的 税收优惠;四是国

11、家利用政府投资对海水利用重大项目建设给予适当支持;五是拓宽 海水利用融资渠道。 2 5 建立法律法规、强化规划引导 研究和建立海水利用标准体系,制订和实施相关标准,加强海水利用产品装备的质 量监督检验;海水利用发展要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 包括海洋环境保护) 的相关法律 法规和标准,并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海水利用产业与海洋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持续发 展;要加快海水利用立法步伐,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海水利用产业的规范化和法制 化发展。 沿海各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海水利用规划,并强化规划的指导 作用;各地区、各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要积极配合,积极发挥对海水利用产业发 展的指导和协调

12、作用。 3 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 3 1 主要任务 目前,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认识海水利用的重要意义;加快海水 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研发及推广应用;建立和完善 海水利用政策法规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等;不断扩大海水利用规模,优化用水结构,使 1 9 2 0 0 6 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西湖论坛 海水真正成为沿海地区的重要水源之一,以海水利用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3 2 发展目标 “十一五一期间,我国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 0 1 0 年末,我国海水淡化能力 达到8 0 “ - 1 0 0 万立方米日;海水直接利用能力达到5 5 0 亿

13、立方米年:积极发展海水 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达到2 0 左右。 4 发展重点和区域布局 4 1 发展重点 ( 1 ) 重点领域 我国海水利用的主要领域:一是海水直接利用,即以海水为原水,直接替代淡水 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二是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三是海水化学 资源的综合利用,即从海水中提取化学元素、化学品及深加工等。 ( 2 ) 发展重点 积极推动海水利用重大项目和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扩大海水利用规模。 在海水淡化方面,一是以海水淡化水作为城镇居民用水和海岛军民用水的海水淡 化工程项目;二是以海水淡化水作为工业企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特别是作为锅

14、炉补充 水等工业用高纯水的海水淡化工程项目。在海水直接利用方面,一是沿海地区重点行 业( 如电力、钢铁、石油石化、化工等高用水行业) 的工业企业以海水为原水替代淡 水作为工业用水如冷却水等的海水直接利用工程项目;二是以海水作为大生活用水( 如 海水冲厕等) 的海水直接利用工程项目。同时,积极开展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发 展循环经济模式,培育海水利用产业链。 大力发展海水利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业。 加强海水利用技术与装备的自主创新,提高设备制造能力,不断提高国产设备在国 家重点工程和示范工程中的比例,建立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海水利用 产业化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培育海水利用新兴产业。重点

15、发展万立方米日级海水淡 化技术和1 0 万立方米日及以上级海水淡化成套设备制造技术,积极发展海水直接冷却 2 0 2 0 0 6 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西湖论坛 和海水冲厕技术;要加快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能量回收装置和高压泵等组件,以 及高效蒸馏部件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进程;积极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潮汐能 等可再生能源与海水淡化结合工艺与技术,低温核能海水淡化工艺技术,综合利用海水 淡化后的浓海水制盐和提取钾、溴、镁、锂及其深加工等海水化学资源高附加值利用技 术,以及适宜海岛使用的海水淡化装置等;积极支持苦咸水淡化技术研发和应用。 建立和完善海水利用政策法规体系和管理服务体系。 加快海水

16、利用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和法规的研究,建立健全海水利用标准体系和质量 监督检验体系,形成促进海水利用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有效的中介服务体系,加 强行业协调,规范行业行为,推动海水利用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4 2 区域布局 在布局上,应根据我国沿海各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城市发展战略,区域产业结构、 布局和特点,以及各地区海水利用的基础和条件,因地制宜,实施海水利用区域的合理 布局,并明确建设重点。 在我国北方和南方沿海地区,要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积极发展海洋 化工产业;创建海水利用综合示范区和示范城市;建设国家海水利用产业化基地和装备 制造基地,北方可着重建立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装备生产基地,南方可着重建立膜法海 水淡化技术装备生产基地。 在海岛地区,海水利用要始终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以发展海水淡化为主,兼顾海 水冲厕,以满足海岛居民生活用水和国防用水需要为目标。 5 结语 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缺水地区发展海水利用具有现实和战略意义。海水作为沿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