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83880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沭阳县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沭阳县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沭阳县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省沭阳县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省沭阳县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沭阳县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沭阳县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第一单元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之后,将视角放在地球自身,进一步学习、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研究它们的特征、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单元通过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各个圈层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去探寻和揭示大自然的无尽奥秘的兴趣。教材首先涉及到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和外部圈层 (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然后层层深入研究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三节内容分别探究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和水循环这三个重点。本单元内容难度

2、较大,大气环流是本单元最难理解的部分,教学时要紧密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事例进行说明和讲解,并应用多种教辅手段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把握好空间逻辑,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首先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引导学生分析28页图212,掌握岩石圈的范围,强调岩石圈与地壳的区别。然后运用岩石标本、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绘制示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岩石圈的组成、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和特征、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内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所起的作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讲授本节内容应始终贯穿

3、物质运动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例如,在讲述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时,应引导学生从百万年的时间尺度和物质运动变化来认识地表形态的变化;在讲述外力作用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外力作用在破坏地表形态的同时,也就是在对地表形态进行再塑造。 本节教学时应选取学生熟知的图片或例子,动画演示、图片和教具展示贯穿于教学过程,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以更好地理解比较抽象的地理原理,让学生通过初步了解内容深入分析原因学会判断案例,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 观察岩石标本,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3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4、4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说明岩石圈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口头表达能力。2利用示意图分析归纳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3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4通过对案例学习和探究,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岩石标本,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2形成正确的环境观。【教学重点】1岩石圈的范围。2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3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4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学难点】1

5、硅铝层和硅镁层的化学成分2板块构造学说3向斜成山、背斜成谷【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岩石标本、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入)师:在上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普通的天体,地球也是宇宙中的一个特殊的天体因为地球上有生命!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同学们,你们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十几年了,如果你有奇遇结交了一位外星球的朋友,你会如何向他描述我们的地球呢?请大家结合课本第26页“地球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试着介绍一下我们居住的星球。生:(两三位学生介绍)地球内部与外部圈层由内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师:是的,地球由一系列物质圈

6、层构成,但如何区分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圈层呢?生:以地球的固体表面为界。师:很好。地表以下为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表以上为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壳及上地幔顶部是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又称为岩石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我们将在这一单元中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各个圈层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让我们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去探寻和揭示大自然的无尽奥秘吧!(板书)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师: 刚才我们提到地球内部圈层大致分为三个圈层:从地心向依次为地核、地幔和

7、地壳。【课件展示:内部圈层示意图】(让学生逐一指认)推进(新知识传授)师: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称为岩石圈。请同学们参照27页和28页第一段文字,仔细读28页图212,了解岩石圈的范围、分析岩石圈的结构特征。(板书)一、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高潮(重难点突破)【合作探究】师:岩石圈是否就是地壳?生:不是,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岩石圈包含了地壳,还包含了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师:很好。岩石圈的平均厚度是多少?生:约60千米。师:正确。大家手绘一幅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把握好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

8、及分布。添绘出地幔的软流层位置,特别要在图上圈出岩石圈的范围。生:(绘图)师:大家绘制的图很不错。地壳厚度是否均匀?生:不是。师:对了,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地壳厚度一般为3545千米。其中,高山、高原地区地壳较厚,平原、盆地地区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师:地壳还可以分为上下两层,由图中可知,它们分别叫什么名称。生:地壳上层称为硅铝层。地壳下层称为硅镁层。师:正确。硅铝层和硅镁层的化学组成如何?以什么元素为主?生: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硅铝层含钠、钾较多,硅镁层的镁、铁、钙成分相对增多。师:回答很好。因此硅镁层比硅铝层的密度要大,硅铝层象是浮在硅镁

9、层之上。注意观察硅铝层和硅镁层在洋壳和陆壳的分布有何不同?生:硅铝层在海洋底部变薄、缺失,是一个不连续圈层。硅镁层是个连续圈层。师:正确。(板书)2、地壳及其分层【教师精讲】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壳不等于岩石圈,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地壳上层称为硅铝层,下层称为硅镁层。硅铝层在海洋底部显著变薄,甚至缺失,是一个不连续圈层,硅镁层是个连续圈层。【过渡】师: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大家在野外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岩石。我这里有一些常见的岩石标本,同学们传看一下。(出示岩石标本,学生传看) (板书)二、岩石圈的组成于物质循环 1、

10、岩石圈的组成师:别小瞧了你们拿着的这些岩石。自然界的岩石种类繁多,数量、形状、颜色、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各异,每块岩石都有自己的“经历”,它们有的曾经历了轰轰烈烈的诞生过程、有的安安静静的沉睡了上万年、有的饱经风霜甚至曾粉身碎骨,想要读懂它们的故事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岩石的形成原因吧。(实物投影三大类岩石的代表性岩石标本)师: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三大类,请大家结合教材中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介绍及相关图片,观察我们的实物标本,从外观上对三大类岩石进行区别、明确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特点。生:(阅读、观察、思考)师:大家通过阅读填写下表。(板书)(斜体部分为学生填写内容)岩石类型成因常见岩石主要特征岩浆岩岩

11、浆活动花岗岩、玄武岩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粒较大;喷出岩:具有气孔等构造:沉积岩外力作用石灰岩、砂岩、页岩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变质岩变质作用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麻岩具有片理结构,重结晶作用明显师:同学们的表填的很好!(播放岩浆岩的形成动画)师:岩浆岩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花岗岩是岩浆侵人地壳内部冷却凝固而成,其晶体颗粒比较明显,质地坚硬,常有人说思想固执的人为“花岗岩脑袋”,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 (火山活动)冷却凝固而成的。玄武岩多具气孔,这是识别玄武岩的重要标志。(播放沉积岩和化石的形成动画)师:这是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常含有化石和具有

12、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特征。沉积岩能够很好的反映地球的历史,而岩层和化石则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展示变质岩的形成示意图)师:变质岩的形成条件是什么?生: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师:正确。常见的变质岩是由哪些岩石变质而来的?生:石灰岩大理岩、页岩板岩、石英砂岩石英岩、花岗岩片麻岩师:回答很好。【过渡】师:石灰岩、页岩、石英砂岩都是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岩,它们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都会发生变质,从这里我们看出岩石是可以转化的。(板书)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师: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被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播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动画,教师边操作边与学生交流)师:请同学们

13、说出岩浆岩的形成过程。生1:岩浆岩主要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中上升,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师:回答很好!大家看动画,地表的岩石在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下,被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并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又是如何形成变质岩的呢?生2: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师:不错!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请大家参照课本找出答案。生3: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生4:改变了地表的形态

14、,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现。生5: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板书)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活动与探究】师: 大家回答的很好。岩石圈的物质就是这样处于永不停止的循环转化之中的。下面,同学们参照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动画,绘制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同桌协作,绘制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较好的图)岩浆岩岩 浆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岩 浆沉积岩变质岩师:实际上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和变式图有很多种,大家可以画出尽可能多的图来说明。课件展示【例题】 1.下图中序号与选项内容所述,正确的是(双选)( ) A.a是冷却凝固,b是重熔再生B.c是

15、外力作 用,d是变质作用C.是岩浆岩,是沉积岩D.是沉积岩,是岩浆岩 师: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刻不停地进行着,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在一段时期内留在地表的痕迹而已。因此在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地壳的演化。【板书设计】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一、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2、地壳及其分层二、岩石圈的组成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岩石类型成因常见岩石主要特征岩装岩岩浆活动花岗岩、玄武岩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粒较大;喷出岩:具有气孔等构造:沉积岩外力作用石灰岩、砂岩、页岩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变质岩变质作用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具有片理结构,重结晶作用明显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岩 浆沉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